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的策略

  文/ 化州市江湖镇陈谢小学 曾发声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统编版教材提出的语文要素包含语文知识、语文应用能力、语文学习方法等学习习惯。如何系统整合统编版教材,渗透语文要素?本文基于单元整合视角,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语文要素的策略。

  一、从整体上把握,提炼语文要素

  语文学习思维要从整体出发,最终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关键词句,归纳文本中心思想,提高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例如在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题目中“只有”二字让我们感受到地球资源紧缺;而通过深层次分析可知,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但资源却在过度开发和破坏中越来越少,我们要保护地球环境和资源。教师先引导学生串联文本。然后带领学生从整体上对文本进行分析:地球为什么是“美丽渺小”的,地球资源为什么是“非常有限”的?为什么人类不能移居其他星球?通过分析这些词语的运用,归纳出本文的中心思想:人类要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因此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明确课文主旨,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品味文本语言,明确语文要素

  教材中的语言表达看似随意,实质上都是经过仔细推敲和精心设计的,蕴含着作者的经验和智慧。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即是通过挖掘和品味语言的使用,了解作者语言表达的技巧和方法,找出文本的中心观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着手,体会运用语言文字凸显中心观点的价值和意义,更好地落实语文要素。

  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教学中,文中用了一个鲜明的例子来写地球资源有限:“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是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这句话虽朴实无华,但仔细品味不难发现,作者在这一句话中用了“几亿年”等关键词,表达矿产资源的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和保护矿产资源,最终直指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这一中心观点。

  三、注重实践训练,落实语文要素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是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实践课程,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解构文本内容,通过迁移训练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范例的作用,学生可以正向地去模仿实践或逆向反推作者的写作构思,然后学以致用。

  例如《只有一个地球》课后习题:“读下面句子,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请针对设计环境保护或节约资源宣传语。”这个习题的训练点首先是从理解出发,先正面理解指定的语句,通过语句关联整体把握文本,找到中心思想,然后引导学生模仿文本语言表达方式,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最终设计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宣传语。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迁移训练,明确观点后选择身边熟悉的例子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又或是模仿文本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造句练习,落实本课的语文要素。

  四、系统整合教材,奠定素养基础

  1. 目标整合。整合包括语文基本目标、单元核心目标、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语文的基本教学目标就是阅读课文、认识字词,单元核心目标即单元的语文要素,而每篇文本有自己的教学目标,同时还承担单元目标任务。整合的过程就是在变和不变中寻求平衡。

  2. 内容整合。语文要素的落实过程中需要教师整合教学思维,统筹设计教学内容,将语文要素落实到每节课和每单元的教学及实践中。

  教材内容与关联资源整合。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时,可以播放宇宙飞船飞上太空的片段展开本课学习,通过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水蓝色”“纱衣”“晶莹透亮”等词语的使用,感受地球外表的壮观和美丽。

  本课与教材相关课文整合。在第六单元《只有一个地球》教学中,教师发现第三单元《宇宙生命之谜》与这篇文章有一定联系和共性。因此可以将两篇课文进行整合,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不同语境下作者的语言表达风格,培养学生文章鉴赏分析能力。

  单元整合。教师要充分利用统编版教材“双线组元”的单元编排特点,借助单元内文本间的联系,用“人文主题”将几篇文章串联起来。根据每篇结构及内容,形成每篇课文有侧重且相互叠加的单元“目标链”,通过“线”与“链”的有机结合,落实单篇与单元语文要素。

  教学方法整合。教学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因此,语文教师要发挥课本课后习题的辅助作用,首先明确应该教什么,还要清楚具体应该怎么教。教师可以通过还原文本场景、换位体验等方式带领学生走入课本情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用心钻研统编版语文教材,系统整合教学内容,有效地落实语文要素。

  责任编辑 罗 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