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目的论视阈下上饶旅游外宣材料英译现状及优化策略
- 来源:旅游纵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旅游外宣,目的论,文化传播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1-03 20:58
李 黎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江西上饶 334000)
摘 要:上饶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上饶旅游外宣材料的英译作为帮助外国游客获取景点信息、提高景区知名度、扩大旅游市场和传播地方旅游文化的重要媒介,必须做到内容规范、理解准确、表达得当。本文通过对调研获取的大量实例进行分析,探讨上饶旅游外宣材料英译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翻译功能目的论的指导下探寻优化外宣材料英译质量的可行策略,以期为上饶旅游外宣材料翻译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英译;旅游外宣;目的论;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江西上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拥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既有绿色的森林草坪、蓝色的淡水湖泊,又有红色的革命遗址、古色的文化遗存,涵盖了八大类旅游资源,旅游品牌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前列,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上饶很多景区都有中英双语景点介绍、公示语等各类标识,相关网站、公众号也配有中英双语景区旅游指南和核心景点介绍,这对于提高上饶知名度,推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逐步形成更大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根据对上饶大部分旅游景区的实地考察和外宣材料收集对比发现,上饶旅游外宣英译材料质量和数量都稍有不足,如不加以改正,将会损害上饶旅游文化市场形象,影响地方旅游业健康发展,不利于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播。
一、翻译功能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是功能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该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卡瑟琳娜·赖斯、汉斯·弗米尔、克里斯蒂安·诺德相继创立、发展和完善了这一理论。
旅游外宣材料一般以信息类文本为主,其译文传递的是原语指示性或概念性的内容。翻译目的论指出“不同类型的文本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旅游文本的翻译应该语言直白简洁,并根据需要使用明晰化技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坚持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忠实性原则,在翻译目的的指引下,译者会依据不同原则选择最合适的方式达到预期目的;译者对原文和译文环境负责的同时,还需要对原文信息发起者和目标读者负责,翻译时要确保目的语文本的目的和原作者的意图相符,必要时译者可以起中介的作用,以寻求各方的理解[1]。这种理论对于目的性强、应用性强的旅游外宣材料翻译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指导价值。
二、上饶旅游外宣材料的英译现状
(一)英译材料缺损,推荐力度不够
完整、系统、准确的旅游外宣英译材料有助于潜在游客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基本情况、相关服务和特色文化,以达到吸引游客、信息传递、文化传播的目的,因而显得非常重要。但外宣材料的英译并不只是景点名称、指示牌、标识语的翻译,更要围绕景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翻译,在积极的宣传与推荐中展现地方旅游的独特性和文化的丰富性[2]。
在对上饶各类旅游景区的实地考察和对工作人员的访谈中发现,一般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的外宣英译材料较完整,如三清山风景区、婺源古村落,既有景区英文简介、英文标识和指示牌、典型特色景点的英文详解,还有大众乐于接受的视听结合中英文宣传短视频,但潜在游客关注度较高的官方网站、官方公众号上,完整的英文外宣材料较少。部分地方文化和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景点只有简单的英文指示牌和标识语,英译材料缺损严重,这既影响了上饶旅游资源对外推荐的效果,也导致外宣材料英译工作陷入困境。
(二)语言错误频出,机译痕迹明显
上饶旅游外宣材料的英译实践存在拼写有误、词不达意、语法混乱、句式冗长、逻辑错误等问题,有些甚至死译、硬译,令人费解,机译痕迹明显。
以某红色文化旅游景区门口的中英文简介为例,“景区总体规划面积为2平方千米,分五大参观游览区:……”被译为“Master plan for the scenic area of 2 square kilometers. It including five resorts:...”,译文句子语法混乱,成分缺失。建议改译为“The overall planning area is 2 square kilometers. It includes five resorts:...”。另一句子“……是国家级参观游览、旅游休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被译为“It is the state-level visit and tour, leisure travel, to carry out patriotic education of the classic red tourism area”,译文句子冗长,层次不明,机译痕迹明显,建议改译为“It is a state-level classical scenic spot of red tourism for visit, leisure travel and patriotic education”。诸如此类的语言错误在500字左右的外宣文本材料中出现了近10次。
(三)文化信息缺失,译文表达不一
中西方历史文化的差异造成了不同读者思维及思想方式的不同,若译文文化信息缺失,势必会导致外宣材料原文和译文的文化偏差。如“农民”一词在很多文本中出现,在某革命烈士纪念馆的部分文本翻译中,农民被译成“peasant”。英语文化中“peasant”一词具有阶级属性,强调人的出身和等级,其中蕴含了一种缺少礼貌或教养的含义[3]。而在中国,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具有强烈的褒义色彩。译成“peasant”会改变原有情感色彩,给国外游客带来错误引导,建议改译成“farmer”或“rural people”。
由于上饶旅游景区的中文外宣材料中文化负载词较多,其文化信息的英译缺乏统一标准,不同译者、不同文本、不同景区对于同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都有所不同。多版本的英译会造成游客混淆,难以理解其中深刻的文化含义,甚至改变原文的政治立场。如“抗战”的译法在不同景区甚至同一景区的不同文本材料中都不同,以上饶某场馆中“上饶解放”和“抗日烽火”版块为例,多次出现了“Anti-Japanese War”和“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两种译法,其中后者更贴近事实,更能体现日本入侵中国的历史罪行,读者通过此译文能准确了解中国艰苦抗日的正义性,从而达到与原文相对等的交流意图[4]。
