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特殊教育中小学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分析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教育,关键,分析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1-08 13:41
陈芷予
推动特殊教育和中小学普通教育、德育教育等融合发展,提升特殊教育质量,需采取合理措施和方法,增强课程教育有效性。从现阶段我国特殊教育中小学教学的实施现状来看,虽然在持续加大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但在教育理念、教育环境、教育方法、师资力量、资源整合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从而影响特殊教育中小学教学的有效性,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要求。本文将围绕特殊教育中小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简要论述,基于这一目标的考虑,分析以往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就促进目标的高效化实施提出合理对策和建议,希望为优化特殊教育中的小学教学,提升整体效果,促进多元目标实现提供参考。
特殊教育主要指的是面向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多重残疾及其他特殊需要的群体提供的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特殊教育的发展,组织和实施了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使我国特殊教育的普及水平、保障条件、教育质量等均得到显著提升。《“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基于现阶段我国特殊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考虑,基于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等工作的实施提出了指导,要求在一系列工作实施中继续完善和优化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提升特殊教育的普及程度和教育质量、加快特殊教育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推进融合教育等,在这一背景下,推进特殊教育和小学普通教育、德育教育等的融合很有必要,也需要继续探索提高特殊教育中小学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和方法。
1 特殊教育中小学教学有效性提升相关概述
1.1 特殊教育相关概述
特殊教育主要指的是运用一些特殊的方法、设备和措施,面向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多重残疾及其他特殊需要的对象组织和开展的教育活动。现阶段,在我国有一些专业从业特殊教育的学校,在积极推动融合教育,在一些普通学校开设特殊教育班级或者是普通班中随班就读,使这些群体能更好地融入普通班级,构建更完善的教育学习系统。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一些共同的地方,普通教育的一般规律在特殊教育中也是比较适用的,但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等方面也有所不同。具体而言,特殊教育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但在这些方面的基础教育之余,还重视补偿缺陷、发展优势等方面的教育,主要开设的课程包括特殊教育学概论、盲童(聋童、智障儿童)心理与教育、儿童异常发展与教育、特殊儿童病理学(康复)、手语、盲文、特殊儿童体育(德育、游戏)等,其主要目标是引导这部分群体掌握基本的普通教育、特殊教育知识、技巧和能力,提升其生活能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综合素养,包括促进这部分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和处理生活、实践当中的一些问题,掌握补偿自身缺陷的基本方法,促进身心健康,以及更好融入社会和适应生活;特殊教育更重视早期教育的开展和实施,及早采取合理措施和方法,用于保护这部分群体的残余视力、听力,帮助其开发智力、语言能力。特殊教育要保障良好效果,需把握这些对象的实际情况,高度重视个性化教育和培养,在课程设置、内容选择、方法选择的时候坚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需求,还需要促进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的有机结合,因此提高特殊教育中小学教学有效性十分关键。
1.2 融合理念下的特殊教育发展
从现阶段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现状来看,我国颁布和实施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了特殊教育的发展,使我国特殊教育的普及水平、保障条件、教育质量等均得到显著提升。现阶段,这部分特殊群体融入普通学校的普通班随班就读是特殊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模式。在“十四五”规划当中推行融合教育提出了相关要求,如继续推进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融合,在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工作中探索适应特殊需求学生、普通学生共同成长的融合教育模式、培养方法和教学方法,推动学校间的结对帮扶共建、集团化融合办学、资源共享和整合,并围绕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教育教学有效性提升及教学目标实现等创设融合教育环境、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等,以期持续夯实特殊教育基础、提升特殊教育水平、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在融合教育理念下,倡导双向互动共享、共赢、平等参与,引导这部分有特殊需求的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保持这部分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合作学习,实现互利互惠,实现课程教育有效性的提升,更好实现引导这部分学生适应正常生活的目标。
1.3 教学有效性提升相关概述
为确保教学的良好效果,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而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可采用的方法和措施有很多。(1)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翻转课堂、实践活动等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以及打造互动、开放、活跃的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讨论交流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2)差异化教学。不同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性,包括知识水平、实践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学习兴趣、学习基础、学习目标等多方面的差异,在课程设置、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教材选用、教学任务布置、培养目标设置等方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风格、个性化学习需求等系统化考虑,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以人为本”,有助于教学有效性提升,以及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3)良好的课堂管理。