批注式阅读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批注式阅读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 发布时间:2024-06-29 19:32

  刘成祖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阅读在学生学习中占据着愈加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能力不足,对于阅读策略的使用不当,导致阅读效果不佳。批注式阅读法作为一种创新的阅读教学方法,通过在阅读过程中添加注释和标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评价文本内容。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批注式阅读法的应用不仅能够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桎梏,也是当前教师应该重点研究的课题。

  1 批注式阅读法的概念和特点

  批注式阅读法是一种在自主阅读时,学生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精彩片段、重点语句,通过思考、分析、比较、归纳,使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注的读书方法。这种方法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它直入文本、少有迂回,多是些切中肯綮的短词短句,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批注式阅读法的核心在于“批注”,即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对所读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理解和感悟记录下来。这种记录方式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符号、线条等。批注的内容广泛,可以是对文章的品评、鉴赏,也可以是阅读时的感想和疑难问题的记录。批注的位置可以是眉批(批在书头上),旁批(字、词、句的旁边,书页右侧),也可以是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批注式阅读法的优点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能力,提高读者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通过批注,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同时,批注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可以帮助读者记住文章中的重要内容。此外,批注还可以帮助读者提高写作能力,通过反复的批注和修改,读者可以学会如何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然而,批注式阅读法也有其局限性。首先,批注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一些只需要快速获取信息的人来说,可能并不适合。其次,批注的质量取决于读者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如果读者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不足,那么批注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后,批注可能会影响读者的阅读流畅性,特别是当批注过多或者过于复杂时,可能会让读者感到困扰。

  2 批注式阅读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2.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批注式阅读法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要求他们通过标注、批注等方式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和归纳。这一过程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和能力。在传统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批注式阅读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主动探索,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学习的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标注方式、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文本的主动思考。通过这样的互动,学生逐渐形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了他们对语文阅读的主动参与度。

  2.2 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批注式阅读法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进行标注、批注,这一过程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通过注释关键词汇、标记重要句子,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进而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在鉴赏能力方面,批注式阅读法通过引导学生对作者观点、修辞手法等进行标注和评论,培养了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学生在批注中表达自己的看法,与他人进行讨论,从而拓展了对文学作品的多元理解,这种多角度的思考与讨论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鉴赏水平。

  2.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注式阅读法要求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理解文字表面的含义,还要能够对作者观点进行评价,分辨事实和观点,从而培养了对信息的辨析和分析能力。这种深层次的思考过程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质疑和思考意识,培养了他们对于文本的批判性思维。通过与同学讨论和交流,在思想碰撞中进一步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见解和判断能力。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分析作者观点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思考。通过这样的批判性思维训练,学生逐渐形成了对文本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批注式阅读,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还能够学会如何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在批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对关键信息进行标注,这培养了学生精炼表达的能力。同时,对于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观点,有助于拓展写作的思路和内容。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批注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通过这样的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不仅能够在阅读中获得乐趣,还能够在写作中展现更好的表达能力。

  2.5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批注式阅读作为一种深度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阅读每一个句子,进行标注、批注,深入理解文本内涵。这样的阅读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耐心,也锻炼了他们的细心。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来理解文本、标注关键信息,并通过批注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见解。这一过程不仅促使学生提高对细节的关注度,还培养了他们对于整体结构的综合把握能力。学生通过这种细致入微的阅读方式,逐渐培养了面对复杂文本时的耐心和细心态度。

  3 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 阅读材料单一

  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个显著问题,即阅读材料单一。教材和课外阅读材料主要以经典文学作品为主导,而其他类型的文本相对较少涉及。这单一性的问题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丰富的题材、体裁和风格的刺激,限制了他们对多元文学形式的了解和体验。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学生难以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较难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限制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全面发展。

  3.2 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另一个问题是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在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依赖传统的教学方式,例如,简单地讲解、解析和提问。这些传统方法虽然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相对缺乏灵活性,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学生可能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下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对阅读失去兴趣,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教学方法的局限性,过分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阅读体验,这种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也需要在改革中得到进一步的关注与解决。

  3.3 忽视阅读技巧的培养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另一个显著问题是教师过于关注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忽视了对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教育者普遍注重学生对于文字表面含义的把握,却较少关心他们是否具备高效的阅读技巧。这一忽视导致学生在阅读时缺乏系统性的方法,不善于运用各类阅读技巧,如速读、扫读、精读等,影响了他们阅读的深度和效率。缺乏对阅读技巧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处理不同类型的文章时难以游刃有余,更容易产生疲劳感和对阅读的抵触情绪。因此,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育者在教学中更加注重阅读技巧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更灵活地应用各种技巧,提高阅读的效果和体验。

  3.4 缺乏有效的课堂互动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即缺乏有效的课堂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形式相对单一,缺乏积极的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这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乏表达和交流的机会,无法充分展示个体思维,也难以从同学中获取不同的观点和见解。这种互动不足的情况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也降低了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兴趣。学生在被动接收信息的同时,缺乏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的机会。因此,改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课堂互动问题,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阅读主动性。

  4 批注式阅读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4.1 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目标

  在批注式阅读的教学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目标。教师应该在开始阅读之前与学生一同探讨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确保学生对文章整体有清晰的认识。明确的阅读目标将为学生后续的批注提供明确的方向,使其在阅读中更有目的性,提高对文章的理解深度。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文本可能涉及的主题和观点。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对文章的预期,为批注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引导。例如,在阅读《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本文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想要通过描绘紫藤萝瀑布传达给我们什么样的情感和思考?”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知道他们在阅读时要寻找什么信息,关注哪些内容。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章的细节,如紫藤萝的颜色、形状、生长环境等,以及作者对这些细节的描绘方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例如,“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要用‘瀑布’这个词来形容紫藤萝?”“作者描绘紫藤萝的方式给你带来了什么感触?”这样的讨论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为他们的批注提供更多的素材。最后,教师可以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再次强调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为学生提供一个整体的框架。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要求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关注与主题和中心思想相关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对文章进行解读和评价。这样的教学过程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