(四)原文存在歧义,沟通反馈缺失
在分析上饶景区外宣材料中发现,部分英译文本过分忠实于原文,甚至在原文表达存在歧义的情况下仍然按字面意思翻译,这体现了译者和原作者或外宣文本英译发起者之间的沟通缺失,未顾及旅游文本的翻译目的是信息传递,是提升外国游客的旅游体验。
以某景点旅游指南为例,原文中场馆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例行开馆,节假日开放将提前另行通知”,仔细理解就会发现周一和节假日是否开放的表达不准确,存在歧义。但译者仍将其译成“Opening hours: From 9:00 to 17:00 every Tuesday to Sunday, Regular opening on Monday, opening on holidays will be notified separately in advance”,这会造成译文读者误认为周一也是常规开放,也可参观场馆,这势必会导致游客不能顺利参观,大大降低游客的旅游满意度。建议在与场馆工作人员沟通确认后,将原文改为“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例行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译文改为“Opening hours: From 9:00 to 17:00 every Tuesday to Sunday, Regular closing on Mondays(except for national holidays)”。
三、上饶旅游英译外宣材料的优化策略
从实地考察和调研探讨中发现,上饶旅游外宣材料的英译实践存在一定的问题,英译材料的优化将使外宣效果和传播力度得到增强。
(一)完善旅游英译外宣材料,多种宣传途径相结合
上饶部分景区的英译外宣材料不够规范、完整、系统,甚至英译外宣材料缺失严重。很多景区应在英文标识语和指示牌的基础上,增加英文简介和对景点文化背景及文化信息的详细介绍。此外,上饶部分旅游景区的对外宣传途径也很单一,应在纸质英译文本之外,在官方网站或公众号提供英译材料,推出视听结合的英文宣传短视频。完善上饶各景区的英译外宣材料,拓宽外宣途径,创新外宣手段和形式至关重要,这样不仅有利于目的语读者或游客全方位了解旅游景区或景点,深度接触地方特色旅游文化,还能最大化吸引潜在游客,扩大上饶旅游市场和影响力。
(二)规范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多种翻译方法相结合
英译过程中译者首先要注意文化负载词的文化背景和特定含义,查阅相关语料库以确保译文的规范性、准确性和可读性。然后根据原文和译文之间的语言和文化差异,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
1.直译法
直译法可以保留原文的语言表达,还能表现原文的文化特征,能够让外国读者更直观地学习中国文化,适用于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负载词。如“土地革命”译成“Agrarian Revolution”,“鹅湖之会”译成“Ehu meeting”,“万里茶道”译成“the Thousands Miles Tea Road”。
2.意译法
有些文化负载词在目的语文化中难以找到对等的表达,所以需要跳出原文表面语义和表面形式的束缚,通过意译法对含义重新进行选择和组合,以提高目的语读者对译文的接受度,确保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如“滥觞之地”译成“cradle”,“理学”译成“Neo-Confucianism”,“鹅湖丛林”译成“Ehu Buddhist Monastery”。
3.直译加注法
旅游外宣材料中有很多词语的文化色彩和意象有独特性,单纯的直译或意译都会造成理解的偏差或文化涵义亏损[5]。通过直译加注的翻译方法既可以达到传播文化、使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目的,又兼顾了形式和内容的传递。如“明朝成化年间”译成“In Chenghua years of Ming dynasty(1465—1487)”,加注了具体的时间,利于译文读者理解。
4.增译与减译
增译就是通过添加一些单词、短语或句子,来反映原文中一些独有的文化信息,以达到帮助译文读者理解原文的目的[6]。如“‘三光’政策”就采用增译译成“Three Alls Policy”(Kill All, Burn All, Loot All), a brutal and inhuman policy implemented by the Japanese aggressors against China[7]。
减译是通过少译来保证译文读者对原文内容和表达的准确理解。如“上饶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古往今来贤达名士灿若星辰……”通过减译法译成“Ever since ,Shangrao has been graceful and filled with talents. Throughout the ages, outstanding people of Shangrao were numerous...”。
(三)加大翻译质量提升力度,多种监督手段相结合
上饶旅游外宣材料的英译工作要求译者对上饶地方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同时应具备较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译文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外国游客能否对上饶旅游产业形成良好的整体印象,影响地方文化的传播。因此,旅游文化部门或景区工作人员在选择译者时要充分考虑其文化敏感度、翻译能力、责任意识,加强对译者素质的培训,加强对外宣材料英译工作的统一管理,实现“旅游主管部门牵头-景区管理部门协同-质量反馈社会监督”的多重英译质量监督体系,防止不合格的译文影响上饶旅游形象。
四、结语
上饶旅游外宣材料的英译仍存在诸多问题,要求译者在充分理解源语言的基础上,在翻译功能目的论的指导下,采用合适的翻译手段,兼顾上饶地方旅游文化的独特性,不断提高上饶旅游外宣材料的英译质量,让译文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完善上饶旅游英译外宣材料,拓宽外宣途径和平台有利于传播地方特色文化,推动上饶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翅鹏, 何晓梅. 功能主义翻译视角下的皖西红色旅游外宣英译问题与策略研究[J]. 皖西学院学报,2021(4):36-40.
[2] 白芳. 英译的规范性建设——江西红色旅游外宣文本的英译策略[J].今古文创,2021(22):127-129.
[3] 魏黎. 红色旅游英译及英汉语料库的构建——以安徽省为例[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1):111-114.
[4] 夏蕊蕊. 基于生态翻译学视角的红色旅游外宣文本英译研究[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3):83-88.
[5] 方茜. 目的论视角下红色旅游外宣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6):58-62.
[6] 薛晓丛,杨雪晴. 榆林旅游外宣材料英译现状调查与改进路径[J].榆林学院学报,2023(6):32-38.
[7] 曾衍文. 红色旅游外宣翻译方法探讨——以广东省革命历史博物馆英译文本为例[J].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21(5):1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