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 来源:基础教育论坛
  • 关键字: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阅读能力
  • 发布时间:2025-06-28 13:28

  俞春云(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南关小学)

  摘要:开展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使其通过有效的批注,准确、快速地整合文本信息,为其理解文本中心思想和情感内涵提供参考依据。文章从设置批注标准、传授批注方法和提高批注能力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展开探讨,以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批注阅读方法,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能力,以期深化其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小学生因为缺少学习经验,在阅读中往往难以进入“认真阅读”和“静心思考”的状态,需要教师指导其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成效。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开展能够使学生实现“动手动脑于一体”的阅读学习目标,从而获得独特的阅读感悟,促进其创造思维的发展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对此,教师应该重视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运用批注式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发展其语文核心素养。

  一、分析教材,设置批注标准

  1. 针对学习需求,设定批注要求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创新性的阅读教学方法,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过程。教师应该顺应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规律,在了解教材内容编排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批注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其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其认识批注的重要性,了解批注的基本要求。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设置批注标准和批注要求时应该体现出针对性和差异性,通过实施个性化的批注式阅读教学,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批注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 二年级下册《彩色的梦》这篇课文时,学生的主要阅读学习目标是扫清阅读障碍,直观理解课文内容。《彩色的梦》写的是“我”用彩色铅笔编织了一个美丽的童话。学生需要在阅读中透过语言文字想象彩色的梦是什么样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课文情感主旨。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批注把握课文中关于描写“彩色的梦”的内容,使其将文本内容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设置如下批注标准:圈画课文中与“彩色”有关的字词,利用批注了解“彩色的梦”具有哪些颜色;圈画课文中关于“彩色的梦”的具体描写内容,归纳总结“彩色的梦”里都有哪些事物或景物。按照上述批注标准,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明确课文的阅读批注重点,即“彩色的梦”的颜色和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注意识,使其初识阅读批注方法。

  2. 结合文本特点,细分批注标准

  批注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工具,教师应该结合文本的特点设置相应的批注标准,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批注方法,提高阅读质量。文本中的不同语段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各有特点,教师应该在研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各段内容的教学要求,细化批注标准,使学生能够明确文本的阅读侧重点,进而通过合理地批注对文本内容展开系统化阅读,练习批注技巧,掌握批注方法,实现对文本内容的精读和细读,收获良好的阅读成果。

  例如,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是一首优美且富有童趣的散文诗,既有诗歌的意蕴,又有散文的特点。课文中描绘了“阵雨落下的时候,一群一群的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关了门做功课的花朵,雨一来就放假了”“花孩子们穿着各色各样的衣裳,下雨时冲了出来”“花孩子们急急忙忙地回家,对着妈妈扬起双臂”几幅生动的画面,不同段落所描绘的内容各不相同,教师需要设置相应的批注要求,帮助学生在批注式阅读中掌握各段的批注重点。在课文第1 ~ 3自然段中,教师让学生批注能够解释“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的内容;在课文第4 ~ 6自然段中,教师可以设置批注要求为“批注关于花的学校的相关内容,形容花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使学生形象了解“花的学校”;在课文第7 ~ 9自然段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批注作者表达情感的语句,使其把握课文关键内容,感悟课文情感。

  二、对接课堂,传授批注方法

  1. 批注好词佳句,提升文学素养

  阅读教学是学生系统阅读的途径。阅读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上,还在引导其积累语言素材、学习写作技巧等方面。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其在阅读学习中需要达成的能力目标,由此实施科学的批注式阅读教学,使其在阅读中收获良好的情感体验,积累更多的经验。对此,教师需要积极创新阅读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批注整理文本中的好词佳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实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同步提高,提升文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图片展示春雨、夏雨和冬雨的图片,使学生了解“春雨润物细无声”“夏雨轰轰烈烈”“冬雨和雪花融为一体纷纷扬扬飘落大地”的特点,并提出疑问:“为什么没有‘秋雨’的图片?”就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印象中的秋雨,由此引出课文主题,组织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作者眼中的秋雨是什么样的,分析作者在描写秋雨时运用的写作手法,感受作者笔下秋雨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语言美。随后,教师可以布置批注阅读任务: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圈画出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理解该部分内容,分析其在整篇课文中起到的作用;在课文中找出解释“五彩缤纷”一词的语句,联系各部分内容,发挥想象,感受作者笔下秋雨的特点;圈画出课文中你认为描写秋雨的好词佳句,分析其好在哪里,学习其中的写作手法。在任务的引导下,学生可以从课文中圈画出“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等语句,学习课文中的用词特点、修辞手法,积累语言素材。

  2. 批注阅读问题,活跃逻辑思维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深度剖析文本内容,把握文本主题思想,感悟文本情感内涵,以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和情感共鸣能力。这需要教师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探索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路径。学生需要结合文本内容思考问题,以达到探索文本主要观点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学生将运用自身的逻辑思维掌握文本中的关键信息,解决核心阅读问题。基于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批注提出对文本的疑问,使其明确文本阅读思路和分析重点,提高阅读学习质量。

