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模式的创新与变革

  • 来源:网络视听
  • 关键字:新闻传播模式,创新,变革
  • 发布时间:2025-03-28 15:38

  文/徐晔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融合正在加速发展。在此背景下,新闻传播模式不断创新与变革。本文探讨媒体融合给新闻传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分析新闻传播在理念、内容生产、传播渠道、受众互动等多方面的创新表现,以及未来发展走向,旨在揭示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传播的新动态,为新闻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媒体融合 新闻传播模式 创新 变革

  当今社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蓬勃发展,打破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迈进。媒体融合不仅改变新闻的生产流程、传播途径,也重塑受众的角色与需求,促使新闻传播模式全方位革新。

  一、媒体融合给新闻传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资源整合优势

  传统媒体与新兴网络、社交媒体平台融合,开启资源共享新纪元。以新华社为例,其整合文字、图片、视频等海量素材,搭建全媒体资源库,旗下各平台采编人员依据需求随时调用,优化资源配置,为新闻创作注入源源不断的素材活力。

  2.拓展传播渠道

  新媒体平台为新闻传播拓宽渠道。众多新闻机构纷纷入驻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实现新闻即时且广泛地传播。如人民日报微博账号,凭借权威报道与亲民风格,粉丝量超过1亿人,单条时政新闻微博转发和评论经常达到几十万条,传播效果显著。

  (二)挑战

  1.受众分流与碎片化

  新媒体平台的不断壮大使得传统媒体受到影响,大众注意力被新媒体平台分散,阅读习惯从固定时段、固定版面转向利用碎片化时间在各类App上浏览资讯。这直接影响传统媒体收视率、发行量。

  2.新闻真实性甄别难度加大

  自媒体信息泛滥,发布门槛较低,导致出现虚假新闻、谣言等问题。在突发事件报道里,不实信息时常抢在权威发声前扩散,新闻机构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时间核实、辟谣,新闻真实性维护成本大幅增加。

  二、新闻传播模式的创新表现

  (一)传播理念创新

  传统新闻传播秉持传播者中心论,媒体决定报道什么、怎么报道,受众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媒体融合促使传播理念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媒体开始关注受众需求、兴趣、喜好,以受众需求为导向策划新闻选题、设计报道形式。例如,一些新闻媒体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本地受众关注的民生热点,针对性地推出系列深度报道;在报道形式上,采用短视频、漫画、H5页面等更受年轻受众喜爱的形式,满足不同群体获取信息形式的需求。

  (二)内容生产创新

  1.融媒体新闻产品涌现

  跨媒介叙事已成为行业标配,新闻机构致力于打造融媒体报道。如《新京报》在报道重大社会热点事件时,充分展现其融合特色。以某城市暴雨洪涝灾害报道为例,一方面,记者深入灾区,详细剖析灾害成因、抢险救灾进展及受灾群众现状,为读者呈现事件全貌;另一方面,记者通过现场拍摄的高清组图,让受众直观感受洪水肆虐的场景和救援人员的艰辛。同时,视频穿插受灾群众、救援人员的原声采访音频,传递最真实的情感与声音,多维度满足受众信息摄取需求。这种全方位的报道方式,整合多种媒介优势,使新闻报道更加立体、生动。

  2.数据驱动的内容定制

  借助大数据深度洞悉受众兴趣、行为轨迹,新闻媒体为用户量身打造个性化内容。百度App利用算法精准解析用户搜索、浏览偏好,推送契合个人需求的信息流。例如,一位经常关注科技数码领域的用户,百度App会向其优先推送新款手机发布、芯片技术突破等相关内容。今日头条App不仅依据用户兴趣推送新闻,还根据用户所在地区、时段等因素智能优化。在早晚高峰时段,针对上班族推送交通路况、当日热点新闻汇总等实用信息,精准满足用户在特定场景下的信息需求。

