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资助管理中育人功能实现的有效路径研究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高职院校,学生,资助管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6-29 19:36
■ 祁 敏 王 楠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管理是教育育人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使命不仅在于解决学费问题,更应关注学生成长全方位需求。文章旨在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学生资助管理中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通过剖析现行资助政策及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探讨针对性的政策调整、科学的管理机制建设以及资助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等方案,旨在提出一套可行的、能够全面促进学生成长的有效路径。通过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高职院校资助管理实现更为有力的育人功能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
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升级,学生资助管理在育人过程中的角色逐渐凸显。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资助管理普遍存在政策执行不严谨、管理机制僵化以及育人功能不足等问题,制约了资助工作的全面发挥。在这一背景下,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学生资助管理中育人功能实现的有效路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关注高职院校学生资助管理,以全面提升学生成长为出发点,旨在找出并解决目前资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相关政策和机制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高职院校提供可行的、能够在实践中操作的有效路径,以推动学生资助管理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服务学生全面成长。
1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管理现状分析
1.1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一套为提高学生经济状况、促进其全面发展而设计的政策框架。该体系主要包括两大方面:首先,明确的经济资助政策,覆盖学费、生活费、奖学金等方面,以确保贫困学生能够完成学业;其次,涵盖性的帮扶政策,包括对困难学生的心理、职业等全方位支持,助力其成功就业。该政策体系应具备灵活性,能够根据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及时调整,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学生的资助需求。通过健全的政策体系,高职院校可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其全面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1.2 资助管理机制及流程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管理的现状呈现出两方面特征。首先,在资助管理机制方面,存在较为成熟的政策框架,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多元化形式,以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然而,实际操作中,管理机制仍存在一定薄弱之处,表现在审批流程较为烦琐、信息系统不够完善、管理责任不明晰等问题。其次,在资助流程方面,尽管学校已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的资助管理体系,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流程复杂等原因,导致学生在申请、发放等环节面临一定的困扰。特别是在资助标准的制定和调整上,缺乏及时性和针对性,难以适应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
1.3 学生资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助政策不足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政策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政策覆盖面和及时性方面。首先,当前的资助政策仍未能全面覆盖各类学生,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群体或特殊情况的学生,资助政策显得相对薄弱。这导致了一些有需求的学生在资助政策上无法得到有效支持,影响了其正常学习生活。其次,资助政策的更新和调整相对滞后,未能及时反映社会经济变化和学生群体的需求变化。这使得一些原本有资助资格的学生由于政策调整而失去了应有的支持,陷入负担沉重的境地。
(2)资助管理缺陷
在资助管理方面存在一系列缺陷,主要表现在管理机制、流程和信息系统方面。首先,审批流程烦琐,存在冗余的审批环节,导致学生申请资助的时间较长,影响了其急需资金的获得。其次,信息系统不够完善,学校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畅,造成信息不对称和重复收集,增加了学生的申请难度。此外,管理责任不明晰,导致资助管理工作的推进缺乏有效的协同与整合。
(3)育人功能不明显
在学生资助管理中,育人功能的发挥并不明显。资助工作过于侧重金钱支持,忽视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缺乏个性化的辅导和关怀,使得学生在心理、职业规划等方面得不到充分的引导和帮助。此外,学校与资助部门之间未能形成紧密的合作机制,导致资助措施与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无法真正发挥育人功能。
2 实现高职院校学生资助管理中育人功能的有效路径
2.1 制定完善的资助政策
(1)针对性的资助政策
为实现高职院校学生资助管理中的育人功能,首要之务是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资助政策。具体而言,资助政策应该充分考虑不同群体学生的实际需求,包括经济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残疾学生等。例如,对于经济困难学生,可以设立专项奖学金,旨在帮助其解决基本学费和生活费问题;对于单亲家庭学生,可以提供额外的生活费支持,以缓解他们的经济负担;对于残疾学生,则可以提供适应性更强的资助服务,如购置辅助器具、提供专业辅导等。
以南方某高职院校的经验为例,该校根据学生的特殊情况设立了“阳光助学金”项目。该项目主要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以及家庭特殊困难学生。对于经济困难学生,该校设定了详细的资助标准,确保资助资金真正用于学费、书费等必要支出;对于残疾学生,学校通过提供特殊的助学服务,如无障碍教育环境和个性化辅导,全面关注其成长需求。这种针对性的资助政策更好地满足了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实现资助的育人功能。
(2)政策的及时调整与更新
