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45万亿重组:淡化“金控”谁得利?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09-08-24 17:06
8月18日,一位接近上海国资的人士对《投资者报》表示,目前一个由多部门成员组成的领导小组正在组建中,“他们天天开会讨论相关细则和具体办法”。该人士表示,细则将由上海金融办出台,时间预计是9月份。
其中一个重要变化是:重组不会采取此前市场预期的“金控”模式,而是分三个层次布局。此前众望所归的上海国际集团最终不会成为惟一的金融控股集团,而是变身金融投资集团。
8月12日,停牌一月的爱建股份(600643.SH)正式公布定向增发预案,上海国际集团入主爱建股份也被看作是上海金融国资改革启动后第一步动作。作为上海市国资委全资拥有的国有企业,上海国际集团旗下资产众多,涉及银行信托、证券基金、资产管理、金融服务和实业投资五大类。此次上海市政府推动其接手爱建股份,意在以爱建股份为平台整合其庞大资产群。
次日,上海市正式对外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金融国资和市属金融企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上海市金融国资重组进行了总体部署。
经历十余年发展,目前上海地方金融国资总量约700亿元,所属金融企业总资产超2.45万亿元。此次重组从三个层级展开,三条投资主线上的六大板块公司将利好重组。其中,沪属金融上市企业浦发银行(600000.SH,详见B03)、中国太保(601601.SH,详见B04)、海通证券(600837.SH,详见B05)将成重组主体,正在筹划上市的上海银行和国泰君安也将从中受益。
五年计划三大目标此次《意见》出台,主要以上海市政府去年9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为背景,再汇合上海金融企业特点专门拟定,最终目标是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意见》对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改革作了整体部署,即用5年时间实现三个主要目标:一是通过开放性重组,吸引一批处于行业前列的国内外著名金融机构入驻上海,培育若干家主业突出、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市属骨干金融企业,逐步壮大金融机构体系;二是把市属金融企业建设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创新能力强、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三是通过建立健全目标明确、统一协调的金融国资管理体制,加强金融国资改革,优化金融国资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此次将对各市属金融企业进行明确定位。对行业竞争力较强的金融企业,扶持其发展壮大;对上海地方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专业性金融企业,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对剩余的其他类型金融企业,则按具体情况区别对待,要么被整合,要么参与重组。
不过,上述接近上海国资人士表示,规定五年时间并不意味着金融国资改革一哄而上,而是根据“成熟一家报批一家、批准一家实施一家”的原则进行,“毕竟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年份是2020年。”从“多龙治水”到集中管控“多龙治水”一直是我国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普遍特征,但因过于分散导致效率低下。如何将分散的金融国资管理职能集中到一家机构旗下,成为当前各地方金融国资整合的初衷,也是上海此次金融重组的目标。
上海地方金融企业的国有股权较为分散,有的企业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持股数量多达几十家,使得政府对金融国资股权控制力较弱。目前上海市属金融企业有上海国际集团、浦发银行、上海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太保集团、长江养老保险、大众保险、安信农保、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申银万国、上海证券、东方证券、华安基金、富国基金、申万巴黎基金共16家,除上海国际集团为地方国有独资外,其余15家均为股份制,股权结构多样化。
有媒体统计,安信农保、长江养老保险、华安基金、富国基金、申万巴黎基金、东方证券等6家,上海地方国资持股比例都在55%以上,过于集中,其余9家则股权多元,持股分散。以中国太保为例,截至去年底,其第一大股东是宝钢集团旗下子公司华宝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7.4%;第二大股东为上海市的国有企业申能集团,持股16.6%;第三和第六大股东都为外资机构,持股比例分别为13.66%和3.66%。
2007年,上海国际集团的股权由上海市财政局等5家单位全部划转给上海市国资委,使上海国际集团成为国有独资公司。从法律上看,国资委是上海国际集团唯一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但事实上,国资委虽持有全部股权,却并未对其履行出资人职责,实际行使出资人职责的是上海市金融工委和金融办。
在此背景下,为加强对金融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统一领导,上海市政府正在着手成立一个市金融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领导小组。该小组由主要领导牵头,市委组织部、市金融工作党委、市金融办、市国资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参加。
执行层面上,上海市国资委将委托上海市金融办对国家出资的市属金融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由上海市金融办根据相关法规和委托监管职责,负责研究制定金融国资监管的具体办法,实施对金融国资的具体监管,同时从战略管理、风险控制、法人治理结构、收入分配政策等方面加强对市属金融企业的协调管理。
三级布局淡化“金控”模式上海市政府一直试图将上海国际集团打造成金融巨头。
2000年,上海市以行政划拨手段,集中全市金融国资30%的股权造就了上海国际集团。上海国际集团目前控股浦发银行、上海证券、上海国际信托公司等,并参股国泰君安、申银万国及上海证券等大批金融企业,各类金融牌照一应俱全。
业内普遍预期,上海国际集团成为惟一的上海金融控股集团,但实际情况是,“上海国际不会是惟一的金融控股集团,而将变身为金融投资集团。”这也意味着,重组不再具体指定某家金融企业作为“金控大佬”,而是希望金融企业自由发挥,“政府给予的是各类政策和资源支持,而不再是一味拉郎配。”《投资者报》通过多方采访了解到,上海金融国资的战略布局将主要分为三个层级渐次展开:第一级是确定金融投资集团;第二级是形成龙头骨干金融企业;第三级是引入国内外金融机构战略重组本地非骨干金融企业。
