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馆”免费 18个亿够不够

  “公民社会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诚信系统,杭图取消押金的做法,

  就是为了培养整个城市的诚信”

  “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

  2008年杭州图书馆免费开放以后,有读者无法接受乞丐和拾荒者入馆阅读,向馆长褚树青提意见,褚树青回答了上面这句话。

  两年的春节前,上述回答在微博上被转发15000多次,评论3873条。褚树青和杭州图书馆成为网上热词。

  2011年2月18日,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出台《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2011年底之前,全国所有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中央财政予以大力支持,预计安排专项资金约18亿元。

  零门槛开放让人欢欣鼓舞,但“三馆”自身发展难题也同时浮出水面。

  18个亿够不够

  “免费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新起点。”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

  据最新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各级美术馆70余家,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2850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3223个县级以上文化馆、3873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

  据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长王家新介绍,目前我国“三馆”经费保障水平普遍偏低,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财政拨款大部分用于保证人员支出,用于开展业务活动的经费十分有限。“全国2491个县级图书馆,每个馆的财政拨款收入平均89万元,是比较低的。东部较高,198万元,中西部地区仅49万元左右。”

  各级“三馆”发展现状参差不齐,有些区县图书馆甚至陷入了瘫痪状态,其工作人员最基本的工资都不能保证。“连自身职工问题都不能解决,就和公共性的要求相差很远了。”褚树青说。

  王家新说,“这次免费开放,各级财政要予以保障,要按照财权和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共摊的经费保障机制。”

  “三馆”免费开放之后,经费支出是由同级财政负担。省级财政保障水平比较高,所以省级“三馆”经费全部由省级财政来负担。中央财政将重点对县级、地市级“三馆”予以补贴,中西部地区中央财政负担的比例分别为50%和80%。

  财政部和文化部确定了免费开放经费补助标准,2011年地市级图书馆、文化馆补助标准为50万元,县级补助标准为20万元,乡镇综合文化站补助标准为5万元。这就是18亿元的分配方案。

  18个亿,到底够不够让“三馆”成为老百姓的乐园?

  “大家把免费服务问题看得太简单了。”陈力说,“地方财政配套如果不能跟上的话,那么中央的投入效益是非常有限的。”

  一定要收押金吗

  免费带来的第一个影响就是人多。3月2日,中国美术馆对外免费开放首日,就迎来了超过5000人的参观流量。3月5日,上海美术馆免费开放首日,观众人数破万。有人凌晨4点就起来排队,长队几乎绕美术馆一圈。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表示,对于美术馆实行免费开放带来的人流,他们早有思想准备和应对举措。

  为了保证参观环境,中国美术馆参照早前已经开放的博物馆的做法,实行网上预约。“我们有实时掌握馆内观众流量的检测系统”。

  两会之际,身为政协委员的范迪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中国将在鸟巢附近建设世界最大的美术馆,新馆面积近13万平米。

  比起中国美术馆,国家图书馆早在2008年已进入免费时代。2008年初,国图取消了办证费、年度验证费、读者存包费、自习室收费、讲座门票费和馆域网上网费等,同时简化入馆手续,读者凭二代身份证就可到馆阅览。

  据陈力介绍,国图免费开放以来,开展了一系列知识讲座、文化展览,积极推进国家古籍保护工作。2008年推出“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2010年实施“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2010年5月成立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2011年3月取消馆内读者用机网络接入费,取消复制缩微、影印、重印等善本古籍复制品底本费。

  惠民措施带来的数据改变是:2010年与2008年相比,读者到馆人次增长62.5%;文献流通册次增长79.02%;网站点击次增长408.47%;各类咨询增长78.3%;办理读者证卡增长39.23%;公益性讲座场次增长49.7%,听众增长105.61%;接待参观场次增长130.46%,人数增长94.7%;举办展览数增长26.56%。

  但是,本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诸如“找不到想要的书”这样的抱怨还是在读者中屡屡出现。“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需要逐渐积累”,陈力表示,“资金到位,服务不是马上就能跟着起来。比如,哪些书能借,这个就需要通过宣传让读者了解。有些读者不了解国图的性质,除了一般图书馆的共性外,它还有为国家民族保存文献的功能。”

  据陈力介绍,国图保存本是不外借的,基藏本只有一部分可以借阅。在借书区能够外借的书,通常也是近三五年的书。利用率低的书就会下架,腾出空间给新书。下架书在基藏库里还是可以阅览的,在永久馆藏里也有保存。

  除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押金也是读者抱怨最多的,被认为是挡在免费新政面前的绊脚石。

  “押金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办法。”陈力说。公共资源要合理使用,如果一本书在一个读者手里长期滞留,就会影响流通,造成浪费。押金涉及信用体系建设,在信用体系还不是很健全的情况下,没有一定制约手段,就会影响到整个图书馆公共服务的良性运转。

  “公民图书馆”模式

  杭州图书馆在2008年取消了押金,同时取消的还有办理借书证等许多复杂手续。

  杭图定位为21世纪的“公民图书馆”。褚树青告诉本刊记者,图书馆是用纳税人的钱干为纳税人服务的事。“把公民社会的概念引进来,就是为了强调我们是对所有人实行无障碍的平等服务。公民社会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诚信系统,杭图取消押金的做法,就是为了培养整个城市的诚信。”褚树青对本刊记者说。

  那么杭州读者是否变得更为诚信了?“取消押金以后,有延长还书时间的情况,但没有故意不还书的情况,事实证明,这对整个城市诚信系统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据介绍,免费开馆到现在,杭图每天的读者流量大概在6000左右,多的时候到一万以上。“增大的读者流量带来图书损耗时间变短等问题,但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和建设数字图书馆改变的”。褚树青说,“‘三馆’不能对自身拥有的资源存在占有思想,对‘三馆’来说,保存资源是一种功能,更重要更本质的功能,则是让公众分享资源。”

  作为公共事业,没有财政投入,要想进入良性循环是不可能的。“用我们杭州市委市政府的话说就是‘要有人办事,有房办事,有钱办事’。”

  杭图刚开始办馆时只有5000多平米,没有现代化设施,来的人也不多。当推出“平民图书馆,市民大书房”的办馆理念以后,政府逐年增加投入经费。

  “有人办事—— 90个编制扩展到230个编制;有房办事——老馆不用交,又给我们盖了4.3万多平米的新馆;有钱办事—— 2005年我们购物费是500万元,2006~2007年购书经费一下子涨到1600万元。”

  除了购书,杭图还从政府得到诸如对外文献交流费、文化活动费等等。

  因为有更丰富的专项资金投入,杭图就有能力和底气为读者提供更多元的服务。“沙龙、讲座、表演、电影,这些活动天天都在杭图举行,我们称之为‘大阅读’。”

  对于公民图书馆的未来,褚树青希望把数字图书馆和实体图书馆更好地结合。“建设文化事业,就是在推动一个城市的创新,引领着一个国家的风气”。■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