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网络育人路径研究

  • 来源:生活教育
  • 关键字:高职院校,网络育人,路径
  • 发布时间:2024-10-20 14:34

  田晓媛 朱千伟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

  摘要:新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十大育人”体系之一的网络育人凸显出重要的时代价值,是信息化时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满足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的实践需求,促进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当前,高职院校在网络育人的过程中,存在网络育人制度体系不健全、网络育人队伍能力不够、网络育人内容吸引力不足等问题,需要高职院校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完善网络育人制度体系、搭建多元网络平台、加强专业网络队伍建设、创新课程教学形式、打造网络文化精品等途径进一步拓展高职院校网络育人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网络育人;路径

  基金资助:上海城建职业学院2022年度校级科研项目“新时代高职院校网络育人路径研究”项目编号:cjky202244,主持人:田晓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判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影响并介入了20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的一系列重大变革,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2020 年4 月22 日,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指出:“加强网络育人,提升校园新媒体网络平台的服务力、吸引力和粘合度,发挥新媒体平台对高校思政工作的促进作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网络育人功能,引导和培育勇于担当新使命的时代新人。

  一、新时代高校网络育人的时代蕴涵

  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详细规划了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的实施内容,明确提出创新推动网络育人。

  1.高校网络育人的理论内涵

  高校网络育人指高校教育工作者运用网络平台,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网络信息传播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网络育人的目标是把握大学生的特点和规律,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营造校园网络舆论正能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实效性。网络育人的实践探索从80年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90年代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21世纪初的互联网思维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不断演进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网络育人,在新时代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高校网络育人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2.高校网络育人的时代价值

  第一,网络育人是信息化时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学生对于互联网的应用也越来越为广泛。网络的快速发展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之中蕴含着非常繁多、未经证实的信息,而有些大学生对各种行为的辨识能力较弱,很容易被网络上一些不正当的言论影响自己的思考,从而影响自己的行为。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智能的网络平台对青年大学生的社会性问题和自身发展起到有效的教育和导向作用,能够更好的去引导学生对网络当中的各种信息进行辨别,让正确的思想占领学生的头脑,避免学生被网络上的不良言论以及错误思想所荼毒。

  第二,网络育人满足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的实践需求

  新时代背景之下,网络正改变着高校大学生的的习惯、思维和学习方式。网络育人不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上的简单替换和发展,而是思政教育在观念、内容、手段和机制等方面的全面变革和创新。结合校园里各级各类新媒体和其它网络平台,以学生喜爱和乐于接受的形式开展第一、二课堂教学,使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学生的思想和头脑,真正展现效果,有利于为国家培养更加优秀的全面型人才。

  第三,网络育人促进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而网络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已经成为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挑战。通过网络空间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明确自身在时代发展的过程当中肩负的重要责任,激励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网络育人的现状和困境

  1.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制度体系不健全

  网络育人的规范和有序开展离不开完善的工作体系和管理制度,一方面,高职院网络育人工作体系不健全,未明确网络育人的责任部门和管理主体,缺乏各部门间信息交换共享和通力合作,导致网络育人效果不佳。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制度不完善,针对校内外媒体平台的使用、信息发布的流程、规范和引导大学生上网行为、网络内容的审查、网络媒体的监督使用等方面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

  2.高职院校网络育人队伍能力不够

  网络育人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一方面教师的网络育人意识不够强,网络育人的思维和知识储备方面存在不足,没有重视网络育人模式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部分高校在网络育人方面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不够,网络育人的方式和方法相对比较滞后。另一方面,大学生网络素养不高,缺乏网络环境的自我教育和约束能力,容易沉迷于网络宣泄不良情绪,意见领袖和学生干部在学生群体中有重要的影响。而高职院校网络育人未发挥网络“意见领袖”和学生骨干的积极作用,缺乏对“意见领袖”的培养和引导。

