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歌大会》解锁民歌破圈新密码
- 来源:网络视听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视觉,民歌,模式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3-28 15:27
文/刘凯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千百年前的山歌,通过口传心授,代代相传。1999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大地飞歌》举办,民歌被赋予更流行的属性及更广阔的市场。2004年,《印象·刘三姐》上演,在山水实景间,民歌的视觉表达获得极大拓展。当时间来到2023年,《新民歌大会》为民歌破圈带来一种新的可能。
全新模式 破题“民歌”之新
《新民歌大会》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出品,广西广播电视台原创的新民歌实景创演秀。
何为实景创演秀?为什么要打造这个模式?纵观国内音乐综艺,从湖南卫视最早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到近几年《我是歌手》《声生不息》《乘风破浪的姐姐》《披荆斩棘的哥哥》,再到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天赐的声音》等大型音乐综艺节目,选秀和竞演一直是音乐节目的主要模式。而广西自2012年至2013年的《一生所爱 大地飞歌》之后,十多年没有打造过音乐综艺节目。当前热门的音乐综艺多为大型演播室录制,仅是声光电投入少则几千万元,多则上亿元。广西台无论是在技术、硬件、资金、明星,还是平台影响力上,都没有优势。因此,要做一档电视音乐综艺类节目,广西台就必须打造一个全新模式,才有出圈可能。
策划之初,导演组一直在思考:广西最能“出圈”的资源是什么?是秀美的山水、多元的民族,还是丰富的传统文化?但在山水间展现传统文化、古典之美,已有河南台珠玉在前。于是,我们提出“生活即舞台、山水即秀场”的概念,把舞台搭建在沸腾的“烟火气”里,让文艺工作者走出演播室,到火热的田间地头歌唱,到人民当中去歌唱,让民歌回归民间,回归老百姓身边。经过无数次探讨和打磨,我们最终确定“民歌潮音 山水秀场”创作理念,打造全国首档民歌实景创演秀节目《新民歌大会》。每季节目邀请10组声音强者,创演10首潮音新民歌,赋能10个实景场地,完成10场新民歌创演秀。
《新民歌大会》不是歌手比赛或作品选拔,它是传统民族文化的现代化、时尚化和国际化表达。这也是导演组作为电视文艺工作者,在推动民歌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的一次深入思考和实践。
《新民歌大会》于2023年“三月三”期间推出,截至第一季收官,全网累计播放量突破10亿,再到第二季收官,全网累计播放量近20亿。节目在2023至2024年先后获得第28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电视综艺节目提名作品、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3年度创新创优案例、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4年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生产传播典型案例、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大学生推荐作品——优秀综艺节目、第十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音乐电视最佳作品、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听大会“综艺类优秀作品”、广西铜鼓奖等奖项。2024年11月,《新民歌大会》第二季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4第三季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新民歌大会》已然成为近年来广西台最为出圈的电视音乐综艺节目。
全新视觉 打造新民歌时尚表达
《新民歌大会》最为突出的亮点就是新民歌的视觉化表达。节目创作的第一步就是“潮”改实景。其中包含两种类型:一种是唯美大气的山水实景,如第一季的天坑、草坪、海港,第二季的田园、湖畔、云端等等;另一种是具有烟火气的生活场景,如第一季的车站、菜市、校园、营地,第二季的公司、古街、大桥等等。我们选择这些“天天见”的地点进行一种“戏剧的假定性”改造,希望表达“生活无处不艺术”的理念。更重要的是,这样做打破了许多人对广西原有的一些刻板印象。
随着新民歌创演秀作品热播,一批“新民歌打卡地”逐渐涌现。新民歌视听作品出圈带火新民歌实景创演地,实现文化IP与文旅地标双向奔赴,让“新民歌+”成为可持续商业模式。
全新定义 为“民歌”创造更多可能
在策划之初,节目就抛出关于新民歌的全新定义:“只要是广大人民喜欢的歌,被人民群众一直传唱的歌,它就是新时代的民歌。”我们的口号是:“新民歌大会,为民歌创造更多可能!”
