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校共育视角的小学德育新模式

  李梓雯

  (兴化市上官河小学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 225700)

  摘要:随着社会变迁对个体道德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小学德育教育面临新挑战。本文探讨了一种基于家校共育视角的小学德育新模式,旨在通过优化家校合作机制、共同培育价值观与行为规范、实施生活化情境化德育活动,以及推行个性化与差异化指导策略,提升德育实效性。文章具体分析了技术赋能家校合作、共同价值观的实践路径、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实例,以及如何利用数据分析支持个性化德育。本研究强调家校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为小学德育提供了可操作的框架与方法论支持。

  关键词:家校共育、小学德育、个性化指导、共同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教育不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共育已成为提升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实效性的关键路径。随着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与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学生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变的价值观挑战,这对传统的德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1 家校共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家校共育的框架下,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尤为凸显,其核心在于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深度互动促进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具体而言,技术层面的介入成为提升这一过程效能的关键。例如,利用“智慧校园”平台作为家校沟通的桥梁,不仅能够实现家长会、成绩通知等基础功能的线上化,更重要的是,该平台能集成德育评价系统,记录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与道德成长轨迹。此外,引入项目式学习作为德育实践的一种形式,如“绿色生活”项目,让学生在家庭与学校双重引导下,调研社区环保问题,设计并实施解决方案,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团队协作能力,也是对家校共育成效的实地检验。技术工具如在线协作平台和环保知识数据库的应用,使得学生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能够跨越时空限制,深化家庭与学校的协同作用。最后,针对不同家庭背景与学生特点,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进行细分,制定差异化的德育策略。

  2 基于家校共育视角的小学德育新模式

  2.1 家校合作机制的建立与优化

  构建与优化家校合作机制是实现小学德育新模式的基石,其核心在于创建一个开放、互动、支持的合作伙伴关系网。首先,明确界定家校角色与职责,如设立由教师代表、家长委员会及学校管理层组成的“德育协同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共同规划学期德育目标与活动。其次,强化双向沟通渠道,采用数字化工具如“家校通”APP,除了日常信息推送,还增设“德育反馈专区”,方便家长分享孩子在家的德育表现,教师则能即时回应并提供专业指导,如通过APP 推送“正面管教技巧”微课程给需要的家庭,增强家长的教育参与度与能力。此外,实施“开放式校园日”与“家长志愿者项目”,邀请家长深入课堂、参与学校管理与活动策划,如组织“传统节日文化体验日”,家长作为文化传承者走进教室,与师生共庆,不仅丰富了德育教育资源,也加深了彼此的理解与尊重,营造出共育共进的良好氛围。

  2.2 共同价值观与行为规范的培育

  共同价值观与行为规范的培育是小学德育新模式的核心内容,旨在通过家校携手,塑造学生正面、积极的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实践中,学校与家庭需共同确立一套兼容并蓄的价值观体系,如推广“仁爱、诚信、责任、尊重”的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融入日常教学与家庭生活中。例如,某学校开展“每日一善”活动,鼓励学生在校内外主动行善,同时要求家长记录并分享孩子的善行至班级群,形成正向激励循环,既加强了学生的行为实践,也促进了家庭内的价值共鸣。为了使价值观教育更具操作性,双方还应合作制定具体的行为规范指南,包括网络使用守则、公共场合礼仪等,并通过模拟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生动演绎。此外,定期举办家校联合主题教育活动,如“家风故事分享会”,邀请家长讲述家族中代代相传的美德故事,与学生分享,这种跨代际的价值观传承,不仅丰富了德育内容,也深化了家庭与学校在价值培育上的默契与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生活化、情境化的德育实践活动

  生活化、情境化的德育实践活动是将道德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通过创设贴近实际、富有意义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与内化道德准则。此类活动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悟。例如,开展“小小环保卫士”项目,学生与家长组成调查小组,实地考察社区环境问题,如河流污染、垃圾分类不当等,随后在学校指导下,设计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如制作环保宣传海报、举办垃圾分类工作坊等。另外,“感恩行动计划”也是一个生动案例,鼓励学生在特定节日或家庭成员生日时,亲手制作礼物或承担家务,表达对家人和社会的感激之情。学校通过组织“感恩分享会”,让学生讲述自己的实践经历与感悟,家长则在线上平台分享孩子成长的点滴变化,这种情感共鸣与经验交流,深化了家庭成员间的情感联系,也促进了学生感恩心态与责任感的形成。

  2.4 个性化与差异化指导

  个性化与差异化指导是基于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德育新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针对每个学生的独特性格、兴趣及成长背景,提供量身定制的德育方案,以促进其全面发展。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建立全面的学生德育档案,记录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情感变化、特长爱好等多维度信息。具体实践中,开展“一对一导师制”项目,每位学生配有一位教师作为德育导师,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德育成长计划。例如,针对内向不善表达的学生,设计“小小演说家”训练营,通过模拟演讲、角色扮演等逐步提升其自信心与沟通能力;而对于好奇心旺盛、喜欢探索的学生,则引导参与“小小科学家”科研项目,激发其探究精神与创新能力,同时培养严谨求实的科研道德。此外,实施差异化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重视其德育过程中的努力与进步,如设立“德育成长积分卡”,根据学生在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等不同美德领域的表现累积积分,定期反馈家长,鼓励家庭根据积分情况调整家庭教育策略,形成家校联动的个性化德育支持系统。

  3 结语

  本文构建的基于家校共育视角的小学德育新模式,通过实证分析与策略探索,展示了家校合作在德育工作中的创新潜力。归纳而言,新模式有效促进了学生品德的全面发展,增强了家校间的信任与合作。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深化家校合作的技术平台建设,细化个性化德育的数据分析模型,以及探索跨文化背景下德育模式的普适性与适应性,持续推动小学德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蔡锦润.家校共育理念下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4,(08):58-60.

  [1]曾晓明.小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家校共育的现状与优化路径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4,(02):124-126.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