  3.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内容吸引力不足

  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网络不够重视对网络平台的开发和利用,思政教育网站的功能还不够完善,网络育人平台的内容缺乏对大学生特点、网络传播规律的有效把握,按传统模式将书本中的理论直接植入到网络平台中,内容枯燥,没有将网络育人内容进行巧妙的设计和引导在平台上展示,形式单一。另一方面,网络文化作品创新不够,面对青年学生的网络文化需求,网络文化作品精准度不高,镜头失焦,对问题的剖析度不够,感染力不强,离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引领网络文化还有一定距离,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三、新时代提升高职院校网络育人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1.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网络育人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促使教师不断的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积极的吸收新鲜事物,营造更符合时代要求和学生需求的网络育人环境。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师生共融齐乐。侧重学生隐性需求,以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和成长体验为中心,做学生学习成长的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和促进者,不断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存在感、获得感、满足感。把网络育人做到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既有营养又有滋味、既有内涵又有审美,真正吸引、打动、黏住学生,形成有效网络思政教育影响与熏陶。

  2.完善网络育人制度体系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持续提升高校网络育人效果的保障,高校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网络育人各项制度。一是成立网络安全和意识形态领导小组。构建以网络内容、网络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为主体的网络育人体系,建章立制、统一部署,形成部门协同、校院联动的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二完善网络育人制度体系。对于学校各类网站、新媒体平台、信息安全、网络意识形态、网络舆情与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要完善相关制度,包括建立各类网站和新媒体备案制度、网络信息审核和发布制度、网络舆论监督和应急事件处理制度等规范官方媒体和各类新媒体、自媒体等,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夯实网络育人工作制度保障;三是夯实网络阵地管理。定期开展各级新媒体平台自查等,强化网络舆论引导,注重网络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应对。

  3.搭建多元网络平台

  依托大学生在线、易班的实践优势,结合最新的视频新媒体等,搭建高校网络育人平台。第一,充分运用以官网、官微为主的校级网络媒体,建好校内各级各类网站,用好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建立健全校内网络媒体矩阵;第二,充分运用以易班、中国大学生在线为主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包括易班、中国大学生在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网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等;第三,充分运用抖音、B站等网络视频新媒体,利用短视频平台的便倢性、共享性的特征,主动进驻短视频场域,用贴进大学生的视角匹配学生需求,让短视频平台成为培育正向网络文化的新阵地。

  4.加强专业网络队伍建设

  一要强化专职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定期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学工部和宣传部等思政工作者开展培训活动,使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不断感受新时代的新要求,引导教师将先进的理念运用在实际工作过程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要建立精干高郊的网评员队伍和学生意见领袖。充分调动大学生在网络育人中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培育能够熟练运用微信、微博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的网络意见领袖,培养自己的大V,能够用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字和图片表达传递主流价值观,占据青年大学生意识形态高地;三要协同校内其他育人主体。育人工作是全体教职工的事,教育管理人员、专业课教师和其他教辅人员都应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引导青年大学生在网络上弘扬正能量,构建自上而下全员育人的良好校园氛围。

  5.创新课程教学形式

  当前形式下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非常高,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对于网络的需求和特点,研究“互联网+课程教学”的新模式。善于利用网络新技术手段把学生吸引住,将思政教学以线上教学为主转化为线下和线下相结合,充分运用线上网络资源,实现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的有机结合。例如,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根据授课主题播放一些网络上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节目,比如《朗读者》、《开讲了》、《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等,增强课程的趣味性,用“视频+网络语言”导入课程,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课程教学的开展打下稳定的基础。

  6.打造网络文化精品

  网络文化具有知识传承、价值引领和行为规范的功能,要构建科学合理、系统完善的网络文化作品创作引导机制,促进网络文化作品质量提升,打造校园网络文化精品。一方面,要强化价值引领,建设专业团队,优化传播机制,培育健康网络文化,坚持内容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根据青年大学生需求,突出时代性,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互动传播,打造接地气、有灵性、有黏力的网络新阵地,从根源上增强网络育人工作动力,发挥网络文化育人作用。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育人是新时代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创新推动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不断优化制度体系、加强网络育人平台和专业队伍建设、创新网络育人内容,统筹部署、有效联动,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网络育人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组部,中宣部,等.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A].2020-05-14.

  [2]冯刚.互联网思维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2.

  [3]丰硕.提升高校网络育人成效和路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02.

  [4]张志雄.试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J].思想政治研究,2021.05.

  [5]张培卫.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逻辑理路[J].网络思想政治教育,2021.02.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