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校合作的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

  杨秀军

  (台前县后方乡玉皇岭小学 457600)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身体素质和思想品质正在逐渐形成。因此,对于小学生的管理在这一时期要求必须细致、耐心和全面,以帮助他们获得健康成长,并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做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需要与学生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并与家长合作。通过家校合作可以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效果,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取得进步,同时也能在家中接受教育,有助于小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家校合作;班级管理

  小学生因为年纪和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未能全面发展其性格和思维,他们很容易分心,无法维持长时间的注意力。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缺乏自觉性,自我控制能力低。为了应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需要不断关注和引导,以确保他们合理发展,健康成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教育水平的提高,小学班主任应该将学生的家庭和学校的合作融入班级管理和班级教育中,通过与其他家庭学生的协作来帮助学生们实现良好的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班主任要积极树立革新学校管理先进理念,科学有效审视家校合作

  班主任在推进家校合作教育理念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家校教育合作的关键推动力量。班主任需要着手进行日常的班级常规管理,以确保家校合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对班级现有问题的完整宏观分析,深入到学生的个体层面进行细致的微观研究和观察,制定相应的家校合作模式。结合目前各地家校合作模式的发展与现状,家校合作机制在实际工作落地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应用内容不完全合理的问题,这些问题极大程度地影响并制约了家校合作的实际时效性和社会实用性[1]。同时,未能充分挖掘出家校合作创新的最大潜能。目前,普遍采用班主任教师独自承担和负责学生的日常教学管理任务。而对于学生的人格品德教育和精神建设等工作,投入的资源相对较少,这种教育工作方式不能确保学生在短期内达到更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而且,如果学生摆脱了班主任和家长的双重约束,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不可逆转的发展情况。因此,班主任在有效地管理学生日常活动时,应该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并借鉴先进和高效的家校合作技术,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教育,重新联系和协调学生和家长的力量,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在小学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时,应高度重视家校合作模式的运用,积极开展相关的家校沟通工作,对家校合作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分析,明确家校合作开展的价值和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在实施深化加强家校交流合作、优化内部管理策略时增加教育工作开展的信心[2]。

  二、从家长层面着手,高效渗透家校合作理念

  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在学生发展阶段扮演了重要角色,教育规划和教学管理制度的实施至关重要。然而,很多家长常常忽略了对学生的教育,过于依赖教师,而忽视了自身对学生的有效管理,为了推动学生的快乐成长和自主学习,学校应该全面落实家校合作教育,但是许多学生家长对于配套实施家校合作制度不太愿意采取行动,这种矛盾心态导致了家校合作制度的推进困难。在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时,学校的教师和班主任应该率先从旁观者的角度分析每位家长的真实心态,并且认识到家长们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带领家长一起审视家校合作,将自己的优势和现实需求及时传达给家长们,以便让他们更自觉地、愿意地协助班主任的工作[3]。

  在家长会上,班主任除了向家长们展示学生学习情况外,还应与他们一起分析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行为特征、表现和心理发展趋势。班主任还应向家长们介绍家校合作模式的理念和预期教育效果,通过生动的活动案例充分动员每位家长,让那些在班级中表现出强烈责任心的家长团体深入阐述学生在家校合作模式的学习成长,使每个家长都能积极参与其中,通过亲子情感交流来推动家校沟通合作更加平等化。

  三、运用多种网络社交软件,加强彼此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

  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利用类似于社交平台的校园平台,能够迅速并及时地向教师和家长提供有关学生的反馈。例如,班级QQ、微信、邮箱、网上手机群等方式也逐渐成了加强教师与家庭之间紧密有效联系和沟通的新渠道,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部分班主任在班级群中只发布相关的教学信息,对学生的教学指导等内容,家长在班级群中很难发表自身的看法,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联系较少,无法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价值与意义。

  对于班级群活动的育人功能,班主任可以从加强家校合作方面着手。同时,可以以学生表现状况为基础,进行一些阶段性的综合量化评价,为了使家长能够准确评估学生和家庭中的表现,需要及时提供班主任综合客观的评价。这些评价可以帮助家长合理分析学生是否存在表演性倾向,从而改善他们之间的关系,弥补彼此的割裂感。在传统学校教育制度理念的指导下,班主任教师通常更倾向于在学生有事情发生后才联系家长,这可能导致某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只有班主任不主动与家长联系时,他们自己的孩子学习表现会一直保持良好,始终只起到被动辅助作用,甚至在整个学生教育过程中参与度很低,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辅导和子女的自觉行为。故此,在学校社交平台的教育中,真正贯彻家校合作的理念至关重要。这样,每位家长都能通过网络参与学校班级群的交流,与班主任、其他教师和家长展开互动,实现客观、科学、公正的教育方式。这种互动交流能够让家长摆脱对自己学生教育的盲目偏见,及时纠正教育方式中的错误,通过案例对比的分析不断调整、改进自身的教育理念[4]。

  结语

  总而言之,在推进小学班主任管理时,应重视家校合作模式的运用。在合作实践方面,为了确保该项工作持续有序高效地进行,需要不断改进目前小学班主任队伍管理培训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同时,为了促进学生家长的主体作用得到更好体现,学校还应该为家校合作创造和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以有效保障学生的学习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于欣宁. 家校合作视域下的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 (09): 175-177.

  [2]黄依萱. 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家校合作策略[J]. 阅读, 2023,(31): 60-61.

  [3]邓芳萍. 小学班主任构建家校合作管理模式的有效策略探析[J]. 试题与研究, 2023, (08): 136-138.

  [4]陆燕. 家校合作在小学班主任日常管理中的意义及运用策略[J]. 小学生(下旬刊), 2023, (02): 85-87.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