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

  • 来源:基础教育论坛
  • 关键字: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性研究
  • 发布时间:2024-08-23 14:57

  王吉军(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谢河镇九年制学校)

  摘要: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教师要认识到语文学科是塑造学生行为养成和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应该承担起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使命。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元素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更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具有实践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性研究

  我国拥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传统文化教育,对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品质和深厚的爱国情感至关重要,这也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 的德育目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强化对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责任感。同时,应该制订全面而合理的德育工作计划,以有序的方式在班级内开展融合传统文化的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出新一代具有传统文化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也将推动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传统文化是经过漫长历史和文化演变而形成的宝贵遗产,包括各种价值观、知识、习俗、艺术和传统技能等,它承载着社会和文化群体的独特精神和文化特色。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多个层面:首先,它是历史传承和文化认同的标志,通过传承古代诗词、传说、礼仪、节令等元素,有助于培养人们对自身文化根源的认知和认同感。其次,传统文化传递了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伦理价值,为社会道德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培养了人们的道德修养。最后,作为语言、文学、艺术等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人们的审美情感和艺术欣赏能力。因此,传统文化不仅代表了一个社会或民族的文化精髓,还为人们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积极学习文化知识,汲取传统文化中的养分,在其熏陶下不断成长为有文化、有理想、有信念的人。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1. 建立文化传承与身份认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文化传承与身份认同方面。我国拥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小学语文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这一传承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例如,《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反映了儒家道德观念及对人性的理解。通过学习这句话,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文化对人性本善的信仰,这对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至关重要。通过深入探究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建立起基于传统文化的认同。

  2. 培养综合素养与审美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文化传承与身份认同方面,还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审美情感。其中,古代文学作品具有卓越的艺术价值,它们不仅是语言的华丽表现,更是文化的深刻反映。通过深入学习这些文学作品,学生将迎来一场关于语言之美、文学之美、文化之美的精彩探索,这将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以《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为例,这是唐代文学巨匠李白的代表作。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能够深入领略到李白在山水之间所感受到的壮美与豪放。诗中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示了李白对自然的敬仰,还反映了他对人生豁达的态度。在学习这首诗时,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深化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

  3. 强化道德教育与社会责任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还有助于进行道德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感。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伦理价值,可以为学生提供道德启蒙。例如,通过学习《论语》中的孔子思想,学生可以领悟到仁爱、诚实、忠厚等重要的道德品质,进而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这些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又如,《弟子规》中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教导学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谨言慎行,信守承诺。这不仅是对家庭道德的强调,也是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通过学习这些经典文本,学生能够领悟到道德的重要性,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逐渐成长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助于建立文化传承与身份认同,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审美情感,同时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课堂实例和深入的文化体验,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珍惜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有文化底蕴、有道德情感、有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公民,这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国家的文化传承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现状

  小学语文教育一直被视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根据目前的教育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传统文化元素通常以古诗词的形式出现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尽管这些古诗词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但小学生的识字量有限,导致学生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思考古诗词中的主要思想和精神内涵。学生可能会流利地背诵这些古诗词,但很难将其中的道理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种单纯的机械记忆和背诵方式并不能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真正目标,即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理解和感悟。其次,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中起到的作用也值得考虑。一些教师可能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强调学生的默写和背诵,而忽视了培养学生与传统文化互动的能力。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符合《标准》提出的“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要求。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让学生反复背诵,那么学生将失去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信心,这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1. 在汉字教学中践行传统文化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汉字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汉字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承载着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因此,在汉字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 一年级下册《四个太阳》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在古代文化中的特殊寓意。通过提问:“古代文化中太阳代表着什么?它有哪些象征意义?”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可能回答:“太阳代表光明、温暖、希望。”这样的讨论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使他们意识到太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此外,在汉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入相关的古诗词,以加深学生对字词的记忆和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学习了新的汉字,还增加了对古代诗词的欣赏。教师还可以采用互动的教学方法,如猜字谜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字谜:“形似日,寓意光明,常常从东方天空升起,猜猜是什么?”学生积极参与,猜测答案是“太阳”。这种互动教学不仅增加了趣味性,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和运用汉字。总之,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汉字教学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还能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动力。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汉字学习,还有助于学生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在古诗词教学中践行传统文化教育

  古诗词一直以来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深刻的道德涵养和人生哲理。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深刻思考,在今天仍然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多样化的古诗词教学活动,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例如,教材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这首诗通过对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借助多媒体技术呈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通过播放视频,使学生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环境,感受其中的美丽与宁静。在这个情境中,学生能够更自然地诵读古诗,流露出真切的情感,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教师还可以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诵读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这种竞赛氛围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还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对古诗的理解与感悟。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创作或绘画,以表达自己对文学的独特理解。这样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还能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古诗内涵。总之,古诗词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重要地位。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发展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相关的文化传承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传统节日融入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情感连接,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通过课文内容,教师可以介绍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传统节日,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及粽子的象征意义,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背景和重要性,建立对这一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体验端午节的庆祝活动,如让学生亲手包粽子,体验包粽子的过程,了解粽子的制作工艺。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刻体验端午节的习俗和节日文化,增强他们的情感连接。此外,教师可以通过诗词赏析来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通过选择与端午节相关的古诗词,让学生欣赏并解读其中的内涵,进一步深化他们对端午节的认识。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与端午节相关的经历或传统习俗,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家的端午节庆祝方式,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还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通过以上教学方法,教师能够在课文教学中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情感和认同感。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还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了他们的情感联系。

  4. 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

  小学语文课程一直扮演着传播传统文化知识的角色,教材内容文化内涵丰富。文化源于日常生活,又贯穿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才能深刻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例如,在教学教材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分享文中孩子对母爱的真挚感受,营造出强烈的“爱”的氛围,以此引导学生感恩和关爱母亲,传承传统文化中的孝道价值观。传统文化教育非常注重孝道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这篇课文教育学生,鼓励他们分享自己与母亲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交流与互动。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今天回家后,想为你的妈妈做些什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感悟和行动,以此提升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恩之情。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使其更好地体验和实践其中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我,提高教学能力,夯实教学基础。在教学中,注重思考与创新,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堂设计,优化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体验传统文化,同时承担起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李建红. 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结合的实践研究[J]. 天津教育,2023(13):79-80.

  [2] 孙丽红. 小学语文课堂强化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 智力,2023(1):171-174.

  [3] 黄静波. 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 语文新读写,2021(17):12-14.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