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的字

  • 来源:书屋
  • 关键字:蔡元培,功力,深厚
  • 发布时间:2025-06-28 11:18

  成健

  “牛鬼蛇神”一词,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李贺集序》,他以一连串的排比对李贺诗作的风格、才情、色彩等作出了精准评价,其中有云:“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明代学者王世贞曾引用此语来评论祝允明,认为其书法变幻莫测,虽与八大基本笔法小有出入,但由于控笔功力深厚而大局不乱,“然书道止此耳,过则牛鬼蛇神矣”。

  “牛鬼蛇神”本义泛指妖魔鬼怪,杜牧用以形容李贺作品的虚幻怪诞,其实并无贬义。但后世用以评说一个人或一幅字,往往就带上了明显贬低的意味。清末民初,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的书法就曾被同时代人比作“牛鬼蛇神”。

  1912年秋天的一个上午,鲁迅和教育部两位同事到骡马市大街淘书,他们在一家古董店里看到几架旧书,这是晚清学者、藏书家徐树铭生前的收藏。徐树铭是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平生没有太多积蓄,唯有数十万卷藏书令人称羡。然而1900年徐树铭去世后,后人却未能守住这份宝贵遗产,其书籍字画迅速散亡。那天,鲁迅他们在这几架旧书中意外发现一封手札,是蔡元培呈给徐树铭的,以楷体书写,并自称“受业”。徐树铭担任过浙江督学、朝考阅卷大臣、乡试正考官等职,蔡元培是浙江绍兴府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论起来当是徐树铭门生。这封信上还有徐树铭的评语“牛鬼蛇神,虫书鸟篆”,对蔡元培信上的墨迹毫不客气地奚落了一番。

  无独有偶,马叙伦的《石屋续渖》是一部记述清末以来掌故轶闻的著作,书中这样描写蔡元培:“其入翰林也,试者得其卷大喜,评其文盛称之,而于其书法则曰:‘牛鬼蛇神。’”这段话委婉表达了对蔡元培的书法不敢恭维之意,但对其文笔、内容还是高度赞许的。

  平心而论,蔡元培的书法基础比较扎实,正草隶篆均相当熟练。他在《自写年谱》中介绍过少年时习书练字的经历:六岁开始习字,最先采用描红法,第二步是摹写墨印或者先生的范本,第三步则是选取名人帖子进行临写。蔡元培早年以行书为主,师法“宋四家”之一黄庭坚。黄庭坚书风不拘古法,独树一帜,其行书笔势纵横,挺拔遒劲,舒展豪放。

  清代科举十分注重考生的书法水平,考生通常都以官方普遍认可的馆阁体答卷。所谓馆阁体,其实是一种楷体,比较规范整洁,但未免刻板而消弭个性。1890年春,二十三岁的蔡元培进京会试考中贡士。按照清朝科举规定,贡士必须经过复试列出等次后再参加殿试,考取即为进士。而复试和殿试的考卷不用誊录,直接呈送考官,其书法水平如何一目了然。北大教授钱玄同认为蔡元培的字并不出众,有一回便请教他何以能中两榜,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蔡元培答道,原因之一就是摹写黄庭坚的书法,因为时人大多偏爱山谷体。事实上,当年蔡元培对自己的书法缺乏自信,主要是担心不擅长馆阁体而会影响名次,于是决定回家练字两年,下次科考再参加复试、殿试。据蔡元培回忆,因为忙于其他事务和学业,这两年中并没有怎么习字,复试和殿试仍以惯用字体答卷,幸而结果未受影响,被取为二甲三十四名进士。当时也有一位阅卷大臣指出此卷的字不是馆阁体,但内阁学士汪鸣銮对蔡十分赏识,便解释说他是学黄山谷的。于是诸位阅卷大臣都在其卷子后面圈了一个圈,一致通过了。

  蔡元培自幼就在书法方面下足苦功,后来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却依然饱受诟病,可见在徐树铭、钱玄同这些书法大家眼中尚有进步空间。比之蔡元培在政治、教育以及社会革命等领域的卓越成就,书法确实不是他的优势。然而蔡元培担任教育总长期间,大力倡导美育,并率先提出“将书法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仅此一条贡献,便足以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一笔。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