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逆向设计理论的小学语文低段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实践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设计,理论,小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1-08 13:35
罗 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逆向设计理论作为一种教学设计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应用。逆向设计理论要求教师先确定预期的学习结果,再设计合理的评估方式,最后规划相关的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文章以某小学为例,探讨了基于逆向设计理论的小学语文低段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实践,旨在探索逆向设计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实施策略,为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素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1 逆向设计理论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1.1 基本概念
逆向设计理论是一种教学设计模式,它要求教师在思考如何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先确定预期的学习结果,再设计合理的评估方式,最后规划相关的教学活动。逆向设计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以终为始”,即以学生的理解力和能力为教学目标,以评价为教学活动的导向,以问题为教学活动的驱动。
1.2 特点
逆向设计理论有三大特点。
第一,以目标为导向。逆向设计理论强调从教学目标出发,反向规划教学内容和过程,而不是从教材或教法开始。这样可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第二,以评价为支撑。逆向设计理论认为评价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教学的附属品。评价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为教学提供反馈和指导,而不是仅仅作为教学的结果和总结。
第三,以学生为中心。逆向设计理论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鼓励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和方式,探究和构建知识,发展和展示能力,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和讲授。
2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面临的挑战
大单元教学是对传统单元教学的创新和突破,能够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内容、过程和评价的整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然而,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例如,要开展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首先要转变传统的知识本位和分科教学的思想观念,树立素养本位和整合教学的理念。这需要教师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学方式,从被动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任务设计者和引导者。同时,大单元教学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具有较高标准要求。要设计出符合素养导向、情境驱动、整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的小学语文大单元,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这包括对语文学科本质和思想方法的深刻认识,对语文知识体系和大概念的系统掌握,对教材内容和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整合能力,对情境任务和语文实践活动的创设和组织能力,对学习过程和成果的评价和反馈能力等。
同时,大单元教学的核心是情境任务驱动下的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因此,如何科学地设计出具有向心力、驱动力、整合力和发展力的情境任务,是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最关键也是最难把握的环节。这需要教师根据核心素养目标和大概念,结合教材内容和课程资源,创设出真实或拟真的情境背景,设计出有挑战性、有价值性、有操作性、有趣味性的核心任务,并将其分解为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相互联系的子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完成任务,并产出相应的学习证据。大单元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还要求学生在情境任务中主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运用语言文字解决问题,展示自己的思想感受和创造成果。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自我管理、自我监测、自我调节等方面。然而,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很多小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方法,缺乏自信心和责任感,需要教师在大单元教学中给予适度的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逐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可以认为大单元教学设计面临着思想观念、教师素养、学习任务和学生能力等方面的挑战,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探索、实践和反思,才能有效地实施大单元教学,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3 大单元教学设计需要贯彻的原则
为确保大单元教学得到有效设计,教师应当积极贯彻四个方面的原则。首先是目标导向原则。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要明确学习目标,符合课程标准,与学生需求契合,体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要根据预设的学习证据进行评价量规和成功标准的设计,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测和调整提供参照。其次是整合性原则。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要把握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和关联性,整合单元选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板块内容,使之有机地融入核心任务和语文实践活动中,避免碎片化和孤立化的教学。再次是情境性原则,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要考虑情境的开放性和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和角度的思考和表达空间。最后是实践性原则。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要注重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让学生在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产出学习证据,理解大概念。同时,要注意语文实践活动的合作性和探究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例如,假设教师要进行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春天来了》这篇课文大单元的教学设计,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确定学习目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确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第二,设计评价量规和成功标准。教师根据预设的学习证据设计评价量规和成功标准,例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选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对春天的观察和感受;学生能够写出一篇描写春天景象或活动的短文等。
第三,创设真实情境。教师创设一个真实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春天来了》这首歌曲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歌曲中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然后提出一个问题:你最喜欢春天的哪些景象或活动?为什么?