  例如,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花钟》这篇课文以科普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了不同的花开放时间是不同的,学生应该通过批注式阅读把握关键信息,以理解并认识“花钟”为阅读学习目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画出自己在课文中读不懂或难以理解的语句,并批注想要提出的问题,由此明确课文学习的主要探究点。在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时,根据作者所列举出的不同的花开花时间不同的例子,学生可以在段落末尾作出批注:“为什么不同的花开花时间会不一致呢?”学生继续阅读课文,对第2自然段中的“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句也可能会产生疑问,可以在句末作出批注:“温度、湿度、光照对植物的开花时间有什么样的影响?第1自然段中作者列举的几种花,其开花时间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带着这些批注问题,学生能够在后续的阅读中找到相应的答案,不仅能够了解温度、湿度、光照对植物开花时间的影响,还能够进一步探索不同的花的开花时间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学生通过批注提出问题,能明确阅读思路,高效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3. 批注重点内容,深化文本理解

  阅读是思考和表达的过程,学生批注文本问题的过程也是阅读思考的过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整合文本重点内容,让学生基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组织语言解答阅读问题,这需要学生以批注的方式从文本中标记具有价值的文本内容,利用这些文本内容加深阅读印象,锻炼阅读技巧,提高其阅读能力。教师应该基于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创新批注式阅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围绕阅读问题,梳理文本内容,整合关键信息,运用批注与文本展开有效对话,深入文本核心,探寻文本主旨,解读文本内容,把握情感内涵。例如,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这篇课文向学生介绍了作者眼中的大自然,解释了作者认为世界奇妙的原因。学生应该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厘清课文脉络,通过批注重点内容,归纳总结作者所说的我们奇妙的世界究竟“奇妙”在哪里,把握课文主题和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把握课文重点内容,提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作者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等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在课文中批注关于“天空的珍藏”“大地的珍藏”等重点语句内容,如“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我们能看到各种颜色诱人的水果”等句子。学生整理上述内容,可以直观感受到作者笔下的“奇妙的世界”,达成阅读目标。

  三、拓展延伸,提高批注能力

  1. 展示批注成果,引导合作交流

  阅读既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方法,又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有效路径。批注式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凸显阅读教学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方面的作用与价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活跃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便是引导其展示和交流学习成果。从批注式阅读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在学生完成文本内容批注的基础上,组织其展示批注成果,引导学生就批注的内容、方法和思路进行交流,实现阅读思维的有效交互与碰撞,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关于“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蟋蟀是如何搭建自己的住宅的?”等批注内容。有的学生圈画出“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一句,并批注“排水好,有阳光”,简单、直接地总结出蟋蟀住宅的特点。有的学生在“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一句旁批注“在深处,较隐蔽”,补充关于蟋蟀住宅的特点。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展示自己的批注内容,并结合这些内容对上述两个核心问题展开交流。学生通过合作探讨,不仅能够在听取他人展示的成果后,完善自己的批注内容,还能够从中学习优秀的批注方法,汲取他人的阅读经验,有助于学生在现有的批注方法上作出创新,提高批注能力。

  2. 鼓励学生创新,延伸批注范围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开展本质上是对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对此,教师应该转变以往仅关注学生语文应用技能和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思路,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其在创新阅读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教师应该着重引导学生延伸批注范围,以课内文本内容为载体,以批注为连接点,拓展课外文本资源,创设全新的阅读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运用批注进行整合式阅读学习,强化对语文知识和批注阅读方法的掌握与运用。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景阳冈》这篇课文时,学生不仅需要对文中关于“武松打虎”的故事内容进行批注,还要以此为基础,搜集与武松有关的其他课外阅读资源,由此开展以“武松”这一人物为核心的批注式阅读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向学生分享《水浒传》这本书,要求学生从中寻找其他与武松有关的情节内容,通过在阅读中批注描写武松这一人物形象的语句,感受武松的人格魅力和性格特点,思考作者在这一人物上寄予了什么样的情感。学生可以在“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斗杀西门庆”等情节中批注重点内容,从语言、情感和情节等方面感受武松的大义凛然,获得良好的阅读学习体验。

  综上所述,批注式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实现自读自悟、深入探究。在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中,教师应该注重给予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学习体验,使其通过批注强调自身对文本的主观性理解,解决其在以往的阅读学习中存在的思路不正确、方法不合理的问题,显著提高其阅读学习成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设置合适的批注标准,对其提出合理的批注要求;可以将批注式阅读贯穿课堂全过程,传授给学生多样化的批注方法;可以以批注内容为基础,拓展阅读教学范围,引导学生结合批注内容进行创新,体现批注式阅读教学的价值,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弯弯. 注重有效批注促进深度阅读: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阐述[J]. 小学生(下旬刊),2023(9):37-39.

  [2] 谢玉彬. 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3(15):30-32.

  [3] 袁国红. 注重语文有效批注,促进学生深度阅读:浅析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2(6):155-156.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