及时调整和更新资助政策是保持其有效性和适应性的关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学生群体的变化,资助政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更好地服务学生。一方面,政策的灵活性体现在对家庭经济状况的敏感性上,应根据通货膨胀率、生活成本变化等因素进行及时的调整。另一方面,对新兴问题的及时回应也是资助政策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例如,在某些特殊时期,学生面临额外的经济压力,政策应灵活调整以应对这些问题。举例而言,某东部高职院校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期间迅速响应,通过临时性的特殊资助政策,为受影响较大的学生提供了一次性的生活费资助。这种及时而有针对性的资助政策不仅解决了学生在此期间的紧急需求,也展现了学校对学生实际困境的关切。通过政策的及时调整与更新,学校可以更灵活地应对变化中的学生需求,进一步发挥资助政策的育人功能。
2.2 建立科学的资助管理机制
(1)资助评估与监管
为实现高职院校学生资助管理中的育人功能,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资助管理机制,其中资助评估与监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资助评估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确保资助资源得以精准分配。同时,监管机制则旨在保障资助过程的公平、透明和规范运行,以防止滥用、浪费等问题的发生。以某中部高职院校为例,该校建立了资助评估与监管中心,负责对学生的资助需求进行全面评估。在资助评估中,除了家庭经济状况外,还注重学生的学业表现、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因素,以更全面、客观地把握学生的需求。同时,监管机制通过建立明确的资助审批流程,定期对资助发放进行核查,确保每一笔资助都得到了合理利用。这种资助评估与监管机制的建立,使得学校能够更科学地配置资助资源,确保其真正用于有需要的学生身上,进而更有效地发挥育人功能。
(2)资助信息系统建设
资助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建立科学资助管理机制的关键环节。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统能够在数据收集、存储、分析和共享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提高管理效率,减少信息不对称和冗余,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资助管理的育人目标。以某西部高职院校的实践为例,该校建设了智能化的资助信息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学生信息的全面记录,包括学业情况、家庭背景等,还能对学生资助申请的审核流程进行自动化处理。通过该系统,学校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全貌,及时获取资助信息,提高审核效率。同时,该系统还实现了与其他部门的信息共享,确保不同环节的数据一致性,避免了信息孤岛的问题。这种资助信息系统的建设,使学校能够更加科学地制定资助政策、更精准地提供资助服务,从而更好地发挥资助管理的育人功能。
2.3 强化资助与教育相结合
(1)资助与课程的有机结合
实现高职院校学生资助管理中的育人功能需要将资助与教育有机结合,使资助不仅仅表现为金钱支持,更要与学生的学业发展相互促进。在实践中,将资助与课程相结合的方法是通过设立奖学金课程,使得资助不仅仅是财务上的帮助,还包含着对学生学业表现的认可和鼓励。例如,某北方高职院校开设了“优秀奖学金获得者课程”,该课程旨在邀请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参与,内容涵盖与其专业相关的前沿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这一课程,学校不仅为获奖学生提供了额外的学科知识和实践机会,还鼓励他们在学术领域深入发展。这种资助与课程相结合的方式,促使资助更具有实质性的教育价值,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水平,实现了资助与教育的有机结合,更好地达成了育人目标。
(2)激励机制的建立
激励机制的建立是强化资助与教育相结合的关键一环。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业发展和个人成长,从而更好地发挥资助的育人功能。激励机制不仅包括物质奖励,更要涵盖荣誉、机会和职业发展等多个层面。以某南方高职院校的激励机制为例,学校设立了“学业进步奖学金”计划。该奖学金针对在学业上表现出色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设定学业进步指标,鼓励他们在学术方面更上一层楼。除了奖励金的资助,学校还为获奖学生提供了与企业合作的实习机会、导师指导等支持。这样的激励机制既通过经济激励鼓励学业进步,又通过其他方面提供了更全面的支持,更好地推动了学生的个人成长。通过这种方式,资助不再是简单的经济支持,而是与学业、职业发展相结合,实现了更高层次的育人功能。
2.4 提升辅导与指导服务
(1)个性化辅导
为了实现高职院校学生资助管理中的育人功能,提升辅导与指导服务至关重要。个性化辅导是其中一项关键措施,通过为学生提供个体差异化的辅导,满足他们在学业和生活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提高学业成绩。举例而言,某西部高职院校实施了“导师制度”,为每位学生配备专业导师。在资助领域,导师不仅负责学生的经济援助事宜,还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心理状态。通过与学生建立密切的联系,导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个人特长、学科优势和发展需求,从而提供更为个性化的辅导服务。例如,对于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导师会引导他们参与相关创业项目,提供创业经验分享和专业指导,从而将资助与个人发展有效结合,发挥资助的育人功能。
(2)职业规划与发展指导
提升辅导与指导服务的另一重要方面是职业规划与发展指导。通过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的指导,资助管理可以更深度地参与学生的职业成长,确保资助不仅仅关注眼前的经济需求,更关注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以某东部高职院校为例,该校实施了“资助就业一体化服务项目”。在资助的同时,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职业规划与发展指导服务,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习机会推荐、职业技能培训等。通过这些服务,学生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并积累相关工作经验。这种一体化服务的设计使得资助不再仅仅是解决学费问题,更是参与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实现了资助的育人功能。通过提升辅导与指导服务,特别是个性化辅导和职业规划与发展指导,学校能够更全面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长远发展,为他们提供更为贴心和有效的资助服务,实现资助管理的育人目标。
3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实施育人功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3.1 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政策执行问题
在高职院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实施育人功能的过程中,政策执行问题是一大阻碍因素。尽管制定了丰富的资助政策,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首要的问题是政策执行得不严格,部分学校或相关机构在执行资助政策时存在审批流程不透明、审核标准不一致的情况,这导致一些有需要的学生未能获得应有的资助,降低了育人功能的实现效果。例如,某省份的一所高职院校的资助政策规定了明确的资助标准,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由于审批人员对标准的理解不一致,导致了同样经济状况的学生获得的资助存在差异。这种政策执行的不一致性使得育人功能的实现面临严重挑战。
