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标准现状及其研究策略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大学语文,研究,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1-08 13:40
周彩虹
语文是高职阶段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语文课程集思想性、知识性、审美性、人文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场所,在大学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对当前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现状理性分析,探索大学语文课程标准改革的方向,并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优化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建设整体目标,基于实践过程实现语文教学模式有效创新,统筹各方面需求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使其真正融入教育过程提高职业教育育人品质。
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要以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引,体现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文道结合特色,向学生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的同时,为学生个人发展和职业素养提升做好充分准备。语文教学工作的落实要重视对学生实施有效的人文熏陶,体现语文育人与学生专业成长相衔接,面向学生未来发展,增强学生语文学习意识。如何基于教学过程,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运用,让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提高学生良好职业道德修养,成为当前大学语文教学需要研究思考的首要任务。
1 大学语文教学发展现状分析
进入高职院校后,很多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非常重视,但对语文学习不同程度存在弱化心理,所以高职语文教学工作开展效果并不理想。
1.1 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重视不足
进入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单纯以技能发展为目标,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不足。对一些基本文学常识,在中学阶段已经有所学习,学生也有了一定的语言文字驾驭能力,所以很多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出现了对语文学习重视程度不足,对教师布置的一些学习任务带有敷衍心理的问题,导致语文课程在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对学生进行品德熏陶方面没有发挥出有效引导作用。更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听得懂教师的讲解,对课程内容已经掌握,所以不注重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效互动和问题讨论。语文学科全面育人价值难以有效彰显,学生语言素养审美鉴赏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语文教材上出现很多内容,学生也不能实事求是、崇尚求真、乐观探索,最终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缺乏深入的理解,影响了语文课程育人效果的全面发挥。
1.2 学生对课外实践类任务不够重视
以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引,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工作的落实,要体现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特色,切实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运用课堂所学来解决具体问题,增强学生表达意识,塑造学生高尚人格。但当前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中,很多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依然停留于记忆层面,语文学科边缘化问题非常突出。学生将语文课程单纯当成了欣赏鉴赏类课程,自身没有足够的实践意识,即使教师设计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任务,让学生开展问题思考,到课外去搜集一些科学家、探索者的故事,期望对学生职业素养提供有效指引。但是学生本身对语文课程缺乏深入的理解,除了阅读一些文学作品外,学生不能从社会层面开展有效实践,也使得语文学科的实用性价值难以有效凸显,学生自身能力素质也得不到足够的锻炼。一些学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但缺乏科学的评估反馈机制,学生不知道自身的不足,也不知道需要从哪些方面来完善,也极大削弱学生后续实践能力的提升,最终导致大学语文教学停留于形式,对学生自身主体进步的启发作用不明显。
1.3 教师缺乏对教学创新尝试的热情
大学语文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课程,不仅要增强学生语言运用意识,更要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学生进取向上的人文情怀,促进学生豁达、乐观、积极人生态度养成,这就需要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推进创新型育人。但当前很多教师对教学创新缺乏尝试的热情,虽然在课堂上教师探索通过多媒体、电子白板开展授课,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但是很多教师已经形成了固化的思维模式,在课堂上不同程度存在知识灌输心理,多对学生进行应试技巧的引导,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不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从课堂层面来看,由于很多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不够重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难以形成有效互动,教师进行的一些创新尝试缺乏学生的回应,学校层面在技术、资源、资金等的辅助也不够充分,所以影响了教师创新尝试的热情。还有一些教师面临多个班级的授课任务,教学压力较大,教师在心理层面本着按部就班、顺序引导的方式设计教学过程,进一步影响了教师创新尝试的勇气。
2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标准改革的方向分析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工作实施存在的各种问题,在高职语文教学工作开展中,要进一步夯实学生语言学习基础,有效适应创新型育人要求,体现高职院校职业化育人特色。通过语文课程标准改革,要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还要通过跨学科融合引领学生积极实践,同时还要适应教育信息化背景,探索创新型育人方式,为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有效蓄力。
2.1 体现语文教学的职业性与实用性特色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落实,要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兼具的特色,还要适应职业院校育人要求,体现大学语文课程本身的实用化与职业化特色。从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入手,在课堂上融入职场沟通、职业规划、实用性文案等方面的针对性训练。结合学生即将从事的工作,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切实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视,加强与一线实践性育人融合度,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优秀人才。
2.2 重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交叉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工作的落实,既要体现语文学科自身育人特色,还要推动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形成跨学科育人模式。真正基于教学过程,拓宽学生学习视野,培养学生灵活思维意识,体现语文的特色应用价值,服务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语文学科本身就涉及的历史、哲学、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为引导学生学习应用,促进学生主体实践,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融合性育人。通过跨学科学习,助力学生形成完整知识体系,结合不同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批判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通过学科交叉引导学生综合分析,提升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以学科交叉融合育人,让学生接触各方面的文化产品,增强学生自身兴趣意识,在语文与其他课程融合运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力、思辨力。通过精彩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有立体全面的了解,并让学生树立创新学习意识,积极接触了解多方面的优秀文学作品,从而为学生正面积极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提供有益指引。
2.3 重视以创新性教学方式开阔学生学习视野
新时代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落实,涵盖的领域内容在不断拓展,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要树立前瞻性育人意识,立足教材促进学生知识结构完善,同时要以教育信息化为依托,在语文课堂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VR技术等数字化手段,拓展语文课程应用场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适应学生今后职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对数字出版、网络文学、跨媒介传播等新兴领域有效了解。教师既要重视语文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还要不断拓展语文学习的内涵与外延,引导学生适应社会变化,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加强对语文学习内容的创新性研究,促进学生知识结构完善,为大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而积极努力。
3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建设策略与途径规划
时代在不断发展,但语文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是语文在引导学生自信表达,促进学生社交意识养成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落实,要重视对课程标准建设的途径进行整体性规划,结合学生学习成长的需求,构建一个符合时代需求、具备前瞻性和实用性的课程体系,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主体进步保驾护航。
3.1 明确语文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对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大学语文教学需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文学素养、批判性思维、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能力。
在文学素养培养层面,用语文教学引导学生接触各类文学作品时,通过阅读、理解和欣赏其中的美学价值,关注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从审美的角度指导学生既有独立思考,又要具备分析和评价各类观点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可以保持清晰的头脑。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层面,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开放性学习意识,引导学生了解并尊重不同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差异,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引导学生尊重彼此,学会和谐有效沟通,为学生今后职业融入与社会适应有效奠基。在应用能力的培养层面,结合学生对多元文化知识的学习,要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学生问题解决意识,引导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学习新事物,发现多重美,塑造学生乐学向上的积极心态。