第四,设计核心任务和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设计一个核心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核心任务,制作一份《春天来了》的电子画册,展示春天的美丽和活力。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教师可以安排几个语文实践活动。
第五,阅读选文。教师让学生阅读本单元的选文,包括《春天来了》《小荷才露尖尖角》《蝴蝶》《小燕子》等,引导学生理解选文的主旨、结构、语言等,并复述选文的内容。
第六,口语交际。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选文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选文的理解、感受和评价,并提出自己对春天景象或活动的观察和想法。
第七,习作。教师让每个学生写一篇短文,描写自己最喜欢的春天景象或活动,并说明喜欢的原因。教师给出写作要求和评价标准,并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第八,语文园地。教师让学生利用网络或其他资源,收集一些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用于制作电子画册。
第九,组织展示和反馈。教师让每个小组把自己制作好的电子画册展示给全班同学,并邀请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建议。教师也给予及时和有效的反馈,总结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这种方式可以充分贯彻设计原则,如在设计学习目标时,考虑了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的要求,也关注了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使学习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把握本单元选文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能够将选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板块内容有机地整合到核心任务和语文实践活动中,使教学内容呈现出整体性和连贯性。
4 案例背景和分析
4.1 教学情况
本研究以某小学为例,该校位于城市中心,学生多为本地居民。教师王老师是一名有三年教龄的语文教师,负责二年级二班的语文教学。二年级二班有53名学生,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还不够扎实,有的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到困难和厌烦,有的学生则对语文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王老师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和素养,因此决定尝试运用逆向设计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设计。最终,王老师以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教材为例,设计了一系列大单元教学主题。
4.2 设计主题与内容目标
在教学设计中,主题的选择和内容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它们直接影响着教学的目标和效果。王老师根据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设计了三个大单元教学主题,分别是春天的生机、动物的故事和历史的足迹。这三个主题既符合教材的编排逻辑,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
主题一:春天的生机。这个主题涵盖了教材中与春天相关的课文,包括散文、诗歌、童话等多种文体,以及与春天有关的古诗词,如《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等。通过这个主题,王老师希望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了解春天的自然现象和植物动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爱国情感。王老师在教学中不仅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课文,还组织学生进行春游和植树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春天的魅力,感受春天的生机。王老师还利用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主题二:动物的故事。这个主题涵盖了教材中与动物相关的课文,包括寓言、故事、诗歌等多种文体,以及与动物有关的现代诗和古诗词,如《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等。通过这个主题,王老师希望让学生认识不同的动物,了解动物的特征和习性,欣赏动物的智慧和趣味,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引导学生从动物的故事中学习道理和品德。王老师在教学中,不仅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还组织学生进行动物的观察和模仿等游戏活动,让学生互动和交流,增进学生的认知和表达。王老师还利用现代诗和古诗词的形象和比喻,培养学生的联想和创造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主题三:历史的足迹。这个主题涵盖了教材中与历史相关的课文,包括故事、记叙文、诗歌等多种文体,以及与历史有关的古诗词,如《祖先的摇篮》《羿射九日》等。通过这个主题,王老师希望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认识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欣赏历史的精彩和奥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王老师在教学中,不仅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课文,还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的探究和模拟等项目活动,让学生参与和体验,提高学生的研究和表达。王老师还利用古诗词的情感和风格,培养学生的鉴赏和评价能力,弘扬学生的文化传承和创新精神。
4.3 设计过程与原则
王老师在教学设计中,运用了逆向设计理论的三个阶段:确定目标、设计评价和规划教学。首先,王老师根据教学主题和内容,明确了教学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以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次,王老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工具,包括课堂观察、小测验、作业、项目等,以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和反馈机制。最后,王老师根据教学评价,规划了教学的步骤和方法,包括教学内容的分解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利用等。王老师在教学设计中,遵循了以下原则: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二是以能力为导向,关注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三是以创新为动力,关注教学的创新性和开放性,拓展教学的可能性和空间。
5 案例实践和评价
5.1 教学步骤与方法
王老师在教学设计确定目标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设计了三个大单元教学主题,并明确了每个主题的内容目标和能力目标。在设计评价时,王老师根据每个主题的目标,选择了合适的评价方式和工具,如观察记录、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作品展示等,以及评价的标准和时机。在规划教学时,王老师根据每个主题的内容和评价,设计了具体的教学活动和方法,如阅读指导、实践探究、游戏互动、项目学习等,以及教学的步骤和时间。