  4.2 设计合理的批注问题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批注问题。这些问题应该覆盖文章的各个方面,涵盖内容、结构、语言等多个层面。通过设计合理的批注问题,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重要信息,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批注问题的设计可以从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文章,也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例如,在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批注问题:(1)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2)作者为什么将百草园比作“绿色的海洋”,这样的比喻给你什么样的感受?(3)作者在描述百草园时,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描绘手法,如“蝴蝶飞舞”“蜜蜂嗡嗡叫”等。请找出这些描绘手法,并分析它们对文章氛围的营造作用。(4)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自己小时候喜欢捉迷藏、踢毽子等活动。请思考这些活动对作者的成长有哪些影响?(5)请分析作者在文章中提到的“三味书屋”的象征意义,它代表了什么?(6)作者在文章结尾提到,“如今,我已经长大成人,但我依然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请思考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7)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如何描述你的童年生活,请尝试用批注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以上批注问题的引导,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深入思考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这些问题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3 教授批注方法和技巧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批注,教师需要向他们介绍批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这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批注点、如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观点等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的方式,展示一些具体的批注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批注的技巧。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步引导的方式,先讲解批注的基本原则,再演示具体的批注过程,最后让学生亲自尝试。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逐渐掌握批注的方法,提高他们在实际阅读中的批注水平。例如,在阅读《背影》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教授以下批注方法和技巧:(1)选择合适的批注点。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关注文章的关键信息和重要细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与主题、情感、人物关系等方面相关的内容。例如,在《背影》中,学生可以关注作者对父亲的描述、父子之间的互动等。(2)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观点。批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思考文章,因此,学生在批注时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示范如何用简短的语句概括文章的某个要点,或者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3)使用恰当的批注符号。为了方便后续的整理和回顾,学生在进行批注时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或标记。例如,使用“!”表示强烈的情感,使用“?”表示疑问,使用“+”表示强调等。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些常用的批注符号,并指导他们如何正确使用。(4)分步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讲解批注的基本原则,然后演示具体的批注过程,最后让学生亲自尝试。例如,教师可以先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批注点,然后示范如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观点,最后让学生阅读一段文字并进行批注。

  4.4 及时反馈和指导

  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及时反馈和指导是确保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环节。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批注情况,及时对其批注进行评价和指导。对于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教师应当给予耐心的指正,并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批注的深度和准确性。通过反馈,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批注能力。以《苏州园林》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馈和指导。首先,教师需要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例如,学生是否能理解作者对苏州园林艺术美的描绘,以及作者介绍园林的顺序。如果发现学生在这方面存在困惑,教师应及时提供帮助,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其次,教师应着重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说明方法。例如,学生需要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比较和比喻等手法展现苏州园林的独特之处。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运用这些说明方法来分析其他文本,以提高他们的批注能力。此外,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准确性。例如,针对一些关键的词语或句子,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其含义和作用。如果发现学生在这方面存在误解,教师应及时给予指正,并提供正确的解释和用法。

  4.5 将批注与写作相结合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阅读成果,教师可以将批注与写作教学相结合。通过引导学生将批注整理成文,形成一篇完整的读后感或评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种整合有助于学生将批注中的观点和思考转化为文字表达,提高他们对于语言运用的敏感性和自主表达的能力。同时,将批注与写作结合也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总结阅读体会,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以《春》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整理批注、确定主题、撰写提纲、展开论述和修改完善五个方面进行操作。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自己的批注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思路框架。接着,在整理批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如“春天的美丽与生机”或“春天给人带来的希望与憧憬”。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主题撰写文章提纲,确保文章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在此基础上,学生按照提纲展开论述,教师关注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针对可能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和建议。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修改和完善,检查语言准确性、逻辑严密性和行文流畅性等方面,通过反复修改提高写作水平。这种整合教学既巩固了学生的阅读成果,又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阅读与写作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4.6 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者和激励者。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批注式阅读的重要环节。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富有趣味性的文本,满足学生对于多样化知识的好奇心。文本的内容应当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兴趣,使其更容易产生共鸣,从而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主动性。例如,选择与学生年龄、兴趣爱好相关的文学作品或实用性强的科普文章。其次,组织有趣的阅读活动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讨论、文学分享会、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阅读的乐趣。此外,丰富的阅读活动还可以拓展学生对于文学、历史、科学等多个领域的认知,培养跨学科的综合素养。教师的激情和关注是创造积极阅读氛围的关键。教师通过热情洋溢的教学态度和对学生的关怀,传递给学生对于阅读的热爱和重视。同时,鼓励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展示出对于学生努力的认可,激发更多学生投入批注式阅读中。在这样的积极阅读氛围中,学生将更愿意参与批注式阅读,视其为一种有趣、有意义的学习过程。通过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能够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深度思考水平。

  5 结语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批注式阅读法是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和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目标、设计合理的批注问题、教授批注方法和技巧、及时反馈和指导、将批注与写作相结合,以及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我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应该继续不断探索和改进批注式阅读法的应用策略,使其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形成独立的阅读思维。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可以为初中生打开一扇通往知识世界的大门,培养他们对于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和深刻理解,为其未来的学业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愿我们共同致力于构建更富有活力、更具启发性的语文阅读教学体系,引领学生在文字的海洋中尽情航行,感受知识的奇妙与深刻。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第七中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