(2)管理机制调整的困难
另一个影响育人功能实施的问题是管理机制调整的困难。高职院校的资助管理机制应该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根据学生需求和社会变化进行调整。然而,在实践中,管理机制的调整常常受到各种困难的制约。这是因为学校内部管理体系的僵化,难以及时调整流程,导致相关政府机构协调困难,政策难以得到及时修订。以某高职院校为例,该校在资助管理中发现了一些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问题,例如,审批流程过于烦琐,难以满足学生紧急资助需求。然而,由于学校内部管理结构的僵化,调整审批流程需要时间和多方面的协调,导致管理机制调整的困难。这种困境限制了学校资助管理体系更好地适应学生需求的能力,影响了育人功能的实现。
3.2 面临的挑战
(1)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实施育人功能在高职院校学生资助管理中面临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这包括经济状况的波动、社会政策的变化以及突发事件对学生的影响等。这些外部环境因素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和学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使得资助管理难以精准应对。例如,一次突发的事件导致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急剧恶化,同时影响了学业进度。此时,原有的资助政策和管理机制需要迅速做出调整以适应新的情况。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资助管理的复杂性,挑战学校在不同情境下灵活应对的能力,影响了育人功能的稳定实施。
(2)内部改革的阻力
内部改革的阻力也是实施育人功能面临的挑战之一。学校内部存在的既定体制、管理模式和相关利益格局使得对于资助管理育人功能的改革难以推进。部分教职员工和相关部门因为改变原有的管理方式而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改革的顺利进行。例如,一些高职院校在实施育人功能时需要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协同,建立更为开放、灵活的管理机制。然而,这涉及学校内部结构和管理方式的调整,会面临相关岗位人员的反对。这种内部改革的阻力使实施育人功能变得更加艰难,需要学校付出更大的努力来推动变革。在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内部改革的阻力时,高职院校需要更加灵活和开放地调整资助政策和管理机制。同时,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促进内部各部门的协同合作,提高对改革的接受度。这有助于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克服内部改革的阻力,更好地实施资助管理中的育人功能。
4 对高职院校学生资助管理的启示与建议
4.1 育人功能的持续强化
对高职院校学生资助管理的启示之一是要持续强化育人功能。资助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学费问题,更应该成为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有效手段。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将资助政策与个性化辅导、职业规划等服务有机结合,形成全方位的育人体系。为实现育人功能的持续强化,学校可以通过设立更多与学科相关的奖学金、资助项目,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实践动力。同时,建立健全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和职业发展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未来。通过这些措施,资助不仅能够解决当前的经济问题,更能够在学生全面成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2 政策与机制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在高职院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建议加强政策与机制的灵活性与适应性。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资助政策和管理机制应该能够及时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学生和社会的变化。这需要学校建立敏捷的政策制定和管理机制,能够在经济波动、突发事件等情况下迅速做出反应。为增加政策的灵活性,学校可以建立定期的政策评估和调整机制,充分考虑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此外,提倡与其他高校和地方政府进行交流合作,借鉴先进经验,推动高校资助管理机制的不断创新。通过这些措施,学校能够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提高资助政策的适应性,实现育人目标。
4.3 资助管理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为提高学生资助管理的育人功能,建议深度融合资助管理与教育教学。资助管理不应仅仅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更应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形成有机的整体。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深度融合:首先,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促进资助管理、教务管理和学生发展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合作。这有助于形成更完善的学生信息体系,为更精准的资助提供支持。其次,将资助政策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中,使之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部分。例如,通过奖学金课程、创业项目等形式,将资助与教育紧密结合,促使学生更好地利用资助资源进行个人发展。最后,加强资助管理团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使得资助工作更贴近学生的学业需求。资助管理人员可以更多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业指导、课程选择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更个性化的支持。通过深度融合资助管理与教育教学,学校能够更好地实现育人功能,使得资助不再仅仅是金钱支持,更成为推动学生成长的重要力量。
5 结论
通过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学生资助管理,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有效路径,包括制定针对性资助政策、建立科学管理机制、强化资助与教育融合。这些路径旨在全面提升资助的育人功能,使其不仅解决学费问题,更促进学生学业和个人发展。实施这些建议将有助于高职院校资助管理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单位:忻州市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