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高扩容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应然使命及实现策略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使命,策略,扩容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1-08 13:45
孙博悦 张力跃
2023年8月30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扩优提质计划》)。《扩优提质计划》旨在新建和改扩建优质普高,扩大发展规模,这给中职教育发展带来一定挑战。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应互为补充,以充分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求。因此探索中职教育未来发展之路显得尤为必要。
1 《扩优提质计划》中普高内涵建设的核心要义
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田祖荫总结普通高中内涵建设为四方面——“新建、帮扶、提升、扩容”。
1.1 新建一批
高起点新建和改扩建优质普通高中。数据显示,2022年普高毛入学率为91.6%,距2035年97%的普及目标仍有差距,提高普及水平仍是重点。扩大普高招生规模,提高录取率,此举也有助于缓解家长升学压力。在某种程度上这会倒逼中职不断提高吸引力,办出更多精品专业,提高自身质量。
1.2 帮扶一批
县中是县域基础教育的龙头,其数量占据了普高学校一半。县中教育质量对推动县域人口参与新型城镇化、服务乡村振兴意义重大。然而,当前一些地方县中面临生源、教师流失,办学条件落后,教育质量待提升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毕业生质量,也导致区域缺乏适应产业发展和创新的劳动力。因此,提升县中办学水平,补齐普通高中发展短板迫在眉睫。
1.3 提升一批
首先,建设一批具有多方面特色的普高。当下,高分和高升学率几乎成为普高唯一价值追求,但普高还承担着成人、成才的功能。普高需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多元课程资源。其次,积极发展综合高中。综合高中既开设了文化基础课,又开设了专业理论和技能课,实现了职普融通教育。建设综合高中,可以缓解“普高热”,有利于平等发展普通教育与中职教育。
1.4 扩容一批
我国普高存在显著的区域、城乡、校际的差距,以及发展的不均衡性和不充分性问题,尤其是农村高中学校发展相对滞后、优质资源相对缺乏。所以《扩优提质计划》对其培育贯穿“优质”二字,强调高中教育普及化发展,不应只是数量上扩展,更需要全面、均衡、公平的有质量发展,故扩充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必将成为新使命、新任务、新课题。
2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应然使命
2.1 中职教育成为高职教育的预备力量
(1)中职教育强调升学具备充分的现实依据
首先,知识型经济增长社会需要高技能人才。中国经济发展要实现突破性转型发展,必须依赖知识和创新,单纯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已不再具有适应性,中职教育要成为肩负起高技能人才成长的重要阶段性教育。其次,具有国家政策的支撑。国家建构中职教育升学渠道,明确提出中职教育的升学功能。例如,2021年发布的政策《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中职教育要“注重为高职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
(2)缓解普高热,优化中职教育吸引力
国家强调中职教育从“就业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并与高等教育有效衔接。此举旨在拓宽中职学生的升学路径,进入高职院校深造,缓解“普高热”,让家长和学生更自主地选择中职教育。这种转变减轻了家长对子女升学的焦虑,还有助于减少恶性竞争,使教育回归其本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意识到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精神、审美与个性。
(3)为高潜力学生创造融入主要劳动力市场的机遇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人具有多维智能,中考仅能考查其中部分能力,只依赖中考筛选,一些在其他没有考察到的方面具有较高潜力者就会无缘普高。拓宽中职升学渠道,实行中高职贯通,有助于解决此问题。一方面,未被中考充分评价的高潜力者,可通过中职教育进入高职,获得进一步提升的机会,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享受更好待遇。另一方面,此渠道为不具备大学考试能力的学生提供高等教育机会,如“中-高”贯通模式,既避免了高选拔性的高考,又能获得高人力资本价值,有机会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
2.2 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范围
(1)满足社会对于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中职学校广泛招生,包括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和农民等。鉴于社会行业的多样性,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因此,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范围具有重要意义。中职学校应积极招收具备不同学科背景、掌握多样化知识和技能的学生,通过接受中职教育,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和潜能,为社会培养多元化人才,进而为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2)扩大受教育范围,提高国民素质
招收退役运动员和退伍军人接受中职教育技能培训,为社会培养并输送了坚韧人才。重视农民技能培训,推动农业发展和经济繁荣,提升民众幸福感。为未继续升学的学生提供继续教育机会,引导其成为社会稳定力量。关注进城务工人员群体,2020年其总量达2.856亿人,高中及以下学历者占87%。应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其智力和社交能力,减少社会冲突,解决就业难题。
(3)加强中职教育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
扩大中职教育招生范围,使其发挥为社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中职教育提供多元化教育选择,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路径,掌握技术并顺利就业,提升生活幸福指数和个人及社会价值,增强对中职教育的信任,提高社会认可度。但扩大招生范围不意味着降低教育质量,反而要求中职教育在教育质量、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确保每位学生获得优质教育资源。
2.3 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技术人才
(1)非遗课程建设对学生具有积极影响
首先,有利于树立中职生正确的职业态度。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催生了一些浮躁的名利观,渐渐远离了“慢工出细活”的观念。而非遗课程让学生体验大国工匠精神,理解精益求精的重要性,为未来追求卓越奠定基础。其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非遗涵盖美术、音乐、舞蹈、戏剧、节庆等,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和丰富的审美价值,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同时,非遗课程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创造能力的机会。推动非遗传承需要开发时尚实用的产品,这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机会,锻炼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2)为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人力资源
中职教育可以为非遗的长远发展提供稳定的人才供应。中职培养的非遗人才不仅具备精湛的技术技能,还可以激发自主创新意识对非遗进行再创造,将非遗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开发有创意的非遗产品和服务,使其更具有时尚性和实用性。比如,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家居设计结合创造出有特色的家居饰品;再如,将非遗元素应用于服装设计,打造有地方特色的时尚品牌。
