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魂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百年,清华,教育,历史
  • 发布时间:2011-07-19 13:32
  一笔为数“一千零七十八万五千二百八十六元一角二分”美元的款子;一座距北京城20里外成府村东北的本已废弃多年的园子;一所本只是为留美而建立的预备学校……然而这所因国耻而生的学校深刻影响中国百年现代化进程,它是清华,独一无二的百年清华。

  悠悠百载,求索征程,清华在时代大潮中乘风驭浪,在百年风雨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精神魅力,为祖国培养出了众多的学术大师、兴国英才、治国栋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清华百年校庆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重回母校——清华大学。胡锦涛自1959年至1968年在清华学习、工作和生活了九年的时间,回到母校,胡锦涛不仅参观了学校还亲切会见了老师和同学们。胡锦涛首先来到校史馆参观,对清华大学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对清华大学未来的发展提出殷切希望;随后走进实验室视察,深入了解清华大学前沿科研情况,亲切勉励科研人员奋力攻坚克难;最后他回到水利系看望,与当年的老同学深情忆旧,向在读的大学生真情寄语。

  清华历任著名校长

  一世纪沧桑砥砺

  一百年春华秋实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清华大学历任校长为学校的创立、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清华学堂监督周自齐

  周自齐,山东单县人。1911年2月至1912年1月出任清华学堂监督。1896年赴美留学。曾任清政府驻美公使馆参赞、游美学生监督、外务部左丞左参议,1923年病故于上海。

  周自齐在任清华学堂监督期间,主持考试选派直接留美生三批共180人;主持筹建游美肄业馆(后改名为清华学堂),择定拥有30余公顷的清华园作为校址清华学堂于1911年4月29日正式开学。

  清华学校首位校长唐国安

  唐国安,广东香山县人。1912年4月至1913年8月出任清华学校校长。在任清华学校期间,资送高等科毕业生留美两届共59人;1912年10月呈文外交部,将清华学堂改称清华学校。1913年8月病逝。

  清华大学“终身校长”梅贻琦

  梅贻琦,著名教育家,天津人。于1931年10月至1948年12月出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在他的主持下,清华大学发展为一所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学府。八年抗战期间,梅贻琦仍是清华大学校长,并主持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务。在他任校长的17年里,清华大学得到长足发展,全校设有文、理、工、法、农等5个学院26个系,在校师生2400多人。在他的领导下,清华才得以一跃而跻身于国内名牌大学之列。他的一生仅仅做成了一件事,就是奠定了清华的校格。

  杰出的教育家蒋南翔

  蒋南翔,江苏宜兴人。1952至1966年出任清华大学校长,1956至1966年兼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蒋南翔在清华园度过14个寒暑。如果再算上在清华求学的时光,他73岁的人生中,有25年属于清华。他是清华史上第一位共产党员校长,并长期兼任党委书记。

  清华的第一

  珍藏着一段段历史

  见证着百年的发展

  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大学,呈现在世界面前,这百年里,它有着哪些经历,到现在还可以在校园里找寻到呢?让我们走进清华园,感受一下它的历史沉淀,触摸一下它的历史沧桑。

  清华的第一个校门

  在清华东西主干道中央路北,有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该建筑中间大拱门的两侧各嵌建两根陶立克西式立柱,门楣上书刻有清末要臣那桐的手迹“清华园”三个大字,这便是清华建校之初最早的主校门。因1933年至1934年间校园扩建,先后有了新的大门——西校门和南校门,这座最早的校门就被称之为“二校门”了。

  作为清华象征的二校门,它见证了清华大学伴随祖国命运的转变,见证了清华大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和飞跃;它历春夏秋冬,经风吹雨打,默默地迎来送往每一位清华人。

