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探究
- 来源:基础教育论坛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单元整体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6-28 12:59
朱紫鹏(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小海镇银光小学)
摘要: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应该达成夯基固本、培思增智、学以致用的目标。如何推进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应当受到每位教师的关注。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探究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提出以教材为切口、以学生为切口、以方法为切口来规划、设计、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单元整体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提出“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这一教学建议,揭示了单元整体教学对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意义。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即着眼于完整的单元,整体分析数学内容的本质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科学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主题—单元—课时”框架,实施结构化教学。依托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学生将有效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如何推进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成为一个备受教师关注的课题,下面将结合具体案例探究相关内容。
一、以教材为切口,规划单元整体教学
教材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础。以教材为切口规划单元整体教学,是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教师应该正确使用教材,推进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把握单元内容的逻辑关系,打通知识“隔断墙”,编织信息“连通网”。首先,教师应该深入研读教材,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其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最后,教师应该依据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和过渡,整合教材内外要素。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 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这一单元时,教材编排的内容使学生经历复习、整理乘法口算和笔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掌握乘法口算和笔算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教师可以按照“梳理—深挖—重组”这一过程,科学连通单元知识,整合单元资源,预设指向核心素养的目标。
1. 梳理教材,连通单元知识
为了降低学生的数学学习难度,教材通常将一个单元的重点知识分散安排在不同课时。实施以课时为单位的小学数学教学,容易给学生造成碎片化学习的问题。如何梳理单元知识,构建“点—线—面”的知识系统,成为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教师应该梳理教材,把握重点知识的内在逻辑,化“隔断”为“连通”。
例如,在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这一单元时,教材由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引出,逐步设计“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体现了循序渐进性,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单元原始课时安排中的“不进位乘法”“进位乘法”“中间有0的乘法”等知识相对孤立,教师可以细致梳理课时关系,连通“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等知识。如此,单元关键知识以“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简单乘法”为起点,先后向“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笔算”“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过渡,体现知识的连通性。学生也能通过紧密衔接的单元整体学习,系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2. 深挖教材,整合单元资源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内容资源,如主题图、小故事、例题、习题、思维拓展训练等。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需要教师在连通单元知识的基础上,继续深挖教材,整合以上资源。如此,学生能在单元整体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学习材料,收获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对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例如,在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这一单元时,对于“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笔算”这部分内容,首先,教材呈现“湖里的灰天鹅和野鸭”主题图,引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一次进位及其笔算算式。其次,教材设计例题272 × 4的笔算算式,提出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一次进位。最后,教材安排习题“想想做做”“在□里填合适的数字”等,渗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教师可以深挖教材主题图、例题、习题,按照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特点,分类整合教学资源,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阶梯式学习需求针对性整合教材内容,能提高教学效率。
3. 重组教材,预设单元目标
随着单元知识的连通和单元资源的重组,单元的原始课时结构已无法满足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需求,此时需要重组教材。教师可以基于单元知识的创意连通,补足教学资源,使单元目标一目了然,体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例如,通过连通单元知识开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单元整体教学,教师可以将实际教学内容划分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简单乘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笔算”“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三个板块,每个板块都设置对应的主题图、例题和习题资源。这样,单元内容自成一体,突出结构性和递进性,符合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师预设“熟练地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经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等单元目标,体现数感、运算能力、应用意识等数学核心素养,推进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教师可以立足单元知识,把握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重点,让单元整体教学有的放矢。
二、以学生为切口,设计单元整体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应该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特点设计恰当的活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缺乏系统总结的能力。对此,教师可以情境为引线,激活单元整体教学;以问题为支架,让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自然发生;以图表为工具,指导学生将知识化抽象为形象,由此形成网格化的知识系统。下面以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单元为例,说明单元整体教学的具体设计思路。
