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根柢——感悟老子的《道德经》

  • 来源:教育论坛
  • 关键字:传统,思想,文化
  • 发布时间:2024-10-12 20:06

  文/薛旭东

  老子不愧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不愧为我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不愧为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要奠基人。老子的《道德经》立于宇宙之视角,阐明万物之法则,讲述人生之哲理,既言简意赅,又博大精深!不动笔墨不读书,“学而不思则罔”,研读老子的《道德经》,我醍醐灌顶,感悟如下:

  一、万物法则的天“道”理论

  《道德经》的主旨就是“道”。“道”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浑全之朴、万殊之宗,是化生万物的根源;“道”是宇宙的本体,又是万物的规律,还是人生的准则;“道”是先天一炁,混元无极;“道”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至简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始祖。二千五百年前,老子之“道”是根本改造原始道论的一个伟大发明,为中国思想文化的构架打开了一个极其高远、极富形象力的思想空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者,自得其然也,“道”成就天地万物,并非有意作为,完全是自然而然。“生而不有,为而不恃”,一切因其自然,一切顺其自然,这就是自然无为的“道”之本性。正是这种自然无为,才成就了一切,被老子高度概括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无不为”是“道”之大德、大用,是支配天地万物的根本规律,是人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法则,还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手段和方法。“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所以“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二、辩证分析的哲学思想

  老子的《道德经》闪耀着辩证法的思想光辉,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如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等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有此才有彼,有是才有非,有善才有恶;正反两个方面看似对立,实则又包含渗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事物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道德经》第四十章提出“反者,道之动”,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物壮则老”,“兵强则灭”;事物的发展变化不会立刻实现,需要经历其数量不断积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就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道德经》里,老子的辩证法不只是哲理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而且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浸透着老子对人世的深刻而广泛的洞见,充满着深厚的现实情怀。在中国思想史上,一方面老子建立起第一个庞大而系统的辩证法体系,影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和进程,成为中国传统优秀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老子的辩证法具有强烈的实践品格,它深入人的生活世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锤炼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我们当今仍然能够为老子的辩证之思所吸引、所折服,仍然能够从中吸取哲理之力量、收获智慧之果实。

  三、低柔平实的处世理念

  如何为人处世? 老子在《道德经》中主张贵柔处弱,认为“坚强处下,柔弱处上”,“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上善若水,泽被万物”,认为最完美的人格应具有水一样的心态和行为,水是生命之源,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水能保持清净不染的品行,一切肮脏之物可以用水去洗涤,一切污秽之地可以用水去冲刷;水静则平,水流则下,水不争高,水永远流向低处而居卑忍让,海纳百川,就是因为大海处在最低处。老子推崇朴实平淡,认为“恬淡为上”、“大巧若拙”,主张大丈夫要“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还主张不争而胜,认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在我们这个纷乱、浮躁的社会中,许多人争强好胜,天天都在与人争权夺利,为了一己之私而坑蒙拐骗、杀人越货,无所不用其极,活得紧张、愧心、恐怖和痛苦,对照老子的低柔平实和不争而胜,难道还不应该有所醒悟吗?

  四、独具特色的文学成就

  老子的《道德经》有着鲜明的文学特色:

  (一)文约意丰。《道德经》只有短短的五千言,其文字简约圣洁、高度浓缩、义奥玄深,如天颁圣旨,是优美浑朴的哲理散文诗,有着无穷的文学魅力。后人把《道德经》分为八十一章,每章字数极简,多者八十余字,少者二十余字,善用三字四字句,像串联的八宝珍珠,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图景,形象准确地表达了老子的思想感情,高度发挥了文学的特定作用,对人们认识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起了重要作用。

  (二)音韵之美。《道德经》句式整齐,大致押韵,读之朗朗上口,体现了中国文字的音韵之美。如“有无相生,难易形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等。这些词句,不仅押韵,而且平仄相扣,有音韵美,也有旋律美,使我们在朗读美中体味深刻的哲理。

  (三)讲究修辞。《道德经》运用了多种修辞方式,使词句准确、鲜明、生动。

  1、对偶,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等,整齐醒目,铿锵悦耳。

  2、排比,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五形”等,使语言很有气势。

  3、比喻,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以水喻人,赞颂得道者的高贵品质;又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塔,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连用三个比喻,形象说明了从小做起的道理。

  4、联珠(顶真),这是把前一句后边的词语作为后一句开头的词语,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能使语气连贯、结构严密。

  (四)精辟名言。《道德经》里有许多至理名言,如:“天长地久”、“上善若水”、“知足常乐”、“少私寡欲”、“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祸莫大于不知足”、“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等,影响后人,启迪后人,教育后人。

  我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高度评价老子的《道德经》:“懂得道家,便懂得了中国,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道德经》是老子的自然观、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观,它对我们现代人的最大启示是:人类一定要顺应宇宙的客观条件,合乎自然规律地生活,因为只有爱护宇宙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人类才能正常健康地生存下去,如果破坏大自然和违背自然规律,就一定会受到大自然的残酷惩罚;人们和国家之间也一定要顺其自然地和平共处,合乎社会规律地生存,因为只有返璞归真地复归于自然纯真状态,统治者谦卑若谷,民众为而不争,国家合作共赢,我们所处的社会和世界才能正常美好地发展下去!

  (作者单位:山西焦煤集团汾西矿业集团公司综合办)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