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初衔接的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 发布时间:2024-07-13 10:37

  安金德

  在小初衔接的影响下,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应进一步地转变思维,继续按照传统的理念教学,不仅无法提高教学质量,还会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压力,这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挑战,长期的学习并不能得到突出的成绩。所以,数学课堂教学要进一步增加资源,对于不同的知识讲解,按照差异性的方法进行调整,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坚持在未来的教学中取得更大的突破,减少教学的局限性。

  目前,小初衔接对于学生产生的影响不断增加,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按照新的策略进行调整,切实把握好教学的规范性,要坚持丰富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带来优良的体验。与此同时,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自我分析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优势,减少教学的局限性,为教育工作开展提供更多的依据,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1 小初衔接下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向

  1.1 积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向,在小初衔接的背景下,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并不能帮助学生快速地成长,还会由此遇到较多的问题,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了较多的挑战。但是,如果学生的核心素养较高,意味着他们在长期的学习和思考方面,能够把握好学习的目标,并且在长期的进步过程中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不再是盲目地效仿学优生。当学生处于小初衔接阶段时,要了解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高分,还需要在自身的学习和成长方面加强数学知识的应用。因此,培养核心素养,应作为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进步方向,督促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把握好自身的能力,不要出现好高骛远的情况,而是要在日常的学习和积累方面不断优化。

  1.2 持续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目前,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小初衔接是比较特殊的阶段,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大的进步空间,还需要学生在自身的成长和进步中端正态度,要让学生在学习观念上发生转变。如果学生按照题海战术去锻炼自己,有可能造成学习的局限性,对自身的发展造成较多的阻碍。比如,进入初中阶段以后,学生要合理应用不同的学习资源,积极尝试各类学习方式,要灵活地去学习。为了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具备更高的竞争力,应在小初衔接阶段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让他们突破自己的舒适圈,去积极尝试不一样的学习方式,要有效地利用各类学习平台,开阔自己的视野。

  1.3 坚持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

  小初衔接的时候,对学生而言是不小的挑战,学生要合理地优化自己的学习习惯。比如,初中学生应具备较强的预习能力和复习能力,如果学生依然按照固定的方法去学习,或者是单纯地依赖老师,不仅在学习成绩上难以提升,还会在未来的学习中遇到更多的压力,由此产生的问题比较多。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引导学生提高对学习习惯的重视程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一开始可以从预习角度着手,养成良好预习习惯,明确课堂上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在长期学习时得到更好的体验,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

  2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

  2.1 教学方式陈旧

  目前,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表现出陈旧的问题,教师在日常教育中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以自己的经验为主导,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没有意识到学生也有创新想法,此种陈旧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的综合进步造成了较大的阻碍。教学方式陈旧时,学生对各类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始终无法得到较大的突破,长期学习和探究方面得不到新的思维,完全停留在题海战术上,虽然整体上的学习时间较多,但是学习的进步幅度并不大,给学生带来了较多的困扰。教学方式陈旧时,无法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动力,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非常枯燥、无聊,长期学习的时候并不能得到较好的感受。

  2.2 激励手段单一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激励意识并不强,教师觉得激励手段未必能够对学生产生较好的效果,所以在长期教育方面没有把握好激励作用的合理发挥,最终导致学生的发展遇到了更多的挑战。教师在设计激励方案时,没有与学生积极沟通,对学生的内心想法不够了解,激励过程中无法给学生带来较好的感受,学生处于被动激励的状态,因此并不会主动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这就导致师生之间出现了较多的矛盾,未来教育的进步空间并不大。激励手段单一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学生有自己的想法,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和困扰比较多,激励手段带来了负作用,这对学生进步造成了更多的问题。

  2.3 解题方法不健全

  解题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存在巨大的影响,如果学生无法掌握灵活的解题方法,很容易在解题过程中遇到较多的压力。解题方法不健全的时候,学生面对各类习题时会表现出强烈的排斥,没有积极地配合教师,还会在解题思维上出现错误的方向。解题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按照因势利导的方法进行指导,而是按照统一的解题方法指导所有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并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尤其是中等生和学困生,他们并不能良好地掌握固定的解题方法,而且在自身的能力发挥方面,无法得到较大的进步。为此,今后的解题方法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努力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去努力。

  2.4 生活素材应用较少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在于生活素材应用非常少,教师对于生活素材的重视程度并不高,日常教学的时候,没有掌握好生活素材的应用方式。生活素材的融入,没有选择合适的契机来融合,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时,完全按照理论方法学习,看起来达到了按部就班的目标,实际上并不能灵活地应用,对于生活中的各类问题,同样无法做出正确的解答,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有可能造成更多的负面影响。生活素材应用较少的时候,对于学生的数学思想造成了较多的束缚,很多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完全停留在理论考试层面,对于数学的实际应用并不能科学地掌握。生活素材应用是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教师应持续提高生活教育的质量。

