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职提前招生的研究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高考,改革,研究
  • 发布时间:2024-11-08 13:47

  马高曼

  高职院校提前招生是推进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江苏省高考改革背景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研究江苏省提前招生的现状和现阶段面临的人才选拔流于形式、考生选择受限、不同招考类型混合编班等现实困境,提出提高人才选拔质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视生涯规划指导、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等优化江苏省高职提前招生的路径,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

  江苏作为我国的一个教育大省,其高考改革方案一直受到社会舆论的密切关注。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对高职院校招生提出了如下改革措施: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

  1 江苏省高职提前招生的现状

  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在江苏、浙江、湖南、广东等四省共计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进行单独招生试点。此后,单独招生试点院校数量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进一步扩大到省级示范高职院校。2007年国家首批单独招生试点江苏高职院校仅有两所,2014年—2016年,江苏省逐步扩大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试点院校范围,2017年,全省高职院校均可参加单独招生,招生计划也从2014年的22963人,增加至2017年的44012人。2020年扩大至86所院校,投放计划接近10万个,远超于普招计划数。截至目前,江苏省所有专科院校均已参与提前招生,每年招生计划、报名人数、录取人数也都在不断攀升。以笔者曾经就职的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五年学校的招生计划总数呈逐年递增趋势,提前招生计划数与招生总计划数的比例也逐年递增。2020年初,面对高职院校无法进中学宣传以及线下咨询会全面取消等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提前招生计划减至610人。2020年底,学校搬迁至高淳新校区,学校的占地面积、硬件设施和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招生规模逐渐扩大,招生总计划数达到2700人,提前招生计划数为1100人。

  2019年,江苏公布了高考改革新方案,从2018年入学高一学生开始实行,2021年首届新高考。随着江苏省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江苏省2021年高职院校提前招生改革试点工作也随之变化。

  2 高职提前招生面临的现实困境

  2.1 人才选拔流于形式,评价方式简单

  提前招生“文化测试+职业综合素质”考核模式更关注考生的技能考核,打破了传统高校招生只关注学生学业评价和高考成绩的模式,高职院校结合本校专业特色创新招生考试方式,选拔本校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但在实际考核过程中,提前招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区别于职教高考第一批次招生,分为机械、机电一体化、电子电工、计算机应用等若干个科目组,有针对性地分专业考核学生的技术技能。现阶段各高职院校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主要侧重于职业倾向和心理层面的考试,与职教考生相比,提前招生的考生专业能力较弱。以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前招生分为笔试+面试两个环节,侧重于学生的文化成绩、综合素质、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等方面的考查和考核。文化成绩通过,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被录取概率更大。与此同时,在高考人数报名逐年下降的背景下,部分高职高校在提前招生阶段投入大量的招生计划,计划数远超过报名数,陷入无法筛选只能录取的尴尬境地。2017年起,对参加省文化联考的考生是否参加面试或综合素质评价不作具体要求。形式化、简单化的考核方式会导致提前招生的生源质量下降。

  2.2 考生选择受限,难以一考多用

  与普通高考招生录取批次相比较,高职院校提前招生批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高职院校“3+2”专本分段培养专业、“4+0”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试点项目基本不投放在高职院校提前招生批次。但在高校面对同样的招生宣传对象时,政策上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填报高职院校的积极性。由于高职院校均自行单独组织职业技能测试,导致校考成绩无法在校与校之间通用。所以考生若想同时报考多所学校,就得逐一参加校考,甚至各学校考试时间存在冲突,学生需在理想填报院校之间进行取舍,无形之中给考生和家长增加了心理负担和考试压力。多频次的考试不仅给考生带来困扰,同时还会影响中学正常的教学秩序。

  2.3 不同招考类型混合编班,培养针对性不够

  在部分高职院校里,由于教学硬件条件、师资队伍和招生人数的局限,相同专业的学生会编排在同一班级。提前招生、统招、职教高考的生源混合编班教学,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专业培养与学考科目的关联度,从而导致部分专业录取的学生文化成绩与统招录取的学生文化成绩相差较大。不同招生类型的生源,文化成绩和技能水平各不相同,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方面的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并且提前招生的生源和普通高考的生源的培养方案、教学模式以及管理模式都是相同的,实际上违背了提前招生科学选拔人才的初衷,也弱化了其实际功能。

  3 提前招生学生类型特征

  3.1 文化基础薄弱

  与本科提前批次或自主招生的类型不同,参加高职提前招生批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弱,高考分数在本科线左右或是达不到本科线,且心态不稳定的学生,希望通过高职提前招生迈入大学门槛,是非常有效的“捷径”。这部分学生大多数在中学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自律性,不愿意去主动学习。文化基础没打牢甚至出现偏科的现象,通过三年努力始终没有成效。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习惯不好,学生期末综合考试成绩与统招学生有一定差距,尤其是专业基础课程尤为明显。