  (三)传播渠道创新

  1.社交化传播主导

  社交平台跃升为新闻传播重要战场,新闻信息依靠用户分享、点赞、评论等方式裂变式扩散。微信公众号生态下,一篇优质深度报道经用户自发分享,能在朋友圈、微信群迅速掀起传播热浪。以某篇关于乡村教育现状的深度调查报道为例,文章通过翔实的数据、感人的师生故事,引发读者对乡村教育问题的深刻思考。该报道一经推出,便在教育从业者、公益人士朋友圈广泛传播,他们纷纷点赞、评论,并将其转发到各个相关微信群,吸引更多人关注。传播模式由传统“点对面”华丽转身为“多点对多点”,影响力不断放大。许多原本不了解乡村教育困境的城市居民,通过朋友的分享接触这一报道,参与讨论与传播,形成强大的舆论场。

  2.跨平台直播常态化

  遇重大活动、突发事件,新闻媒体多平台同步直播已成行业惯例。央视体育频道对奥运会赛事直播,不仅在电视端与App端全程放送,还联合B站等二次元文化汇聚平台,吸引不同圈层受众实时观赛。在东京奥运会期间,B站开设多个奥运相关直播间,除了赛事直播,还有UP主自制的赛事解读、运动员背后故事等衍生内容。年轻观众在观看比赛之余,还能在弹幕中交流观赛感受,与UP主互动,为喜爱的运动员加油助威。这种跨平台直播模式,既确保时效性,又借助多元平台互动功能提升观众参与感,让奥运会这一全球体育盛会在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爱好的人群中都收获高热度。

  (四)受众互动创新

  1.用户参与内容创作

  部分新闻媒体大胆试水“众包新闻”模式,广纳公众力量提供新闻线索、素材,甚至邀其参与报道撰写。快手平台上,许多民间创作者记录身边民生百态,经专业媒体筛选、加工后成为新闻素材。在某城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报道中,当地居民通过快手分享自家小区改造前后的对比视频,从居民视角展示改造工程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如增设停车位、优化绿化景观等。专业媒体发现这些素材后,与创作者取得联系,进一步核实信息,将这些用户生成内容融入正式报道,赋予新闻浓郁的生活气息,让报道更加贴近百姓实际生活。

  2.实时互动反馈机制

  新闻直播间纷纷引入弹幕评论互动组件,方便受众实时畅抒己见。在网络直播新闻中,受众可发送弹幕表达想法、提问或发表评论。如央视新闻对重大会议的直播,观众会发弹幕表达对政策的期待、对会议内容的看法等,形成热烈的实时互动氛围。

  三、新闻传播模式的变革趋势

  (一)人工智能深度赋能

  未来,人工智能或将在新闻采集、写作、编辑、分发等全流程发挥更大作用。智能采集设备可自动收集海量信息,机器人写作能快速生成简单新闻稿件;智能编辑系统依据传播效果优化内容结构、排版;精准分发算法则根据用户实时动态精准推送新闻。同时,人工智能还将助力媒体进行舆情监测、受众分析,为新闻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持。

  (二)5G助力超高清与实时传播

  5G技术的低延迟、高带宽特性,将推动新闻视频向超高清、实时直播方向发展。重大新闻现场,记者借助5G设备可实时回传4K甚至8K超高清画面,让受众如临现场。远程采访、云直播等逐渐成为常态,进一步打破时空阻隔,提升新闻的时效性与现场感。

  (三)构建全球传播新生态

  在全球化背景下,媒体融合助力新闻媒体走向世界舞台。一方面,中国媒体通过多语种报道、海外社交媒体布局等方式,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塑造良好国际形象;另一方面,中国媒体积极吸纳先进新闻理念、技术,融入全球新闻传播体系,在国际舆论场中争取更多话语权,构建多元共生、开放包容的全球传播新生态。

  四、结语

  媒体融合为新闻传播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推动新闻传播模式在理念、内容、渠道、互动等多方面创新变革。面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新闻媒体需紧跟时代步伐,持续强化技术应用、优化内容生产、拓展传播渠道、深化受众互动,在媒体融合的浪潮中找准定位,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优质的新闻服务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为信息时代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明,王芳.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模式探讨.《新闻研究导刊》,2023,14(5):45-50.

  [2]张伟.数据驱动传播与受众互动的研究.《现代传播》,2022,12(3):67-72.

  [3]陈晓红,刘强.媒体政策支持下的融合发展路径.《传媒观察》,2023,9(2):23-29.

  [4]赵静.新兴技术对媒体融合的影响分析.《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10(4):15-20.

  (作者徐晔系山东广播电视台编辑)

  责任编辑:任雨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