所以,我们选择用“民歌+”方式,让民歌+流行、摇滚、说唱、戏曲甚至世界音乐,用大众耳熟能详的音乐铺底,插入要推广的民歌。比如,第一季在《风的季节》中植入壮族原生态山歌《呗侬情深》,把大众熟悉的电影《刘三姐》中的《采茶歌》与说唱融合;第二季将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与流行歌曲《山河图》碰撞出全新风格,把广西经典民歌《世上哪有树缠藤》与影视金曲《一生所爱》融合为新派情歌等等。
这种让人耳目一新的音乐制作方式,在传播上收获令人惊喜的效果,也为广西甚至中国的原创民歌创造更多可能。
全新线索 让“民歌”触摸时代情绪
《新民歌大会》每一条创演秀都设计了观众角色、故事逻辑和情感线索。这是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的重要基础,也是创演秀与常规演出和MV的最大区别。
比如,第一季创演秀作品《再见》,体现同学们即将毕业离校的复杂情绪,推出后作品评论区即被网友共情的热泪“淹没”,并登上央视“象舞指数”短视频周榜。
第二季节目在整体规划上更加注重通过宏大叙事触摸时代情绪、引发社会共情,用新民歌视听语言叙述壮美广西、澎湃中国。比如,第二季第一条创演秀《山河已无恙+国家》定位主题“致青春”,在五四青年节推出,邀请抗美援朝老兵、世纪运河平陆运河建设者,以及百位来自不同年代、不同行业的代表组成合唱团,带着充满青春回忆的物件来到现场,与歌手共同演绎歌曲。观众通过他们的演出重温历史故事,回忆青春奋斗足迹,激起强烈的情感共鸣。不少观众发现,第二季主角不再只有歌手,还包括所有参与的观众、群演。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都会成为节目新亮点。
这条视频上线48小时,全网累计播放量超过2亿,16次登上各平台热搜榜;多位大V博主都参与了话题互动,相关话题播放量接近3亿。
全新视角 展现新时代精神
随着节目热播,不少业内专家建议,节目可以更多展现反映新时代精神的内容。特别是把当代中国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故事,把中国人自信、幸福、满足、喜悦的情感体验,把现代发展成果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取得的成果等,通过节目展现出来。
正如第二季的创演作品《千年等一回》,把广西玉林市最具人气的一条古街打造成创演场景,用广西五种非遗民族大鼓和现代架子鼓打造百鼓齐鸣,配合绚丽的声光电,呈现一场文化赓续、古今交织的“创演大秀”。节目既体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又展现当代中国人热情、自信、幸福的精神面貌。
全新规划 让新民歌创演秀迈向世界
想要把节目影响力扩大,视野就不能局限在广西。
第一季结束后,节目开始着手“走出去”:结合广西发展探索新融合,力求以创意多变的场景演绎,立体多元的传播方式,实现文化产业融合,实践广西文化 IP “走出去”战略,让创演秀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2023年11月,《新民歌大会》打造了走进香港特辑,还在东盟各个国家打造文化快闪,第二季节目又走进西安,去到马来西亚的马六甲。
在香港特辑《大地飞歌》创演秀的拍摄中,节目组将香港标志性的双层巴士改造成新民歌主题巴士,穿梭于香港的大街小巷和地标性建筑,将广西的民歌文化、民族服饰、非遗文化等元素通过巴士展现给世界各地的游客,成为一张移动的民族时尚文化的名片。
2024年是中国与马来西亚建交50周年,第二季最后一期创演秀以“一路繁花一路歌”为主题,邀请中国歌手黄英与马来西亚歌手阿牛在马来西亚马六甲与当地民众共同演绎两国经典民歌合编《茉莉花+RASA SAYANG》。
《新民歌大会》希望让大众看到一个现代、时尚、开放、真实的广西,看到一个可爱、可信、可敬的中国。
2025年,《新民歌大会》将迎来第三季,节目将继续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创新视角、创新形式大力发掘民歌文化内涵,展现中国传统民歌绝活,展现当代中国形象,进一步探索“新民歌”文化IP与产业的融合发展,为民歌发展创造更多可能。
(作者刘凯系《新民歌大会》总导演、广西综艺旅游频道总监;作者罗嫕系《新民歌大会》执行导演、广西综艺旅游频道副总监)
责任编辑:曹婧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