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争“面子”

  如果说芯片是信息产业的心脏,液晶则是信息世界的脸面,而国内液晶显示产业要争的不仅是“面子”,还有未来的制高点。

  2009年4月,国内首个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落户在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五代线厂址内。

  这个实验室旨在成为TFT-LCD自主创新的基地,为国内电视机产业提供关键“粮食”—液晶面板占据整机产品利润的80%。作为全球最大的彩电生产国和消费国,据预测,2009年中国平板电视需求绝对量受到家电下乡、产业振兴规划的刺激,将达到1520万台,相比2008年增长24.6%左右。

  但在京东方看来,“中国电视机产业在平板化转型浪潮中由于本土6代以上高世代TFT-LCD生产线的缺失,核心资源TFT-LCD面板仍需要100%进口,受制于人,正面临严峻危机。” 事实上,中国TFT-LCD产业面临着规模小、产业链不完善、研发资源分散、研发基础薄弱、人才短缺、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2009年2月,国务院《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将“新型显示和彩电工业转型”列为重中之重。据京东方介绍,通过液晶显示器件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上下游技术融合与验证、标准研究、人才培养四大平台的建设,可以整合分散的产业链资源,提升全行业研发水平。

  LCD技术对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意义并不局限在电视行业。如果说芯片是信息产业的心脏,液晶则是信息世界的脸面,并横跨在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sumer Electronic)产业上游。当3G和移动互联网促进3C大融合时,热门的云计算又将让3C终端大为简化并随处可见。PC、电视、手机、汽车上的CD机、MP3甚至手表和广告牌,都将接入云端。那时,所谓无处不在的终端,也许就只是一个简单而智能的输入输出设备—能给人们带来80%信息量的显示屏将真正成为信息生活的关键。

  比起未来世界的“面子工程”,眼下国内液晶显示技术还被寄予更迫切的战略期望。尽管“中国制造”风靡世界,却一直没有在高精制造领域赢得尊重。就信息产业而言,通用芯片领域有英特尔,通信芯片领域有高通,而中国厂商只是在最近几年有能力建设技术落后两代的代工生产线。“TFT行业无论技术还是市场都还远未成熟,不像通用芯片领域,这恰好给急于从低端组装转向高精制造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留下超越契机。”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看好液晶产业的战略前景。

  然而,当京东方正向6代线迈进时,国际同行已经开始了7.5代线甚至8代线的量产,并进一步把液晶平板尺寸推向52英寸以上。更值得注意的是,产业巨头们已开始布局下一代新型显示技术。三星电子公司LCD业务部门认为太阳能和沉浸式大型投影系统将是未来最具备驱动力的市场需求。他们还在开发一种印刷技术,据称可以在未来五年改变LCD工厂工艺;距京东方国家实验室奠基不到一个月,友达光电在苏州举办了技术趋势论坛,展示了内嵌式多点触碰屏技术和3D立体显示技术。

  “惶者才可成为王者”,王东升的观点透露出这个产业的残酷。位于日新月异的3C产业上游而远离最终用户,液晶显示产业其实处于更加脆弱的位置上,技术替代危机更加严峻,产业巨头们的前瞻性研究也有为未来买保险之意图。

  当然,眼下的经济形势也提醒人们必须务实。“生存游戏就将开始,一切都要瞄准消费驱动产品。”三星人士曾预言。据悉,他们的8代线工厂会将一些52英寸LCD面板的产能转移到32英寸和26英寸,以增加利用率和竞争力。一味求大求新对这个有些脆弱的产业来说也许是冒进的。“我们预计TFT液晶显示技术的产业寿命大约有30年,这就是产业规律留给我们寻找解决TFT被替代危机的时间。”京东方预判。

  30年已经很漫长了,毕竟世界每天都在变化。但不管怎样,人们期待每天醒来都能看见朝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