  3.2 自信心和自控能力较差

  参加高职提前招生的学生竞争对手较少,避免了高考压力。学生在中学和大学阶段,在校园活动、技能竞赛和考试竞争等方面会处于下风。因此,提前招生的学生相对于其他学生而言,不擅长表现自己,缺乏自信心、竞争意识和探索未知的热情,无论在学习方面还是生活方面,对自我的要求相对较低。学生在大学期间,因为录取方式的不同,部分学生会产生自卑的心理,甚至是自暴自弃的想法。在大学时期,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容易跟风,没有主见,做事拖延,在平时上课过程中会表现出不认真,课堂上玩手机、打游戏、睡觉等现象,课后也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更有甚者会出现旷课等情况,不仅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同时给学生管理工作也增加了难度。

  3.3 专业学习兴趣高

  高职院校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学生在大三期间会被安排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实习,顺利毕业后会直接就业。一般选择提前招生的考生,学生和家长对其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有着明确的目标。如地铁、师范、卫生、机械、旅游等类专业,考生通常会根据个人对专业的兴趣、就业前景进行理性选择。00后学生家长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比例很高,更加注重孩子教育。同时他们更擅长使用互联网获取和交流信息,能从多种渠道指导学生选择就读专业和毕业方向。若是家庭能够提供专业资源,帮助学生在毕业后顺利找到好工作,更能坚定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因此在进入大学后,学生会在专业课程中表现突出,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对于实操技能有较高的领悟能力。

  4 优化高职提前招生的路径

  从2007年高职提前招生试点至今证明,高职提前招生模式改革顶层设计的方向是正确的,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实际操作层面。江苏省教育厅于2020年3月发布消息,阐述了江苏省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工作的有关问题,其中提到:自2021年起,将江苏省部分省属应用型本科高校和职业教育本科高校纳入高职院校提前招生,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在春季进行招生录取,使分类考试录取逐步成为高职院校招生主渠道。将应用型本科高校和职业教育本科高校纳入高职院校提前招生是提前招生招考模式突破自身瓶颈的一次重要契机。针对高职院校提前招生面临的瓶颈问题以及对提前招生学生进行特点分析,提出以下具体优化路径。

  4.1 提高人才选拔质量

  高职提前招生对于职业教育的意义,远不止解决中学生源危机和缓解高职院校生源紧张等问题,更重要的是探索如何提高职业教育地位,真正实现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选拔专业人才的目的。江苏省高职提前招生得到了中学的认可和支持,学校鼓励部分达不到本科分数线的学生走提前招生考试通道,一方面提高学校升学率,缓解升学压力;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选择理想专业,毕业后就业也更加有优势。参加提前招生对于考生而言,是多一次选择的机会,若是提前招生阶段未被录取,还可以参加全国统一高考。不仅避免了高考的激烈竞争,而且学生还可根据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进行优先选择。考生满足报考学校的基本条件即可参加提前招生,对于高考困难的学生而言,提前招生是通往大学的一条捷径。优质生源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对于高校而言,在学生报考时适当提高报考条件,提高对必修科目考试的等级要求,设定最低分数线,既是招考公平的起点,也是提高效率、发挥选择性功能的首要环节,也避免了同一专业的学生文化水平差距较大的问题。与此同时,要严格执行加分政策,减少和控制加分项目,侧重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方面的加分,合理设置分值,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和规范公示程序,按照“坚持标准、全面考核、保证质量”的原则,真正实现择优录取。

  4.2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给高职招生带来了新的变化。高职院校应结合本校的办学实力和专业特点,探索转型发展的关键。以专业培养的内在需求为依据确定提前招生投放的专业和计划数,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招生宣传策略、专业建设与发展、学生管理制度以及就业指导帮扶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构建招生、培养、管理、就业一体化机制,突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特性,注重分类培养和分层教学。专业设置需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和针对性,专业建设不仅要满足现在就业的需要,更要满足社会未来的经济发展需求。高职院校招生工作是高职教育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深化新高考制度改革成为当前需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仅仅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技能型人才必须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工程实践等机会,使学生能够真实地接触到相关专业领域的实践环境,提高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培养模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已经不再适用。高职院校应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开设开放式课程、组织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举办创新创业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此外,高职院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是影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要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应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学生提供更专业、实用的培训内容和指导。

  近些年来,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长,使得整体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特别对于一些专业或地区,可能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供过于求”现象。加强专业建设,突出专业建设理论、实践和成果特色,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刻不容缓。提前招生录取的学生,专业学习能力较强,学生培养不仅要侧重专业知识能力的提升,更要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就高职院校毕业生而言,就业前景整体是积极的,在实际操作中具有优势,能更快地适应和上手工作。