1. 以情境为引线,激活单元整体教学
《标准》提出,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情境作为小学数学重要教学工具之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激活单元整体教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可以以情境为引线。教师可以聚焦现实生活,多角度挖掘情境素材,努力创设真实的单元情境。如此,学生也能主动迁移生活经验,开展生活化的单元整体学习。
例如,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单元围绕生活中的常见图形展开,红领巾、道路三角指示牌、推拉门、楼梯等生活素材都是创设情境的资源。教师可以广泛搜集生活中的图形资源,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做好情境创设的准备。教师可以先出示生活实物,使学生看物识图,再展示图片和视频,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均能在特定情境中转化为常见的生活实物,学生也能在生活情境下自主抽象数学图形,发展几何直观能力。
2. 以问题为支架,推动单元整体教学
问题是思考的关键。学生能够基于情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能够基于问题,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为了进一步推动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教师应该发挥问题的思维支架作用,鼓励学生多思、深思。为此,教师可以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正确认识单元整体教学难点,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结构化问题。学生可以由此开阔数学思维,在层层深入的思考中突破学习难点,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指向核心素养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整体教学,以“总结多边形的内角和”为难点。突破此学习难点,学生的几何直观、推理意识、模型意识等数学核心素养均能得到发展。教师可以针对这一难点设计如下问题:“观察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它们的内角和有哪些特点?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内角和,你能总结出哪些规律?根据发现的规律,你能说出其他多边形的内角和吗?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你能确定这个多边形的角或边的数量吗?”问题由简单到复杂,由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到其他多边形,体现单元整体教学的思维性和实践性。学生可以先提出猜测,再运用观察、测量、对比、推理等方法,充分经历问题的思考和解释过程,让核心素养在“答案”的生成中得到综合提升。另外,问题的思考和解释过程,也是数学综合实践的过程,能使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深化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 以图表为工具,巩固单元整体教学
图表对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巩固作用体现在系统总结方面。单元整体教学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学生容易在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利于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图表能够发挥思维可视化和网格化信息的优势,促进学生巩固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工具适当引入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随着教学的推进,引导学生不断总结学习内容。由此,学生会构建严密的知识网络,在单元整体学习中逐渐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此外,具有信息直观对比优势的表格、突出层级关系或分类关系的树状图,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教师可以基于教学实际,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巩固指导。
例如,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既可以在教学伊始引入思维导图,又可以将单元整体复习阶段视为应用思维导图的最佳环节。教师在教学伊始引入思维导图,让学生探究三角形的特点和类型,总结多边形的内角和,理解每一个重要知识点,将相关内容补充在思维导图中,循序渐进地总结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单元整体复习课,将单元整体复习阶段视为应用思维导图的最佳环节,指导学生从头梳理单元重要知识点,如此,学生能针对性地查漏补缺,补齐单元整体学习短板。随着网格化知识系统的构建,单元知识的内在逻辑变得可视化,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将得到充分发展。
三、以方法为切口,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推进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包含“整体规划—局部设计—全面实施”的过程。教师通过整体规划确定“教什么”,再以局部设计拆分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环节,真正明确“怎么做”,使单元整体教学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而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角度来看,教师可以在全面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混合式教学、“教—学—评”一致性等方法;也可以在采用情境教学、问题教学的同时,适当补充其他教学方法,推动单元整体教学的全面落实,以此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围绕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展开,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并且能根据简单的实际问题,主动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教师可以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之前布置“统计班级学生的课余活动兴趣”这一任务,以任务统领单元主题,推动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学生可以由此开展预习活动,为后续课堂学习中深入探究统计方法积累经验,也可以由此发展数据分析思维,为后续课堂学习中发展数据意识奠定基础。又如,在教学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运用混合式教学法,突出课前微课学习、课堂自主探究、课后全面复习。教学内容以学生“数与运算”经验为基础,由此开展混合式教学,深度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扩大单元整体教学空间,在课前信息化评估学情、课堂信息化教学、课后信息化检测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综上所述,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需要实现夯基固本、培思增智、学以致用三重目标。以教材为切口规划单元整体教学、以学生为切口设计单元整体教学、以方法为切口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能助力或达成上述目标。在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梳理、深挖和重组教材,再通过情境、问题、图表等工具,采用任务型教学、混合式教学、“教—学—评”一致性等方法。教师应该不断探究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完善具体教学方案,促使学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楠秋.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探索[J]. 新课程导学,2023(36):67-70.
[2] 张艳.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探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29):146-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