3.2 重视课程内容连贯整合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在多个方面都有重要应用价值,通过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要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跨学科的知识资源,融入前沿性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及科学创新的相关内容,以实现课程内容的连贯性整合,丰富拓展学生学习视角。教师在这方面要起好引导作用,挑选出能够真实反映社会现实、富含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佳作,引领学生进行品读和分析。
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专业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学科领域开展语文的连贯性学习,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应用语文课堂所学的一些思想方法,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语文教师可以与专业教师合作,重视学科互联,为学生设计一些综合性任务,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跨学科思考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经典性、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研究这类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在文学作品欣赏过程中,感受到人类文明的博大精深。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多媒体等,教师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些辅助性学习资源,助力学生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鼓励学生通过写作、讨论、表演等形式,发挥自己的创意,对文学作品进行多角度解读。优化课程内容,培养具有广泛知识背景、丰富文化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优秀人才。
3.3 加强创新教学方法运用
大学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教师应积极探索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大学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学生不仅对知识有着更为强烈的渴望,而且对于各种电子化设备和技术也展现出了浓厚热情。教师也要顺势而为,从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辅助者有效转变。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平台等,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配合适宜的任务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接触丰富的学习资源,也有了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科技手段的辅助可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在教育信息化助力下,教师必须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和认知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适合的学习方案。建立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到被尊重和被理解,这样他们更愿意提问、发表见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教师再给予学生恰当的鼓励,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4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也要重视教学评一体化育人,所以完善教育评价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
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首先应关注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综合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考试成绩、实践学习、合作意识等各项细节全面评估学生的语文掌握情况,生成相应数据,建立学习评价档案袋,关注学生的成长轨迹,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其次,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始,要从创新性育人角度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通过课堂讨论、项目报告、案例分析等方式,评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展现出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最后,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互动、团队协作、社会实践等行为,评估学生的情感投入、价值观形成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教育评价工作的开展还可以设计一些附加分项目,如参加各类竞赛、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教育评价高效开展,做到评价标准的公正性和透明性,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推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育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4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落地实施的完善建议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设定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统筹多方力量,为学生进步成长而服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需要随时接受相应的建议和反馈,这样才能形成教学评的良性循环
4.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实现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为确保语文课程的顺利实施,助力教育教学目标有效达成,学校必须重视优质师资队伍的打造。一方面,对于在职教师,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活动,针对语文教育的最新发展动态、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促使教师自身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对新型教育方法有效掌握,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教师自身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线上课程等手段,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多元知识的针对性学习,并尝试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后备师资的引进以充实教师队伍。学校要持续优化招聘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语文教育事业。另外,为实现创新型育人目标,学校应鼓励语文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开展跨学科研究和教学合作,推动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交叉融合,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跨学科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2 打造实践教学体系
为针对性改善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不够重视的问题,教师要探索从实践育人的角度,引导学生学用结合,打造实践型教学体系。
首先,学校应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通过让学生接触企业的真实实践性项目,打造语文应用的广阔平台,让学生亲身体验语文知识在不同项目中的具体性运用,提高学生的业务素养。其次,学校应积极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如文学创作、编辑出版、文化交流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才干,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准备。此外,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应注重实践教学的体系和课程建设。实践教学课程应涵盖各个专业领域,注重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的结合。贴近学生学习成长的实际需求,让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拓宽视野,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供有力支持。
4.3 优化课程反馈机制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落地实施后,学生和教师都需要用一段时间去适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加强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以此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提升语文课堂育人品质。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互动交流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校层面通过课程反馈机制的建立,可以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动态监控,学校应当明确课程反馈的目的,以便收集到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制定合理的反馈标准,使学生在评价课程时能够有据可依。为了确保反馈的全面性和真实性,学校应提供多种反馈渠道,如在线问卷、座谈会、个别访谈等,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学校应制定合理的评估周期,确保课程反馈机制的持续运行。通过定期评估,学校可以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为课程调整提供依据。学校应对收集到的反馈信息进行认真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同时,对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服务态度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4 统筹各方协同育人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承载着培养学生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任。在制定大学语文教学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学校、企业、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实现多方共赢。学校应该发挥带头作用,制定科学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企业也应参与大学语文教学过程,结合真实项目任务,帮助学生了解职场环境,推动大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家长则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成长需求,与教师和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与支持。
总之,大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付出努力,共同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建立课程反馈机制,学校也要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既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加强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还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升语文课堂的育人品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落地和实施,需要各方面行动起来,通过不断努力,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的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眉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