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山区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研究

  温少猛

  核心素养是一个关键的教育概念,它强调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这一概念超越了传统教育中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聚焦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和资源相对匮乏,山区学校常常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因此,山区的核心素养教育需要创新方法,充分利用当地文化和环境资源,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

  一、山区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山区小学在班级管理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挑战源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以下几个问题尤为突出:

  (一)资源匮乏尤其是高素质师资不足

  山区小学普遍面临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落后、教学设备简陋以及教育资金短缺。这些学校往往缺乏必要的教学资源,如图书、实验器材和信息技术设备等,严重制约了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此外,教师资质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由于交通不便和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山区小学很难吸引和留住高素质教师。在现有山区教师队伍中,高学历或受过良好专业训练的教师比例较低,这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学生多样性带来的挑战

  山区小学学生在经济状况、文化背景、家庭教育资源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在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等方面也各不相同。这种多样性、差异性和复杂性要求教师必须采用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然而,由于教育资源的限制和教师培训的不足,山区小学很难实施有效的差异化教学。

  (三)班级管理方式的局限性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在山区小学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主要表现为侧重于教师的权威和纪律的维护,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个性化需求。这种管理模式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有效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发展需求。由于缺乏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山区小学班级管理往往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难以应对快速变化的教育需求。

  二、山区小学班级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山区小学的班级管理需要寻找更为有效的策略,解决资源、条件的局限性问题,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此,我们必须先探讨这些问题的成因。

  (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影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山区小学

  班级管理面临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乡村与城市之间,尤其是山区与大城市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表现得尤为明显。山区小学常常缺乏足够的优质教育资源,如丰富的藏书、先进的教学设施及高素质的师资力量。这种资源的缺乏不仅限制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还影响了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传统教育观念与方法的制约

  在许多山区小学,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往往侧重于记忆和重复练习,而忽视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传统教育模式强调教师的权威和学生的服从,这种模式限制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也抑制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此外,这种教育方式很少鼓励学生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很难满足现代社会对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需求。

  (三)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机制的不匹配

  山区小学的外部环境与其内部管理机制之间存在显著的不匹配。由于地理隔离,许多山区小学与教育行政部门及其他教育资源的联系较为薄弱,在获取支持方面存在困难。同时,山区小学内部管理机制往往落后于教育发展的需求,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家庭和社区的参与在山区教育中尤为重要,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这一潜力往往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山区小学班级管理对策研究

  针对山区小学在班级管理中面临的挑战,笔者在此提出一系列基于发展核心素养的改进策略。这些策略旨在革新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并加强校家社的合作,以实现教育质量飞跃。

  (一)教育理念的革新与核心素养的整合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山区小学需要从教师的专业发展入手。山区小学应推行定期的教师培训计划,侧重于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及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学习。这种培训不仅要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也要着力提升他们运用新技术和教育工具的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这意味着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及学习风格来定制。在山区小学,教师可以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和项目制学习等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组织学生围绕社区相关的项目进行学习,如环境保护、地方历史研究等。这不仅使学习更加生动和实际,还可以在学生的学习与现实世界之间建立连接。同时,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法,如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和项目展示等方式,以获得更全面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个人素养的发展。

  (二)创新班级管理模式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往往是静态和一成不变的,不利于适应教育需求的多样性和变化。特别是在山区小学,教育环境的特殊性要求管理模式必须更加灵活。为此,建立一个动态的班级管理体系,及时响应学生的学习和情感需求就显得很重要。例如,学校可以实施一个结构化的学生反馈系统,让学生能够表达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情感状态。这些信息对教师而言是宝贵的,可以帮助他们实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活动和行为管理策略,确保教学活动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关注到他们的情感福祉。

  跨学科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山区小学,设计与实施跨学科学习项目尤为重要,因为这可以帮助学生将学校教育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社区环境相联系。例如,结合科学、数学和艺术等学科开展当地环境问题(水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和天气现象等)的探究性学习,学生不仅能学习相关的科学和数学知识,还能通过艺术创作(如绘画、剧本写作、音乐等)来表达和处理这些问题。这种类型的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来探索复杂问题,通过团队合作开展项目活动,增强他们的协作和沟通能力。最终,这些项目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提升了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能力。

  (三)校家社合作模式的构建

  家校合作是提升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对于地理位置偏远的山区小学而言至关重要。山区小学应定期举行家长会、家访,并利用好社交媒体平台,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互动。这样的互动不仅限于传达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行为表现,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构建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让家长成为教育过程的合作伙伴。此外,学校可以举办家长工作坊或培训班,引导家长认识到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并提供实用的策略和工具,帮助他们在家中有效支持孩子的学习和发展。通过这些活动,家长可以更好地理解学校的教育方针和教学方法,增强家校之间的信任与合作。

  山区社区拥有独特的文化和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如果被有效地利用起来,可以极大地丰富学校的教育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这些活动包括社区服务项目、环境保护倡议、传统工艺的学习等。例如,学生可以参与到社区的历史文化保护项目中,学习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参与环境清洁和植树造林等活动,实际体验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将课堂学习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还能在实际操作中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学校与社区的紧密合作可以强化社区对教育的支持和参与,形成一种全社会关注和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从而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喜玲.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研究[J]. 山东教育2021(23):18-19.

  [2]麦颖文.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 教育(周刊)2021(40):2.

  (作者单位:广东五华县龙村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