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实践

  • 来源:基础教育论坛
  • 关键字: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教学策略
  • 发布时间:2024-08-23 14:52

  俞天文(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发放镇九年制学校)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多样化议题式教学活动,既能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增强课程教学的多样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又能借此提高学生自主思考、深度感悟、合作认知的能力,发展其思维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文章从议题式教学视角出发,阐述通过开展议题设置、情境探究、议题辩论、议题问答和生活反思等活动,提升议题式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课程建设应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教授给学生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合理优化教学思路与方法,通过开展有效的议题式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加自由、开放、灵活的学习空间,使其通过完成互动辩论、自主问答和生活反思等议题式学习任务,实现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深层理解,发展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一、议题式教学概述

  议题式教学并不是简单针对一个话题进行知识讲授,而是要将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议题讨论、议题分析、议题理解等互动性学习活动,实现对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最终发展核心素养的一种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转变了教师传统“先教后学”的授课思路,改变了学生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使课程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原则

  开展议题式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遵循主体性、生活化、全程化的教学原则,改变传统的知识讲授思路,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其课程认知的质量。

  1. 主体性原则

  针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当遵循主体性原则开展议题式活动,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让他们能够围绕议题对课程内容进行自由讨论,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另外,教师在设计议题活动时应当考虑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布置符合真实学情的议题探究任务,从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效率。

  2. 生活化原则

  在议题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坚持生活化教学原则,不仅要设置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议题,还要合理引入生活资源,巧妙运用生活场景,开展更贴近真实生活的议题探究活动。这样既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又能增强议题活动的熟悉感,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理解知识,提高课程学习的质量。

  3. 全程化原则

  教师应当遵循全程化原则开展议题式教学活动,将议题贯穿教学全过程,利用议题连接导入、探究、反思等各个教学环节,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完成每个环节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对议题内涵和单元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认知,逐步提高议题式学习能力,循序渐进地提升综合素养。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措施

  教师若想高效落实《标准》要求,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开展合理的议题式教学活动,利用丰富多样的议题式探究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等,使其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1. 多元视角分析,科学设置议题

  议题式教学的核心在于“议题”。科学、合理的议题不仅能指引学生找到正确的探究方向,还能使其通过完成各种议题式学习任务,加深对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对此,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之前,教师应当从多视角出发,科学设置课程议题。教师需要先深入了解教学内容,综合分析学生的实际学情,合理引入核心素养要素,再根据上述信息精选课程议题,从而为开展高效的议题式教学活动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以下统称“教材”) 七年级上册“珍视生命”这节课由“守护生命”和“增强生命的韧性”两部分构成,包含了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守护生命、理解挫折、战胜挫折等知识点,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念,使其能够更加爱护生命、尊重生命,同时能够正确看待挫折,提高战胜挫折的勇气,从而增强生命的韧性。对此,教师在开展自主探究活动之前,需要围绕上述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真实学情,结合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要素设置合理的议题。课前,学生已经对生命的含义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生命也产生了较强的敬畏心。但是,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对生命的认知还处于浅表层面。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教授上述课程知识点,让学生对生命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使其知道延长生命的价值,认识到生命的宝贵,从而形成珍爱生命、守护生命的意识。综合上述,教师可以将此节课的议题设置为“感悟生命的意义,学会珍爱生命”。随后,教师可以围绕此议题组织开展互动交流类教学活动。

  2. 创设生动情境,巧妙引出议题

  在议题式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若想让学生对课程议题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需要合理优化课堂导入活动。教师可以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各种教育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借助直观画面或真实场景引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好奇心。随后,教师利用情境引出课程教学的议题,引导学生针对议题,结合情境内容进行深度交流,这样既能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又能使其从情境中快速探究到学科理论知识,进而提高导入环节的自主探究效率。

  例如,在教学教材七年级下册“青春的邀约”这节课“悄悄变化的我”和“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两部分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直观情境议题式导入活动,通过引导学生提出思考问题,使其在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提出“如何正确认识青春”这一议题,为之后的深入探究和感悟单元知识奠定良好基础。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播放青春期阶段人们身体变化和情绪变化的案例图片和视频,借助直观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对“青春期变化特征”的好奇心。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使其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对青春期知识形成初步了解。教师通过创设多媒体情境,既能把日常生活现象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了解自身和他人在青春期发生的变化,又能借此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使其提出合理的议题,为之后的课堂深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使导入教学环节发挥应有的作用。