在课程教学和学生培养中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实施科学的评价分析等,这也有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升。(4)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开展情景化教学、游戏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有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升。(5)媒体整合和巧用。当今是一个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资源等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也很关键,有关工作实施中继续推动技术与学科、学科教案、某种知识、某种策略等的结合,通过多媒体教学、微课等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发挥出1+1>2的效果,也有助于教学有效性提升。(6)提供及时的反馈。通过加强课堂的交流互动,以及实施针对性强、科学合理的评价分析,并保持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及时反馈,以及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并对课程教学进行合理改进,也有助于教学有效性提升。(7)夯实教学基础。通过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和优化课程教育模式和方法等,持续夯实教学基础,也有助于教学有效性提升。
2 特殊教育中小学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2.1 特殊教育的现状
推动特殊教育工作的开展及高质量发展,对推进现阶段我国教育公平和教育现代化有重要作用,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保障民生的重要任务。现阶段,我国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国家为支持特殊教育发展颁布和实施了诸多政策和措施,各级政府也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持续加大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使得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得以提升,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办学规模持续扩大,保障条件、教育质量等均得到显著提升。但是,从目前特殊教育推动和落实情况来看,也存在整体水平相对比较低、发展不平衡、办学条件有待提高、专业师资有待提升、特殊教育中小学教学质量水平有待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提升、融合教育有待继续推进等问题。
2.2 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融合教育理念下对特殊教育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为实现特殊教育中小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需对以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准确把握,针对现阶段的各种要求、挑战和目标不断改进和优化。(1)认知不够。要提升特殊教育中小学教学的有效性,需要继续推进改革,要转变人们的观念认知。但从现阶段具体情况来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仍存在没有把握好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共同地方,以及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和侧重点,没有充分认识到融合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对教学活动开展及实施效果产生一定影响。(2)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不合理。特殊教育中小学教学的难度更大,在课程设置和安排、教学活动开展等方面的受限制条件和影响因素更多,主要是因为有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类型多,要面向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多重残疾及其他特殊需要的对象组织和开展教育活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大,个性化需求明显。但是,部分学校在设置和安排教学的时候,缺乏严谨的课程及高质量、个性化的教学,所能提供给有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教学知识和内容有限;也存在对学生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的情况,进而影响课程设置和规划、课程内容和素材选择、教学模式和方法选用、教学活动组织开展,也不利于特殊教育中小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甚至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缺乏对这部分学生身心状况、需要及实际情况的综合考虑。(3)学生认识有待提升。由于这部分学生比较特殊,其身心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与普通学生相比较而言,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难度要更大一些,再加上部分学生因为自身缺陷的影响,自卑心理强、比较敏感、易猜疑、不主动与他人交流互动、喜欢封闭自我、心理负担比较重,这都会对其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产生一定影响,当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难题的时候,不愿意向其他学生和教师寻求帮助,长此以往下去积累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甚至一部分学生因自身因素的影响,无法在课堂上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课堂学习的效率不高。(4)师资力量有待提升。从现阶段特殊教育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实施现状来看,很多学校融合教育的基础还比较薄弱,缺乏融合教育平台和资源的有效整合。而且,融合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融合教育背景下教师的角色职能较多,要提供诊断评估、学科补救及个性化训练等多方面的教学服务,要承担好康复师、教师、咨询师、评估者、培训师等多种角色。从现阶段部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来看,存在教师工作职责和任务偏移的情况,逐渐从提供特殊教育转变为提供课后作业辅导,未能全面发挥自身作用;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教育方向和定位缺乏准确的把握,缺乏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情况、教材内容等的综合性分析,没有做到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以及师生间的互动和沟通不到位,学生参与课程学习过于被动,从而影响特殊教育中小学教学有效性。
3 提高特殊教育中小学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和建议
3.1 夯实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的基础
