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研究

  • 来源:基础教育论坛
  • 关键字: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
  • 发布时间:2024-08-23 14:49

  李德贤(甘肃省庄浪县第四中学)

  摘要:古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内涵深远、韵律优美、结构简洁等特征。针对古诗词开展鉴赏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刻感知古诗词背后蕴含的文学思想和情感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学魅力,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提升思想水平和审美素养。基于此,文章针对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

  古诗词是历史悠久的古代文学作品,不仅风格多元,兼具形象美、语言美和情感美,还可以传递高尚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思想观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对文学作品提出鉴赏目标: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对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升对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性,确保古诗词中具备的情感熏陶、素养培育功能可以得以充分体现,促进学生综合且全面地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古诗词鉴赏兴趣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古代文人墨客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饱含着他们的心路历程,是抒发情感、展示情绪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古诗词情感作为切入点,创设想象情境和直观感知情境,让学生切身感受与体会古人通过诗词传递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情感感知能力。

  1. 创设想象情境

  高中生的想象力较为丰富,可以围绕某一话题展开连贯、系统的联想。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想象情境,让学生将自己代入诗人身份,换位思考、大胆联想、深入推理,感受诗人创作古诗词的心路历程,鉴赏关键字词,提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成效。例如,统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 选择性必修上册中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表达了苏轼对亡妻的真挚情感。苏轼用短短几句话,描述梦中亡妻对镜梳妆,两人泪水决堤的场景,诉说了自己对亡妻的思念与感怀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这首词的内容创设情境:若你是词中人,面对这一场景你会产生何种心境?教师让学生结合想象情境换位思考,体会与感受词中蕴含的作者与爱人久别重逢的思念之情,真正读懂这首词。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想象词中描绘的场景,用自己的语言将其描述出来,对比词中描绘的场景与自己想象中的画面,让学生深刻感知词中蕴含的情感和词人的形象,提升鉴赏教学的有效性。

  2. 创设直观感知情境

  直观感知情境是指教师借助教具、图片、视频展示等模式,创设有意义、有重点的语言情境,达到刺激学生感官的目的。一般来说,图片、视频等比单纯的语言讲授更有说服力,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感受更深刻。因此,在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使用信息技术,将古诗词内容直观呈现出来,为学生创设可视、可感的学习情境,逐步提高古诗词鉴赏质量和效率。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先借助信息技术搜集、整合有助于古诗词鉴赏的各种资料,如图片、视频、音频等,再有目的、有计划地导入资源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为学生创设直观、可视的鉴赏情境,引领学生深度鉴赏。例如,在教材必修上册中的《短歌行》这首诗中,作者用沉稳顿挫的语言和笔调描述自己想一统天下的壮志豪情,以及求贤若渴的思想感情。在鉴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慷慨激昂的音乐,以及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与英雄畅饮的片段,着重展示曹操吟诗的过程,让学生跟随音乐和视频大声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贯穿全诗的情感是什么?试用原文回答,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看视频片段,并阅读、鉴赏古诗,抓住“慨当以慷,忧思忘难”“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几句诗感知作者的情感,以及隐藏在其背后作者的雄心壮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音乐和视频的双重刺激下获得丰富的听觉和视觉体验,逐渐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感受曹操内心的忧愁、隐衷,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内涵。

  二、深度推敲,了解理论知识和文化背景

  古诗词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学样式。不同古诗词创作的时代各不相同,表达形式、语言结构等与现代文本存在较大的区别,大部分学生存在难以理解古诗词内在含义的问题,这是影响古诗词鉴赏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了提高鉴赏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深入分析古诗词创作理论,挖掘古诗词的文化背景。

  1. 探究语言艺术,感受语言美

  古诗词语言规律独特,音韵和格律节奏鲜明,具备一定的旋律美和音乐美。要想鉴赏与感知古诗词的内容特征和形式之美,把握作者的创作风格,教师需要带领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语言艺术特征,反复推敲,字斟句酌,体会古诗词的语言魅力。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采取自主联想、交流讨论的方式,带领学生赏析古诗词的语言,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为后续深度赏析打下坚实基础。例如,教材必修下册中的《登岳阳楼》这首诗,虽然语句简短,但是营造的场景磅礴宏大。其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中的“坼”和“浮”二字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围绕这两个字进行联想,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壮观的场景:广袤的大地上伫立着吴楚,只是因为洞庭湖的存在而分割开来,成为两地,天宇中的日月星辰仿佛也被湖水聚拢,光影在湖面中散播,跟随湖水一起前行,如此气势和场景,让人为之惊叹,使人心胸开阔。学生围绕字词进行联想,能够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体会诗人的胸襟和情怀。此外,古诗词中的字词经过了诗人不断地揣摩与提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古诗词中词的活用、虚词实用、省略与特殊语句等进行分析与研究,感知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造诣,体会古诗词的语言魅力。