  3. 丰富教学方法,深化议题教学

  为了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教师需要改进与优化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讲解式授课模式,开展多样化议题式深度探究活动,如辩论探讨、自主问答等,以此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形成多角度的认知意识,同时发展思维,提高深度学习的能力,实现对学科知识内涵的深度理解。

  (1) 围绕课程议题,开展互动辩论活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明白正确的人生道理,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并借此健全学生的人格。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围绕学科知识开展议题式辩论探讨活动,借此为学生创造更加开放、自主的学习空间,使其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在辩论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根据自身主观意愿选择辩论题目,自行组成辩论小组,确定辩论观点。随后,各组再针对本组观点和对方观点进行思辨讨论,加深对学科理论的深层次理解,明白其中的人生道理,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议题式辩论课程深度学习的质量。

  例如,教材八年级上册“社会生活讲道德”这节课分为“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三个部分,围绕个人道德品质展开教学。道德品质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据此设置“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议题,再针对每个部分设置子议题,组织学生开展自主辩论活动。以“诚实守信”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设置“诚信是立身之本”议题,再根据此议题开展“诚信与善意的谎言”辩论活动。其中,正方的观点是:善意的谎言违背诚信;反方的观点是:善意的谎言不违背诚信。在辩论过程中,学生需要先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正方或反方观点,自行组成辩论小组,通过引用真实生活案例或寓言故事的方式论证己方观点。反方学生认为,善意的谎言是一种处世方式,是为他人着想的体现,并不违背诚信。正方学生则认为,善意的谎言也是谎言,从本质上来说违背了诚信。通过开展议题式辩论探讨活动,既能锻炼学生清楚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自主探究、辩证思考的意识,使其在观点辩论过程中深化对单元知识的理解。

  (2) 针对课程议题,创建自主问答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议题式课程中开展自主问答活动,以此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具体而言,教师先围绕教材内容设置课程议题,再引导学生针对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提出相关问题。随后,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让他们在互动讨论、深度交流的过程中找寻问题答案,实现对单元知识的深度理解,进而提高议题式自主问答探究的质量。

  例如,在教学教材九年级上册“创新驱动发展”这节课时,针对“创新改变生活”和“创新永无止境”两部分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置“感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议题,同时组织学生开展自主问答活动。教师先播放我国各个领域的创新发展成就视频,如智能家居生活、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高铁技术等,引导学生围绕视频和议题提出探究问题,如我国的创新成就如何促进祖国发展?我国各领域的创新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深入探讨教材内容,从教材案例中找寻问题答案。随后,学生通过讨论各国科技发展成就及其地位,能够发现科技创新能力正逐渐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创建议题式互动问答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知识关联生活的意识,提高其生活化认知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4. 结合生活反思,逐步升华议题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实践与巩固环节,教师可以围绕课程议题开展生活情境反思与探讨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反思真实生活现象,使其在讨论过程中了解某一具体现象发生的原因,同时认识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另外,教师也可以借助此类议题式活动,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丰富他们的生活阅历,提高其自我反思、生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教材九年级上册“守望精神家园”这节课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延续文化血脉”和“凝聚价值追求”两部分知识了解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增强文化自信,提高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能力。对此,在知识巩固环节,教师可以围绕“传承中华文化”议题开展生活反思活动。教师让学生观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视频,引导他们结合单元知识讲述此类节目的意义,讨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关注中华文化意味着什么。对此,学生通过讨论反思,能够知道上述节目起到了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让人们能够更加关注我国优秀的汉字文化、古诗词文化等,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另外,学生通过对外国人关注中华文化这一现象进行深度探讨,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从而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真正理解此节课议题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了更加高效地落实《标准》要求,提升课程教学的深度和有效性,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合理优化,开展多样化的议题式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完成以议题为核心的探究、思辨、问答、反思等课程任务,提高深度学习的质量,使其在深度感悟知识内涵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坚定文化自信,进而发展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卢静静.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议题式教学的实践探究[J]. 试题与研究,2022(35):70-72.

  [2] 陈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议题式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2(12):64-66.

  [3] 李慧.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议题式教学的价值及实践策略[J]. 教育界,2022(28):86-88.

  [4] 赵远. 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智力,2022(23):147-150.

  [5] 范寿荣.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议题式教学的实施策略[J]. 中学教学参考,2022(22):57-59.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