  4.3 重视生涯规划指导

  对于学生而言,中学阶段唯一的目标就是好好学习考上理想的大学。然而职业规划对于高中生群体有着切实必要性,应该尽早落实。高职院校应加强与生源学校合作,做好整体谋划。制定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措施可行的实施计划,是提升生源数量和生源质量的重要途径。新高考改革后,家长和考生对于新专业和招考政策的认知不够充分,尤其在志愿填报时,学生缺乏对报考专业的了解,会出现迷茫或者随意填报的现象,需要高职院校派专业老师到中学进行专业解读、政策宣传和志愿填报指导。大学生就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高校、家庭和学生本人形成合力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尤为重要,高职院校拥有生涯教育方面的师资专家力量,可定期给生源学校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帮助学生科学合理规划,树立短期、中期、长期目标,指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索,更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性格特点、能力特长、价值取向,在高考时选好专业走好未来的人生道路。寒假期间,设立高校开放日,邀请生源学校学生和家长进校参观考察、组织学生进行职业体验和实践操作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学校的印象和对专业的了解。在志愿填报阶段,点对点地给学生讲解专业特色、就业前景以及考试的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合理定位,理想选择专业,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升学指导。学生被录取后,辅导员和专业老师及时跟进学生动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在暑假期间布置课程作业,填补学生假期的学习空白。

  4.4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欲望是前进的动力。目前,职业教育的对象大部分是追求时尚、体现自我、个性张扬的学生群体,他们对流行文化的接收速度与程度非常快,传统的“灌溉”式和“填鸭”式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这群学生群体的需求。提前招生的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较差,此类教学模式和内容会让学生觉得课堂枯燥乏味,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厌学心理。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突破传统,认真研究学生群体所处的文化环境,充分利用新媒体,教学过程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元素,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同时还可以采取分层次、模块化、项目式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挖掘专业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立“思政+”模式,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同时,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做学同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形成“实践引导、理论跟进”的课程教学内容新模式。

  4.5 构建多方式多途径录取

  高职学校在进行招生宣传的时候,需要加大宣传的创新力度。需要注意的是,在高职院校进行网络化的宣传,一方面可以为招生工作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招生工作的效率。多种录取方式和录取渠道不仅可以评估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可以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势和实际表现。这包括学生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技术创新、艺术表现等方面的能力和经验。多种录取方法和途径的好处是:它可以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再仅仅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而是考虑到学生的各个方面,从而更好地挖掘学生的优势和潜力。多种录取方式和渠道有利于提高教育的公平性和多样性,使更多类型的人才得到发展和助益。尊重和发展不同的优势和兴趣有助于培养多元化的人才库。多元化的录取方式和渠道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不同专业和行业的需求,有利于培养更适应当今社会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激发学生独立探索和批判性思维的欲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表达独特见解。教师可以提供开放式的问题和场景,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跳跃和创意,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视角和解决方案。为了营造鼓励思考的氛围,教师可以设置协作互动活动,让学生分享想法,相互启发,促进集体智慧的形成。同时提倡犯错和尝试,鼓励学生在创新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冒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思维的自由表达和创造性,既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又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引导学生超越表面现象,拓展思维边界,为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4.6 明确考试评价规则

  多样化的招生考试制度是促进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一环。研究发现,构建多样化考试制度的必要性所在,以及如何通过评价方式、录取途径、考试形式,实现对学生的更全面评价和更公平选拔。为了实现公平公正的标准,应该建立明确的考试标准和评价规则,以确保评价过程的客观性和透明度。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防作弊制度,严格考试纪律,确保考试的公平和诚信。此外,要保护考生的身份信息,防止用人等不正当手段使考试无效,防止干扰或篡改考试成绩。此外,高校应建立健全的投诉渠道和机制,以保护考生的权益,及时解决考试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只有通过各种保障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招生考试的公平公正,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平等地获得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社会乃至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 结语

  随着新高考改革制度的全面实施和快速推进,以院校、专业相组合的投档和招生录取方式已经成为新时期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促使高职院校的招生录取工作面临全新的挑战。提前招生作为高职院校最早启动的招生批次,打好第一战对于高职院校做好全年招生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提前招生是职业教育高校选拔具有“职业性”和“应用性”人才的途径,江苏省各大高职院校参与到提前招生中来,对于进一步规范和改进提前招生的招考模式是难得的契机。

  本文系江苏省202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研究一般项目课题项目“基于AISAS模型的高职院校招生宣传策略——以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20SJA0780。

  (作者单位: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