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高年级单元整体教学实施路径

  • 来源:基础教育论坛
  • 关键字:小学语文,高年级,单元整体教学
  • 发布时间:2025-01-06 20:21

  李雪斌(甘肃省镇原县莲池小学)

  摘要:单元整体教学强调知识结构的整体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不仅有助于整合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文章阐述了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高年级单元整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教学策略,旨在通过对教材内容及单元整体宏观把控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高年级;单元整体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 强调了核心素养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促使语文课程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推动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转型和改革。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成为新的教学模式,它强调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关联,通过融合教学目标、教学实践和学习成果评价等学习要素来构建课堂教学体系,促进知识向核心素养的真正转变。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且涉及的知识范围广,教师往往只关注对单篇课文或单个单元的解析,而忽略了不同课文或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忽略了从整体上深入挖掘和合理规划教材内容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把握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内容和过程,有助于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厘清知识框架的构建,提高学习能力,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和成效。

  一、单元整体教学的特征

  1. 整体性

  单元整体教学能够弥补碎片化教学的不足,聚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性,这种教学方式与《标准》所倡导的教学观念相吻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通过优化和整合碎片化的知识,构建具有内在逻辑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吸收。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设置教读课、自读课等不同类型的课程,确保课程设置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2. 系统性

  单篇教学注重单节课成果的设计与达成,忽视了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单元整体教学则对整体成果与单节课成果进行统一规划,使各级成果紧密连接,并以成果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这凸显了教学活动的系统性,体现了层级关系和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联。单元整体教学以成果层级为基础,合理规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构建有序运作的整体教学体系,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使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3. 逻辑性

  以单元主题为基础的单元整体教学方式,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规划与安排,着重关注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强调教学内容的核心要点、重点和难点,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单个知识点,还能把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教学方式有效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孤立、片面学习的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单元整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目标设定不集中

  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指路灯”,然而在小学语文高年级单元整体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设定不集中,导致教学目标不清晰,与教学内容产生偏离,从而影响了教学效率,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具体来说,在单元整体教学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教师要将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与语文核心素养要求相结合,注重对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将核心素养与单元整体教学的关系相互割裂,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忽略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部分教师在研读教材时,只关注单篇课文的知识点情况,忽略了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搭建和各个单元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明确知识学习目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2. 教学内容杂乱无序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是根据主题内容来设定单元知识结构,同时将核心素养的要求融入课后习题,旨在培养教师综观全局、着眼整体的教学意识。然而,部分教师将单元整体教学理解为单一的教学形式,单独讲授每篇课文,割裂了单元整体和课文间的内在联系,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分析,导致教学内容杂乱无序,不仅不能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作用和优势,还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3. 教学过程缺乏把控

  部分教师对单元整体教学的认识不到位,教学时并没有从单元整体的角度出发,而是以单个知识、单篇课文作为教学重点,导致教学效率低、教学过程琐碎,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部分教师忽视了教材编排的规律和层次,未能捕捉到单元整体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只关注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与合作,导致单元整体教学过程烦琐。其次,单元整体教学强调知识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实时把控教学过程。但是,部分教师在对单元整体教学进行规划后,往往盲目按照自己的预想完成教学进度,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导致教学质量低,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小学语文高年级单元整体教学实施路径

  1. 明确教学目标,聚焦核心素养

  明确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高年级单元整体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知识掌握情况,确保后续的教学能顺利开展。首先,教学目标要具有全局性。《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既是教学改革的要求,又是教学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关联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教材的编排以单元为单位,将核心素养的要求融入教学的各个方面,如引导学生探究文本主题,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拓展探究知识内容,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单元整体教学不以课时作为教学单位来规划教学目标,而是从教材整体的角度出发,统筹分析教学重点内容、单个教学知识点、学段教学任务等,并将这些目标进行整合与优化,立足语文核心素养,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其次,教学目标要有阶梯性。在解读教材的每个单元主题内容及设定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不仅要考虑整个学段的教学目标,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