例如,在主题一的教学中,王老师首先通过播放春天的音乐和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想法。接着,王老师介绍了本主题的内容和目标,告诉学生将要学习的课文和古诗词,以及要完成的活动和项目。随后,王老师根据教材的顺序,逐一进行课文的教学,采用阅读指导、问题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主题二的教学中,王老师介绍了本主题的内容和目标,告诉学生将要学习的课文和现代诗,组织学生进行动物的观察和模仿等游戏活动,让他们互动和交流,增进学生的认知和表达。王老师还让学生以“动物的故事”为主题,进行小组合作,创作一篇寓言或一首现代诗,并在班级中展示和评价,以检测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主题三的教学中,王老师首先通过展示一些历史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历史的看法和情感。接着,王老师介绍了本主题的内容和目标,并采用阅读指导、问题讨论、文本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鉴赏课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新意识。除此之外,王老师还组织了历史的探究和模拟等项目活动,让学生参与和体验,提高学生的研究和表达能力。在课后,王老师让学生以“历史的足迹”为主题,创作一篇记叙文或一首古诗词,检测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5.2 效果监测与反馈
王老师在教学实施中,运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检测和反馈,具体策略和实例有如下方面。
第一,观察记录。王老师在每次教学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问题,记录下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第二,自我评价。王老师在每个主题结束后,让学生填写自我评价表,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发现自己的进步和困惑,提出改进的目标和方法。
第三,同伴评价。王老师在每次项目学习中,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和表现,给予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第四,教师评价。王老师在每次作品展示后,给予学生全面和客观的评价,指出学生的优势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和创新。
第五,作品展示。王老师在每个主题结束后,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如诗歌、故事、画作等,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感受,增强学生的自信和成就感。
例如,王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根据逆向设计理论,确定了以下的评价标准和工具。
第一,评价标准。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大单元的主题、内容和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表现出积极的语文学习态度和兴趣。
第二,评价工具。有学生自我评价表、同伴互评表、教师观察记录表、学习成果展示、学习反思日记等。
同时,王老师采用了以下的效果监测与反馈策略。
第一,过程评价。王老师在每一节课的开始和结束,都会让学生填写自我评价表,以了解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进度和方法的认知和评价。王老师还会在课堂活动中,利用同伴互评表,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表现和贡献,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我监督能力。王老师同时也会用教师观察记录表,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问题,以便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第二,总结评价。王老师在大单元的最后,安排了一次学习成果展示,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在大单元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王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展示,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也会指出学生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5.3 设计实践成果
王老师的教学实践,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素养有了显著提升。具体表现有如下方面。
第一,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提高了。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和主题,采用合适的阅读策略,理解和分析文本的内容和结构,发现和欣赏文本的美感和价值,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第二,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和对象,选择合适的写作形式和方法,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运用丰富的语言和修辞手法,创作出有个性和特色的作品。
第三,学生的口语能力和交流能力提高了。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交流场合和对象,选择合适的口语形式和方式,清晰和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图,尊重和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第四,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和习惯提高了。学生能够主动和积极地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培养自主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
6 结语
本文以逆向设计理论为指导,设计了三个大单元教学主题,分别是春天的生机、动物的故事和历史的足迹,涵盖了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本文在教学设计中,遵循了成果导向、评价先行、问题驱动等原则,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工具,设计了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方法,组织了丰富的教学活动和项目。本文的教学实践,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素养有了显著的影响和提升,验证了逆向设计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基于逆向设计理论的小学语文低段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研究”研究成果,立项号:LZ〔2023〕GH0254。
(作者单位:兰州市城关区方家湾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