  2.5 探究活动不足

  现阶段的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缺少对探究活动的把控,各类探究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没有给学生带来较好的进步。探究活动的组织意识较低,在活动组织前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各类活动的应用水平并不高,而且没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课堂上,探究活动缺少过渡方法,未能够根据学生的状态和能力去渗透,这样的情况下,导致探究活动的综合效果比较薄弱,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所以有可能造成课堂尴尬的局面。探究活动的开展,缺少明确的活动主题,对学生的兴趣激发比较薄弱。

  2.6 教学评价不积极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还在于教学评价并不积极,没有给学生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多数学生在学习和思考方面无法得到良好的成绩,长期教育中遇到了较多的挑战。在教学评价时,教师往往对学生的问题开展严厉的批评,对于学生的成长思路和个人发展方向没有合理的评价,也没有给出积极的、多元化的建议,此时的教学评价结果比较片面,整体上无法得到学生的支持与认可,给未来的教育工作有可能造成新的问题。教学评价的时候,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并不强,总是从学生身上找不足,却没有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因此在长期教育方面始终无法得到较大的突破。

  3 小初衔接下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3.1 创新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学习体验

  在小初衔接的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应逐步创新方式,努力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较大的进步,激发学生的动力。例如“简易方程”的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课件: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杯清水,杯重100克,水重X克,那么一杯水共重多少克?学生回答是(100+X)克,然后在天平的右边放了250克的砝码,天平保持平衡,问水重多少克?请根据题意列一个方程。这时小学高年级学生都能够准确地说出100+X=250。通过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更好的感受,这对于长期教育的开展,能够从新的角度思考,未来的教育进步空间是非常大的。

  3.2 丰富激励手段,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应努力丰富激励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明确的目标,朝着自己的目标积极前进。例如“分数乘法”的教学,可以通过物质激励的方法完成,当学生对分数乘法的基础原理掌握后,给学生设定10道练习题,分别按照最短时间者、步骤最全者、卷面最公正者3个激励奖项来指导学生去完成,前提是学生的10道题最少要做对8道,在课堂上利用小礼品让学生有学习的欲望。不完全要求学生全做对的目的是给学生一定的容错率,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积极地改正。丰富激励手段以后,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有了更多的感悟,他们发现学习数学知识时可以先定一个小目标,然后努力实现,这样才能在数学积累方面得到更好的效果。

  3.3 健全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发挥个人特长

  小初衔接的时候,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要不断地优化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去发挥出个人特长,为长期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依据,不能总是按照同质化的方法教育,这样并不满足个性化的目标,还会对学生的综合进步造成巨大的挑战,最终产生很多问题。比如,解题的时候,可以按照顺势思维和逆向思维分别解答,让学生对于问题的未知条件做出正确的分析,解答问题的时候,要先弄明白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然后采用灵活的推导方式完成。学生解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观察学生的特长,比如有些学生擅长习题对比,找到题目的类型以后,可以快速地解答;有些学生擅长思维推导,明确解题思维以后,可以快速地找到准确答案。在因势利导的作用下,学生的解题能力会逐步提升。

  3.4 融合生活素材,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正逐步丰富,为了在今后的教育中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建议融合生活素材,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比如“扇形统计图”的教学,引导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占比时间、学习成果进行统计。有些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刷题,占比时间超过50%,但是学习成绩并没有明显上升,在统计图的分析作用下,学生开始尝试小组学习或者是外部资源拓展,将刷题时间下降到20%,经过1个月的努力,成绩提升了10分,提升效果明显。生活素材的融合应用,让学生加强数学知识的积极实践,减少传统教学带来的不足,帮助学生实现更大的进步。

  3.5 实施探究活动,保持学生学习专注力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在于把握好探究活动的作用,要通过探究活动保持学生的专注力,减少学生开小差的情况。比如“圆”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跑步竞赛的起跑线问题进行探究,有些学生觉得内圈的起跑线占据优势,有些学生觉得外圈的起跑线占据优势,让学生在课下自主组织探究活动,看看起跑线和圆的关系,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活动的实施,让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角度出发,因为人在运动的状态下还涉及其他的影响因素,如果仅仅是按照数学理论去确定起跑线,并不符合实际情况,而且造成的影响比较大。所以,探究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数学的专注力方面不断提升,减少了传统学习方式的局限性。

  3.6 改善评价方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

  随着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评价方法也要合理地转变,应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帮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激发出自身的动力。教学评价时,要先从学生得到的成绩和进步来评价,给学生积极的鼓励,让学生拥有较强的自我认同感,然后再指出学生的不足,一方面对学生现有的成果保持肯定,另一方面让学生在下一个阶段的学习时得到明确的方向,促使长期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改善评价方法以后,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不断提升,敢于应对各方面的挑战,对于数学方面的难题也可以科学解答。评价的时候,应引导学生对教师开展评价,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也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4 总结

  在小初衔接的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坚持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力,把握好学生的发展方向,让学生在进步的过程中得到优良的成绩。另外,在课堂教学时,应加强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的整合,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学会合理应用各类学习资源,不要一味地刷题,而是要有选择地去锻炼自己。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平台建设要进一步改善,坚持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加思维方面的探讨,教师和学生要求同存异,对于各项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系统化的调整。

  (作者单位:甘肃省宕昌县好梯九年制学校)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