(3)满足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职高培养的非遗人才,参与非遗产品的设计、制作、推广和营销,发挥经济价值。开发非遗美食,开设餐厅和小吃摊,或应用非遗元素于食品加工和包装设计以提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发展非遗旅游,打造特色旅游服务,吸引游客体验。发展文创产业,以商品为载体、市场为导向,对当地传统技艺进行二次创作,销售文创产品,提供文创设计服务、经营文化活动获取利润,为地方经济带来新增长点。例如,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的叶巧艺,作为“右江麽乜”第六代传承人,创新民族手工艺特色品牌,学校联合人社部门开展培训,让五千多名妇女实现了在家就业。
3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新使命的实施策略
3.1 优化中职升学机制
(1)切实提高职教高考地位,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职教高考是职业教育领域的国家考试制度,需加强国家统筹,保证其严肃性。当前,职教高考在各省探索阶段,缺乏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权威性不足,导致地方实践中出现诸多问题。因此,国家应制定统一的职教高考政策体系,包括考试模式、招生类型、参与对象、命题标准等,以避免不同省份政策差异而带来的潜藏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同时,明确职教高考与普通高考同等重要,让职教高考成为人人都有出彩机会的权威考试。
(2)强化职教高考选拔功能,提高科学性与公平性
普通高考的高认可度和权威性源于其科学性和公平性。制定科学的职教高考大纲是首要任务,需覆盖职业教育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具有层次性和梯度性,并根据行业需求定期修订以保证时效性。同时,精选试题素材,通过严格、科学的程序组织考试,邀请行业专家和教育专家参与命题工作,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可以为试题的质量提供有力保障。此外,保障试题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也至关重要,以维护考试的公平和公正。
3.2 优化人才培养
(1)重视培养职校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中职学校学生多数为中考失利者,他们知识加工能力较差,思维惰性凸显,学习习惯待改进。首先,激发学生善于学习的心理潜能。罗森塔尔的心理学实验发现,教师对孩子的积极期望有助于其智力发展。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并鼓励他们尝试更复杂的问题,提高智力和成就感。其次,培养学生思维力。教师可通过设计不同类型问题来实现,如引导性、探究性和弹性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以促进信息加工、判断、分析和概括能力的提升。
(2)培养中职学生创造力,促进学生发展
创造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驱动力,有创造力的人往往有能力创作出新颖的成果。教育者在设计问题时,需巧妙运用多维信息交叉提问,构建充满挑战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索。每一种独特的思考路径都有助于学生触及其最近发展区,提升学习热情和参与度。评价学生时,教育者应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肯定学生的进步、专注力以及策略运用,避免过早定论,为学生保留发展空间。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挑战的心态,进而促进创造力的提升。
3.3 优化中职整体发展
(1)整合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完善中职学校办学基础条件
首先,深入调查中职学校的办学状况,整合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生源不足的学校。其次,通过合作、集团化办学等方式,集合优质资源,有效配置职业教育资源。最后,国家引导地方政府共同办好优质中职学校,树立榜样和示范。在省级优质学校中评选出更多国家级优质中职学校,发挥引领和辐射效应,带动其他学校发展。
(2)提高中职学校办学质量
首先,运用现代技术构建动态监控体系,实时追踪区域内用人需求。据此,灵活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确保教育与市场需求同步。其次,为响应市场发展的导向,紧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对于那些教学质量卓越的中职学校,赋予其更大的自主权,允许自主开设、升级或淘汰专业。再次,全面修订课程标准,更新教材和实训内容,吸纳新产业知识和技能,确保教育内容前沿实用。最后,探索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学校需提高决策效率,降低校企合作成本,转化科技成果,确保企业获得经济效益,深刻认识到行业、企业的价值,转变管理思想,深化教育改革。行业企业需承担沟通协调、监督职责,参与战略规划,提供教学支持,促进产学研融合,追求经济回报的同时回馈社会。双方建立沟通机制,及时交流解决问题。
3.4 引导社会观念,增强自身吸引力
(1)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打破社会固化观念
首先,要加强政策宣传。利用各类媒体宣传中职教育政策,强调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并向民众介绍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展示大国工匠的风采。其次,确保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落户、公务员报考、晋升等方面能够与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再次,国家应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薪资待遇,建立技能人才等级制度,确保他们体面工作。最后,打通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上升通道,完善职教高考制度,满足其不断提升自我、提高学历的需求。
(2)开展中小学职业启蒙活动,树立正确职业观
政府应制定政策,强调职业启蒙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并推动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实施和深入发展。中职学校作为推广主体,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和就业观,凸显中职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普职融通。同时,创新教育模式,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提供有趣的职业启蒙体验,并鼓励学校举办多样化的职业启蒙教育活动。此外,加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启蒙教育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活动提供资源保障。
4 结语
在深入探究中职教育发展路径的重要课题时,我们发现中职教育正处于转型与升级的关键历史节点。经过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开辟中职教育发展的新路径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求我们在教育理念、培养方式、招生对象、升学路径等多个维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创新。而要实施这些策略,关键在于我们必须敏锐捕捉时代脉动,紧密贴合市场需求,不断提升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与实际内涵。在此进程中,中职教育应始终坚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市场需求为教育导向,以产教融合为发展动力,以改革创新为引领驱动。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契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国家的繁荣与发展注入更多的动力。
中职教育的发展道路仍然充满挑战与未知。然而,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持续进行探索与实践,我们相信中职教育必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更为显著的力量。
本文系全国职教创新团队建设体系化课题研究项目“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能力评价体系开发设计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G20210501。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