  2. 品味修辞艺术,感知表现力

  修辞是古诗词创作中的一种常见手法。精准恰当的修辞手法,可以提高古诗词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生动、细腻地传达其背后蕴含的情感,为古诗词意象和景象赋予形象、真实之感,充实和丰富古诗词的意蕴、情感,让读者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古诗词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领学生针对古诗词的修辞手法进行品味、鉴赏,带领学生理解作品的表现力,提高学生的作品鉴赏力。例如,在教学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将进酒》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体会并感知作者对修辞手法的巧妙应用。教师先提出问题:“‘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两句诗表明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感怀,主要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可以发现这两句诗使用了起兴、比喻、夸张、反衬的修辞手法,上一句写到“黄河之水天上来”,营造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场景,下一句接到“高堂明镜悲白发”,回归到现实生活中,体现出诗人的无奈和悲伤,时光流逝,即便诗人也无法挽回,体现出矛盾的心理。随后,教师指导学生从修辞手法出发,深入分析、研究文本其他语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修辞手法,有机连接作品情感和材料,深度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本质,逐步进入深层次的古诗词鉴赏领域。

  3. 研究传统文化与习俗,再现生活场景

  古诗词中不仅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悟与期望,还渗透与融入了当时的传统文化与习俗。了解古诗词背后的文化,是学生体悟诗词情感、感知作者思想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效率。因此,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研究传统文化,感知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例如,教材必修上册中的《鹊桥仙》这首词十分经典,广为流传,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民间流传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神话情境。整首词的内容与“鹊桥相会”有着密切关系,要想读懂,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深入解读“牛郎织女”这一典故,并分析研究作者借助典故表达的情感。除了传统典故之外,古诗词当中还描绘了各种传统节日,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古人在重阳节这天登高望远,插茱萸避灾的风俗习惯和节日文化;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描写出上元节人们看花灯的场景。这两首诗词的内容与传统节日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想真正读懂诗词,学生需要将自己带入诗词的情境中,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习俗,用作者的视角看待诗词描述的画面,体会古人过节的热闹氛围。总之,古诗词中隐藏着大量珍贵的教育资源,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这些资源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重新开发与挖掘资源,让学生可以多维度赏析古诗词,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保障语文鉴赏教学质量。

  三、拓展延伸,线上线下整合阅读促进鉴赏

  1. 线下拓展,群诗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经典诗词类型多元且内容丰富,对比分析课内外古诗词可以发现,部分古诗词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若可以将其整合,系统化鉴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帮助学生积累更多鉴赏古诗词的经验和方法,让学生从以往的被动鉴赏转变为自主鉴赏,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成长提供助力。因此,在古典文化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拓展鉴赏内容,丰富鉴赏资源,引领学生进行群诗阅读。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围绕古诗词题材、作者、主题等整合与搜集课内外相关联的古诗词,构建多元化的古诗词阅读鉴赏体系,让学生借助课内学习的古诗词阅读鉴赏技巧,深入鉴赏课外古诗词。仍以《登岳阳楼》这首诗的教学为例,鉴赏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必修下册中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这首词展开群诗阅读。其中,在《登岳阳楼》这首诗中,作者采取情景交融的手法,将国家前途、个人命运与洞庭湖的景象相结合,表达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感,以及报国无门的忧愁;在《桂枝香·金陵怀古》这首词中,作者同样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借助景色表达自身的情感。与《登岳阳楼》不同,《桂枝香·金陵怀古》通过景色表露出对古人的吊怀,以及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并用“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进行暗示。两首诗词虽然写作手法相似,但是背后隐藏的情感与内涵并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使用课堂所学的鉴赏方法,赏析诗词,指出诗词的修辞手法及背后蕴含的情感内涵,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内化、吸收诗词赏析的技巧和方法,进一步提升诗词鉴赏的有效性。

  同时,为了激发学生鉴赏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古诗词演讲”“古诗词大会”“古诗词点评”等一系列创意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学习鉴赏技巧和方法,增强古诗词鉴赏意识,进一步提高古诗词鉴赏教学质量。

  2. 线上搜集,多元阅读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创设情境,还能进一步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丰富学生鉴赏资源,拓宽学生鉴赏视野,让课内外鉴赏教学得以有机整合、密切衔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具体来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借助互联网教学平台,创设线上鉴赏课堂,为多维度开展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提供助力。此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或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古诗词阅读鉴赏任务,要求学生灵活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拓宽阅读。仍以《登岳阳楼》这首诗的教学为例,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搜集、整理、积累与作品有关的信息,包括创作背景、个人经历、思想情感等,并整合杜甫创作的其他古诗,如《绝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等,根据课堂所学的鉴赏技巧,以及搜集到的信息展开对比阅读、深度阅读,活跃鉴赏思维。

  综上所述,古诗词鉴赏教学是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审美情趣和语言赏析能力的重要举措,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一定的助力,教师需要对其进行重点关注。为此,教师要明确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的重要意义,系统化、多元化地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创设趣味鉴赏情境,积极讲解鉴赏技巧,引领学生多维度鉴赏古诗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为古诗词鉴赏教学的高质量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庄玉凤. 试论群文阅读观照下的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的教学策略[J]. 课外语文,2019(31):19-20.

  [2] 洪韵. 聚焦“四个维度”,完善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以《登岳阳楼》为例[J]. 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22(7):68-69.

  [3] 张英华,张秋玲. 古典诗词意蕴丰: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专题学习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19(28):27-31.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