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净零转型打造水漾绿台湾

  • 来源:专案经理
  • 关键字:水利工程,台湾,服务
  • 发布时间:2024-07-21 11:25

  水利是历经千年以来最古老的行业,而这个行业并不是在追求人定胜天,而是在不断面对超乎预期的极端天气事件洗炼下,以创新服务为下一世代奠基更美善的水环境。

  凈零目标的使命

  面对全球气候变迁的严峻挑战,水利署理当义无反顾,全力着手推动工程减碳工作,将凈零目标视为使命,使每位水利从业人员都兼具工程专业与减碳思维,而考虑水利署每年推动300件水利工程,对于工程生命周期的活动量实在无法逐案以碳盘查方式来达到管控,甚至产生减量的效果,要如何启动并成为国内公共工程减碳领航者可谓不可能实现的难题。

  2021年赖建信署长便发起并带领署内工程事务组同仁规划以系统性减碳方式,推动水利工程朝向净零转型路径迈进,同时,为使减量效果可以被有效量化并可持续被检讨改善,藉由数据分析掌握体质。以2019年到2021年做为全署减碳基期,计算平均每年碳排量约58.7万吨CO2e(Carbondioxide eguivalent,二氧化碳当量,简称CO2e),并设定以短期2022年减碳20%、2023年减碳30%、并中期2030年减碳40%,乃至2050年对齐国际目标搭配植树固碳等措施达到净零目标。

  做中学结合项目管理思维

  然而,工程要导入减碳思维与实践减碳措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为过去水利工程多以保全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活络水资源应用与调度、以及河川环境与景观美化为优先,虽然一直以来秉持着创新及应用新科技理念推动各项业务,但要在短时间内所有工程都要同时减碳,却未曾具体执行或拥有相关推动经验,尤其国内外文献仅记载着工程项目碳足迹盘查的方式及结果,可谓难上加难。

  毫无前例可循的情况下,为了顺利克服上述艰巨的难题以及达成所设定的项目目标,水利署秉持做中学的信念,凭借着完善且完整的组织文化,以项目管理的概念思维,组成跨组室团队,同时为了要找到最佳的执行方式,转而思考关注于工程生命周期中规划、设计、施工乃至于营运四个阶段具有减量机会或潜势的文献搜集以及剖析,发现随着工程生命周期的推进,有效控制、检讨碳减量的空间或幅度就会越来越小,意即当工程设计定案,也几乎决定未来完成后的碳排放量多寡。

  所以工程要如何执行减碳,必须要从最关键的规划设计时间开始着手,并应用PDCA循环式质量管理精神,从政策引导、机制拟定、系统量化管制到自动计算开发与成效回馈,持续滚动检讨,实践监控及协作共享的目的,也因而催生出全国首创「工程碳预算管理」方法,在明确的系统性管理机制下进行减碳策略实施及管控,自工程预算编列开始即导入减碳思维及策略,并据以设定容许碳排量(上限),逐步达成减碳目标。

  因地制宜的减碳思维

  随着项目组织架构从副署长领导的第一层级指导推动、跨组室团队运作以及各所属机关副分署长召集成立的推动协调小组,畅通的纵横向沟通,也使每件工程在设计时都可以对齐量化目标,并在考虑安全性条件下,充分讨论要如何设计才能更有减碳效益,或者是检视是否有地方可以加强种树、可以用什么减碳工法、低碳材料、是否可以加入绿色能源及绿色环境……等,并且对于设计成果可以实时地了解工程设计排碳情形,使减碳思维因地制宜地植入每位同仁在办理工程设计的过程。

  尤其「工程碳预算管理」的总量管制概念中,每件工程自工程勘评阶段,即与经费同步核定容许碳排量,并进行工程个案及所属机关总量碳排管控。倘遇个案工程因特殊原因或安全需求以致无法达标,则由各所属机关副分署长组成之推动协调小组,进行内部工程案碳额度交易(调整)审议,大幅减少推动过程的竞合问题,让管制方法可以有效率、有弹性地实现组织目标以及持续改善的目的。

  强化知识,减碳执行普及化

  当然,工程要达到减碳甚至凈零转型并非一蹴可几,水利署在推动工程减碳成功的关键因素,主要归功于全面的碳预算追踪、组织管理与知识共享的落实。为激励同仁并接轨世界,水利署不仅在绩效考核中纳入减碳绩效竞赛,推动过程中也透过举办「ISO 14067产品碳足迹主任查证员训练课程」来强化知识,多元同步数据管理、碳知识提升、良性竞赛、信息交流,实质的鼓励与协助同仁在执行净零转型义务时可以各尽其才,发挥最大的减碳效果,将减碳执行普及化到每一位工程人员的工作里,澈底改变思维为环境永续开创不同的转型契机。

  减碳带来的经济效益

  水利署实质推动系统性减碳工作,除了响应国际因应气候变迁议题外,对于落实减少水利工程碳足迹并建立绿色永续体系的决心,更对齐公共工程委员会在推动公共工程朝向节能减碳、永续发展的政策指导。在鼓励各机关于公共工程采用更多节能减碳及创新科技的作为上,水利署各所属机关所推动的水利工程皆可展现具体成果。

  尤其在量化管理下,不仅在民国111年度种植乔木14.8万株,灌木137.9万株,面积达178公顷为植树固碳作业增添力道外,统计发包之170件水利工程,减碳量已达6.84万tCO2e,减少比例20.39%,绿色经费比例更达18.2%,顺利达成2022年减碳20%的目标;且以经济效益层面来看,减碳效果依美国洲际交易所碳权(EUA)期货70.43欧元/tCO2e换算,减碳量将等同于新台币1.67亿元的价值,在上下一心的努力下,阶段性成果有目共睹。

  推动社会责任,共创净零碳排

  综览「水利工程净零碳排」政策在2022年度的具体推动工程减碳经验,以及「水利工程减碳作业参考指引」(规划设计篇)通过第三方公正单位英国国家标准协会(BSI)查证的成果,明证水利署已建立有效且合宜的碳足迹估算方式及管控机制。相关成果获得典范企业奖及标竿项目奖优选双奖项殊荣,不仅是对水利署推动工程减碳的肯定,更是对未来持续发展绿工程转型的鼓励。虽然工程减碳量有限,但思维改变才是价值所在,期盼在各界都朝向净零转型的路径前提下,水利署能抛砖引玉的带动其他机关及民间企业推动社会责任,携手共创净零碳排的新局面与契机。

  结语

  水利工程净零排放的目标为每位水利工程人员所必须肩负的挑战,水利署一直致力于环境永续发展,积极透过完善的组织文化以及应用跨单位团队策励策进,以水利工程碳预算管理方法,提供价值链成员多元且合宜的机制,落实工程节能减碳观念导入,同时为深化水利署减碳意识,水利工程人员除了持续挹注减碳设计思维外,为能有效率地投入减碳工作,更培训60位水利减碳种子人员取得「ISO 14067产品碳足迹主任查证员」完训资格。

  为促进水利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性,奠定未来更环保、低碳的水利体系基础,水利署将逐步建构完善之智能节能设计及智能监造系统,将GX(GreenTransformation,绿色转型,简称GX)与DX(DigitalTransformation,数字转型,简称DX)同步发展,持续强化工程减碳信息传递以及协作力道,逐步实现水利绿工程及净零排放目标,为人居环境(Built Environment)尽一份心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