金融投资集团处于上海金融国资重组生态链的上层,定位为战略控制型集团,确定这一级别在理顺地方金融国资与投资企业的关系,将其打造成为金融国资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平台,目前最有可能成为这一层级的企业是上海国际集团。
“但上海未来金融旗舰不会只是一个的,还会有其他类似上海国际集团的金融企业出现。”海通证券内部人士对《投资者报》表示,浦东不久就会出现一家旗舰类金融集团。
对于重组生态链中层的龙头骨干类金融企业,《意见》明确表示,此类企业将通过IPO、资产置换方式尽快上市,要形成市场化的资本补充机制;通过并购其他金融企业,扩大市场份额;通过综合经营试点,培育金融控股集团。这类企业主要有上海银行、国泰君安等。
而处于下层的非骨干金融企业,最大的可能是由骨干企业并购,或引入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进行战略重组。上海政府采取这一重组模式的深意在于,借这一层次企业的重组,带动国内外金融机构向上海靠近,并逐渐将金融总部或功能性中心转移至沪上。
对此,《意见》也明确表示,要选择部分市属金融企业,与国内外著名金融机构进行战略重组,这有利于改变上海金融短板,要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目前缺少特大型、有影响力的骨干类金融企业,而且国内大型银行的总部都不在上海。通过引入国内外金融战略机构,既可为建立金融中心提前布局,又能将金融控制权牢牢掌握在上海手中。
金浦产业基金“操盘”8月4日,国内首家以金融产业为主要投资对象的产业基金——金浦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揭牌。这是继渤海产业基金、绵阳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中广核产业投资基金、山西能源产业投资基金之后,首家以金融产业为投资方向的产业基金管理公司。公司发起人股东分别是上海国际集团和中金公司,各持50%股权。
该产业基金成立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方式参与中国的金融改革。业内人士认为,该基金选择在上海金融国资改革启动之时成立,并非巧合,而是有意为之,将成为上海金融国资改革的“操盘手”。
作为国内首家以金融产业为主要投资对象的产业基金,该基金将积极参与中国金融产业和其他产业的重组、改制、上市和并购,基金组织形式为有限合伙人,总规模为200亿元。
此次金融国资重组,上海正力促上海国际集团成为“金融投资集团”,作为上海金融国资和地方国有控股金融企业改革的投融资平台,金浦基金管理公司因由上海国际集团牵头成立,在担当重组“操盘手”的角色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阶段六板块公司受益上海金融国资重组主要涉及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期货、基金以及综合类企业七大板块。由于重组从三个层级展开,投资者可遵循三条主线寻投资机会。
第一阶段受益的是可综合类企业,主要是上海国际集团和爱建股份。日前,爱建股份向上海国际集团定向发行约2.14亿股,购买后者持有的上投房产100%股权和通达房产100%股权。本次发行完成后,上海国际集团将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为避免同业竞争,上海国际集团将把与房地产开发有关的资产和业务全部注入上市公司,重组后的爱建股份不会与大股东在房地产开发业务上出现同业竞争;另外,上海国际集团还承诺,将在法律、法规及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争取36个月内完成相关金融业务整合,避免在信托、证券等业务上出现同业竞争。
第二阶段重组重点将是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板块。
银行板板主要以浦东银行和上海银行为整合平台,上海农村商业银行也将加入重组。浦发银行的定位是成为国际一流银行,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优势的现代金融服务企业的目标。上海银行将办成一流的现代城市商业银行,目前该行正在加快推进跨区域发展和上市。
证券板块整合主要以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领衔。国泰君安已制定出5年总体发展战略,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具价值的上市证券控股集团公司。海通证券由于早先上市,目前提出实施证券控股集团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并密切关注金融行业的整合机会。一直有金控梦想的海通证券最终目标是成为金融控股集团,目前已有证券、期货、直投等牌照,一旦拿下信托牌照,无疑将向控股集团靠近一大步。
另外,申银万国、东方证券、上海证券、爱建证券也将受益重组,可能将整合至上述两家券商旗下,或引入海外战略投资者。
而保险板块重组将以中国太保集团为平台。
第三阶段受益的将是信托、基金和期货公司。
信托重组平台主要是上海国际信托、爱建信托。信托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信托业正处在发展较好的一个阶段,信托牌照在市场上十分抢手。据了解,爱建股份将以10.99元/股的价格向上海国际集团增发6369.43万股,所募7亿元资金将用于向爱建信托增资扩股,以使爱建信托逐步取得新的信托业务资质。
基金方面主要受益重组的是富国基金、华安基金;期货重组受益最大的将是海通证券旗下的海通期货。继今年5月公告拟单独出资将资本金由1亿元增资至2亿元之后,目前还在筹划新的增资计划,目标是增至5亿元。若该计划顺利实现,海通期货将超过注册资金3.5亿的中粮期货,成为国内最大的期货公司。
民营资本欲进还难对于此次金融国资重组,尽管上海市政府一再强调要开放式,而且调整了此前将上海国际集团打造成惟一的上海金融控股集团的思路,但政府的有形之手仍在强势介入,民营资本则被拒之门外。
今年上半年,上海市低调地将该市大部分民营高速公路收归国有。而自2006年6月以来,有7000余家民营企业撤离上海。黄亚生在其著作《中国特色资本主义》一书中描述上海政府之前对待资本的不同态度时写到:上海政府对跨国公司大献殷勤,却刻意冷落本地中小企业。
按照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不光要吸引国内的金融机构,也要吸引国外资本和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表示,开放性重组就要对国内外金融机构一视同仁。
尽管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曾说过,对外资和民企进入上海金融国资整合表示欢迎,但民营资本进入金融机构在制度上存在障碍。2005年国务院就发布了“非公经济36条”,原则上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但之后并没有具体操作办法。
对此,上海睿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振宁表示,“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壁垒比外资更高”。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