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片依然是海外市场的保证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类型片,海外市场,保证,影片
  • 发布时间:2011-06-23 14:31
  据国内媒体报道,在刚刚结束的戛纳影展上,我国影片的海外版权市况异常热闹,据说某些影片仅美国版权所得就收回成本了;也有说某些影片遭欧美买家争抢,一度推高价码;更有报道称,这些影片的投资者、发行方在戛纳影展期间忙得不亦乐乎,还在好莱坞报刊上大登广告,收效甚著云。

  一夜之间,我国影片好像咸鱼翻身,有望打入世界主流市场了。事实上呢?

  圈内人都知道,一部影片其实早在拍峻之前甚至更早,比如故事大纲和主演、导演敲定,买家如果相中,就可以落订金了,极少在影片拍好之后才拿到市场上吆喝。当然,也有些影片是在影展过程中被发行商看中而将其买下,特别是一些获奖的原先并不起眼的影片。但此种情况不在国际市场主流做法之列。更重要的是,发行商早在获得某些较为准确的讯息时就会有下一步动作,而非在正式市场展销时才获得这些讯息。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香港影片开始进入海外市场,但是仅限于动作类型片。这完全是因为李小龙的影响。之后,才有成龙、李连杰等人主演的影片走进国外大银幕。前些时候,香港电影金像奖将“终身成就奖”颁给香港洲立电影公司老板黎筱娉,原因之一便是其早年曾在海外市场成功推广过香港功夫片,为香港电影走向海外市场作出过杰出贡献。

  一般情况下,海外发行商只认识明星的市场价值。这一难以颠覆的道理,是多年来的市场经验告诉他们的。而整个海外市场上,男明星的票房号召力远超女明星。同理,我国影片也以成龙、李连杰等主演的影片在海外市场较卖座。即便近年风头正劲的甄子丹,也未能突破成龙和李连杰那样的号召力。由此,某些在海外影展市场上吆喝的影片,片方其实心知肚明——这样做总比不做要好些。

  笔者早就说过,国内电影的短板之一便是类型片不成熟。换言之,大凡在中国卖座的外国电影又有哪部不是类型电影?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类型电影尚未成熟的时候,就说它可以成功进入海外市场,这近乎白扯。很简单,国内有哪个明星拥有海外市场号召力?当年的《英雄》能卖到美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李连杰。那里的观众基本不认识MaggieCheung(张曼玉)和TonyLeung(梁朝伟),尽管某些喜欢非主流电影的观众或会认识他们。

  所谓市场,基本上指的是主流市场。我们的影片,即便有几部非动作片类型的受到欣赏,人家也是宁可买下版权改拍,如《无间道》《英雄本色》等。

  我们的电影要想进入海外市场,还必须靠类型片中的动作片。很大程度上,内地电影目前仍需与香港合作才会拥有更广阔的海外市场。除非再花上10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当我们的科幻想象力和技术全面超过好莱坞,或者,又有新的超级动作巨星出现。

  列孚

  香港资深传媒人、影评人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理事旅居广州

  我们的电影要想进入海外市场,还必须靠类型片中的动作片。很大程度上,内地电影目前仍需与香港合作才会拥有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