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呼唤规模体制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食品,安全,规模,体制
  • 发布时间:2011-05-26 12:59
  如今,一方小小的餐桌让大家犯愁,不知道吃什么才算是“无毒”的。

  超市里有标着“无残留农药绿色蔬菜”的专柜,价格死贵,问津者不多,但好歹有个心理稍微宽松一点的选择--花钱买平安,而如今这也令人犯上了嘀咕,有报道说那是商家的一个商业噱头,不过是把普通的菜品整理包装一下而已。

  早期的“毒菜”可以追溯到供应北京市场的张北“无公害蔬菜基地”,农户在蔬菜收割前的一段时间大量使用剧毒有机磷高效农药,让蔬菜没有虫眼,看起来很完整光鲜。这可能就是“毒菜”、“毒肉”、“毒副食品”的第一个利益链条--投其所好。

  大家讲究蔬菜的卖相,高毒性农药喷洒的蔬菜、水果没有虫眼,同理,激素处理的蔬菜、水果很光鲜,比如大家喜爱“顶花带刺”的黄瓜,有报道说就是用激素甚至加上颜料(花儿染色)的作品。接下来,大家喜好瘦肉多的猪肉,就有多巴胺等“瘦肉精”的滥用,大家喜好面条、米粉筋道好,塑料、橡胶制品的增塑剂就进入面条、米粉的配方。

  现代科技可以满足人们对食品的色香味诸元素的过分追求,而现代科技带来的副产品是形形色色的化工合成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人类的身体,不是说所有的人工化学合成品进入人体都不妥,现代医学的一个核心支撑就来自于各种合成化学药物。瘦肉精作用的发现也源自抗休克药物的研发,接受药物试验的小白鼠在喂食多巴胺之后,出现了“良好”的毛色和肌肉,然后应用于畜牧业,能够喂养出很有卖相的肉牛和猪,在美国,多巴胺作为饲料添加剂是合法的,但有量的限制。

  对菜品、肉类、副食品甚至主食品相的过度热心,让相关业内看到了“商机”,只要好卖,该用的、不该用的化学品都不顾一切地用上了,而可以用的就不顾一切地滥用。这里面也有市场淘汰的法则在起作用,比如沈阳出现大量使用激素化肥的豆芽,一经曝光被查处,按照一般逻辑,不使用激素和化肥的豆芽应该出来占领市场,但恰恰相反,市场上豆芽消失了,因为用传统方法发制作的豆芽卖原来的价格是亏本的,大家干脆不做,市民也吃不到豆芽。

  按说卖染色馒头的不会吃自己做的馒头、卖瘦肉精肉的不想吃自己卖的猪肉、卖化学豆芽的恐怕也不愿意天天吃进大量化肥激素。但把这个逻辑串连起来,我们发现实际上谁也跑不掉,如果大家都照此办理,卖馒头的不吃自己的馒头,有可能就吃了别人卖的瘦肉精肉,卖瘦肉精肉的有可能吃上了别人卖的化学豆芽……

  这样的循环并非社会之福,但改变这样的循环也不简单,并非集中火力责怪监管就有望杜绝。在一个以小生产模式为主体的副食品体系内,一家一户的监管近乎天方夜谭。双汇是大企业,可双汇的源头是小猪贩加小养殖户,企业稍有懈怠和内鬼,问题就大发了。双汇的老总情急之下说了要搞养猪,也许揭示了一个食品安全的短板,如果从种植、养殖开始就形成规模体制,在安全控制的程序上会简易得多。

  从源头上杜绝有毒食品,恐怕应该让所有的生产者、流通者都达成一个共识,自己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别人也可以照此办理,自己也可能成为这种行为的受害者,结果是整个社会的慢性自杀,拒绝慢性自杀。要从包括消费者在内的每一个人做起。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