现阶段,要充分认识到提高特殊教育中小学教学有效的重要性,高度重视融合教育理念下特殊教育工作的开展,并基于特殊教育群体实际情况和教育教学需求、教育目标等的考虑,持续夯实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的基础。具体而言,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和实施要继续需要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用于解决资金不足、设备和资源不足的问题;要探索适应特殊需求学生、普通学生共同成长的融合教育模式、培养方法和教学方法,这一过程要求明确教育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供的教学内容要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互动性、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要推动学校间的结对帮扶共建、集团化融合办学、资源共享和整合,并完善与之相关的制度机制,包括由校长、教务处、学工、党委书记等共同组建融合领导小组,并确保相关人员在有关工作实施中明确工作事项,落实好自身职责;聘请高素质、专业化、有丰富经验的教师组建教研室,共同推进融合教育工作实施,围绕具体需求和教育教学目标,对课程设置和安排、教材和内容选择等不断调整和优化;畅通协同联动机制,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等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在推动特殊教育中小学教学工作实施的时候做到相互配合、协同保障,支持有关工作高效化进行。要围绕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教育教学有效性提升及教学目标实现等创设融合教育环境、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和分析特殊需求学生的身心状况、教育多元化目标、个性化发展需求等科学进行。此外,在融合教育理念下,还需要围绕教育教学活动的高效化开展,构建双向互动共享、共赢、平等参与的制度机制,引导这部分有特殊需求的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普通学校和班级内的各项活动,保持这部分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合作学习,实现互利互惠,保持师生间的良好沟通和互动,实现课程教育有效性的提升,更好实现引导这部分学生适应正常生活的目标。
3.2 加强资源教师的培养和指导
为有效提高特殊教育中小学教学有效性,支持融合理念下特殊教育中小学教学工作的高效化开展和实施,使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得以提升,还需要围绕具体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加强资源教师的培养和指导。主要是因为融合教育背景下对资源教师的要求更高,而推动资源教师专业化发展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随班就读是特殊教育中小学教学的一种常见方式,如果过程中支持性不足,则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和整体效果,甚至导致出现“随班混读”等情况。加强教师的培养和指导,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能确保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准确地把握特殊教育学校的定位、目标和方向,不断夯实相关知识基础,并在一系列工作实施中辅助随班就读教师进行课业补救,为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个性化服务,引导其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通过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也能促使其教育、康复、培训、管理、服务等职责和作用充分体现,在一系列工作实施中更高效地组织和开展特殊教育咨询、勘查、评估、建档等活动,面向这部分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针对性强的学科知识辅导,帮助学生提高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水平,保持与普通教师、家长及社区等的良好沟通和联系,在共同努力下,实现提高特殊教育中小学教学过程中的有利资源整合和利用,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提供支持性教育、基本康复训练及生活辅导和社会适应性训练的良好环境,基于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确保学生在有限环境内获得更高质量的教育和服务支持。而加强教师的培养和指导,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须以多元化目标为前提,在有关工作中充分考虑普通教育和特殊学校教育的双重需要,开展多元化的培训和教育,确保教师在通过培训和学习之后,具备教育教学、心理、医学、特殊教育学等领域的丰富知识;在教师培训和培养的时候,要以复合型教师培养为原则,准确把握目标及定位、方向和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制订合理的培训计划、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在教师培训和培养的时候,还要以全方位的课程设置框架为标准,提供心理、医学、特殊教育学、康复师、咨询等多方面的培训和教育,促使其综合技能、综合素养、整体水平的提升。
3.3 持续创新和优化教学方法
为有效提高特殊教育中小学教学有效性,支持融合理念下特殊教育中小学教学工作的高效化开展和实施,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基于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的考虑,结合现代化技术和教学工具的应用,继续创新和优化教学方法。具体而言,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教学方法选择的时候,要注意提升教学的互动性,保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引导和鼓励学生在面对生活、学习和实践中的各种难题的时候,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和解决,在与老师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转变“单打独斗”的学习情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翻转课堂、实践活动、情景化教学及教学评价工作开展等,增强课程教学的互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好主体性作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基于学生特点、实际情况、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水平等,有针对性、因人而异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选择更适合的教学内容和素材,科学布置教学任务和问题,也要考虑如何有效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自信心,如师生间建立和谐平等的关系、教学中多一些耐心和鼓励支持等。此外,要注重加强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和情境教学等,主要是因为很多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虽然在身心方面可能存在缺陷,但很大一部分学生仍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践和动手,可以帮助其更好地掌握知识。课程教学还需要利用多媒体资源、信息平台等广泛开展教学活动,打造图文并茂的MOOC(慕课)、微课等教学模式,用以替代手语讲课,通过线上交流、讨论和互动及匿名发言的方式,克服听障学生自卑、封闭、少言的性格障碍等。
4 结语
现阶段我国要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工作的开展,并积极推进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等的融合,基于提高特殊教育中小学教学有效性的考虑和分析,继续夯实特殊教育基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和优化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