  例如,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统编版教材”)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包括“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小岛》等课文。其中,“古诗三首”包括《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这三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美好盼望和浓厚的爱国情怀;《少年中国说(节选)》表达了作者深切的爱国情感,以及对新一代少年的期望;《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怀念,通过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小岛》通过描写驻守小岛战士的艰苦生活,赞美了保卫祖国的爱国情怀。因此,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是“爱国情感”,教学要点可以总结为“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考虑教学目标的全局性和知识掌握的阶梯性,并根据整个学段的教学安排进行综合考量。教师可以对本单元设定如下教学目标。目标1:能够通过预习熟读课文,会读、会写生字。

  目标2:能够感受每篇课文的情感表达,对语言结构进行审美鉴赏,学会课文描写事物的技巧。

  目标3:能够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单元学习中,通过对比分析找到课文中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描写事物,提高写作能力。

  目标4:通过拓展探究,搜集课外资料,阅读相关书籍,了解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强化爱国情感。

  2. 整合教学内容,渗透核心素养

  语文教材的编排强调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优化与整合教学内容是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重点。教师通过整合单元整体教学内容,能够深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认识与掌握,促进学生审美鉴赏水平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

  例如,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共八个单元,单元主题分别为“人与自然”“革命岁月”“阅读方法”“小说人物形象”“围绕中心写作”“保护环境”“艺术之旅”和“走进鲁迅”。“人与自然”这一单元包括《草原》《丁香结》《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花之歌》等课文,其共同点为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展现出大自然的魅力,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师在整合单元内容时,应当抓住课文之间、单元之间的联系,并结合学情,整合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单元整体教学内容。

  首先,将单元板块内容进行重组。教师将单元教学内容统一重组,分为“想象、热爱、思念”三部分内容,其中《草原》《花之歌》为“想象”,主要表达了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想,赞美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丁香结》《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为“热爱”,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宿建德江》为“思念”,主要表达了作者浓厚的思乡之情。通过单元内容重组,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有利于构建知识体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将单元之间进行共性整合。在“人与自然”这一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内容的共性将之后的“保护环境”单元与本单元整合在一起。由于两个单元在主题内容上有相似之处,都与大自然有关,整合教学能够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语言之美,丰富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活动,从而切实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3. 优化教学过程,落实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高年级单元整体教学过程应该是动态的、整体的、全面的。为了能够满足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互动、拓展训练等需求,教师需要对小学语文高年级单元整体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在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主题是“革命岁月”,包括《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五篇课文。为了满足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互动和拓展训练等需求,对本单元的整体教学过程进行优化,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教学方案。

  第一,情境导入。播放一段有关革命历史的短视频,将学生带入波澜壮阔的时代中。红军长征的艰难跋涉、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跳崖、开国大典的庄严时刻等历史画面一一呈现在视频中,让学生的眼中闪烁着对那段历史的敬畏与震撼。

  第二,明确目标。引导学生浏览整个单元的课文,了解每篇课文的主题和内容。通过提问和讨论,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为理解革命精神、学习英雄品质、培养爱国情感。

  第三,合作探究。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分组阅读课文,圈画重点词句,讨论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在小组交流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相互补充,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系列的拓展活动,如角色扮演、朗诵比赛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革命英雄的伟大。

  第四,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更多有关革命历史的书籍、观看相关影视作品,深化对革命精神的理解。此外,组织学生开展“革命英雄在我心中”主题的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让他们在表达的过程中提升自我认知、丰富情感体验。

  这样,不仅优化了单元整体教学过程,还落实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自主探究、合作互动和拓展训练中,学生不仅习得了知识,还培养了责任意识、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怀。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高年级单元整体教学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深刻把握每篇课文与单元的关联,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构建知识学习体系,并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对知识结构进行完善补充。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逐步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其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文清.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养成路径[J]. 试题与研究,2023(36):39-41.

  [2] 张西焱.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 文科爱好者, 2023(5):152-154.

  [3] 潘玉娟.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构想研究[J]. 求知导刊, 2023(30):47-49.

  [4] 沈燕.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策略[J]. 天津教育, 2023(29):140-142.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