  清华第一个体育馆

  清华第一个体育馆——西区体育馆,位于校园西北部,清华第一个运动场——西大操场的西侧,是清华早期四大建筑之一。西区体育馆分为前馆和后馆两部分。前馆建于1916-1919年,由墨菲设计,泰来洋行施工,外表采用西方古典形式,馆前有陶立克式花岗岩柱廊;后馆建于1931-1932年,建筑设施与前馆巧妙相接,建筑风格浑然一体。前馆初建时,称“罗斯福纪念馆”,馆外柱廊内还曾嵌有罗斯福(美国总统)的头像和纪念碑文,解放后被作为国耻残迹彻底清除。

  20世纪50年代初期,清华体育馆曾一度成为毛泽东主席冬季游泳的场所。建国伊始,主席日理万机,无暇体育锻炼,但当时中南海只有一个露天游泳池,秋冬季已不适合主席游泳,遍寻北京城,只有清华大学拥有一个安全、清洁、供暖设备齐全的室内游泳池。于是1954年10月以后,毛主席就不定期地在中午12点多或晚上11点以后,“秘密地”来到清华体育馆游泳。这样断断续续持续了一个冬天,直到后来中南海修了室内游泳池为止。

  清华最早的图书馆

  清华园里学子们最向往的地方,现在的图书馆是一个新老建筑完美衔接的楼群,其老馆之东翼即是清华最早的图书馆。图书馆建于1916-1919年间,费用17.5万元,建筑面积2114.4平方米。由美国建筑师墨菲设计,全部照欧美新式避火法建造。结构分上下两层,下层是办公室,同各教员预备室;上层是阅览室两大间,分中西二部,同时可坐220余人。馆后为藏书库,分三层,每层列架数十,可容书十万有余。

  图书馆于1930-1931年间又进行了扩建,为老馆之中部大厅和西翼。由杨廷宝(在建筑界与梁思成一起被誉为“南杨北梁”)设计,建筑面积5588.56平方米。扩建部分与原有者浑然一体,被公认为扩建工程中的杰作。改革开放后图书馆又有新的发展,紧接老馆以西建设了新馆。新馆建于1988-1991年间,由关肇邺、叶茂煦教授设计,建筑面积20120平方米。新馆与旧馆风格和谐统一,曾获“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和北京“九十年代十大建筑”等多项殊荣。

  清华第一个办公场所

  1909年清政府在京设游美学务处,1911年2月,游美学务处与肄业馆(后改称清华学堂)迁入清华园,办公场所由史家胡同迁到了清华园中的工字厅。工字厅成为游美学务处和清华学堂最早的行政办公场所和教职员宿舍,因此被当时的外籍教员称为“yamen”(衙门)。

  工字厅原称“工字殿”,始建于1762年,以它为主体的一组清代皇室园林即是最早的“清华园”,距今已有近250年的历史。工字厅所在地属当时清康熙帝的行宫熙春园的东半部,熙春园的建园时间约与圆明园同。清华园初建时有两道宫门,其大宫门在现今的停车场偏东一带,二宫门即今天的“工字厅”大门。工字厅是清华园的主体建筑,园内有前后两个大殿,因此两殿中间以短廊相接,俯视恰似一个“工”字而得名。

  打开工字厅后厅北面的厅门,可见一脉青山、一池秀水、一塘碧荷、两座古亭。这正是校友们常与颐和园的“谐趣园”媲美的、称为园中园的“水木清华”,其出自晋人谢混的诗句“水木湛清华”。厅门外上方正额“水木清华”四字,传说是康熙帝御墨;两旁朱漆圆柱悬有清咸、同、光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撰书的名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清华第一批校友纪念物

  美丽的清华园绿草如茵、树木葱茏,她哺育了万千清华学子;学子们把清华园比作母亲,深深地眷念她。

  在大礼堂前草坪南端、清华学堂与第二教学楼之间,伫立着1920级同学毕业时献给母校的纪念物——日晷。日晷仪由同学们集资建造,摆放在高等科教室(即清华学堂)前的草坪上。它可供同学们上下课守时的参考,同时亦含有惜阴、即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意思。

  在红墙灰瓦的图书馆新馆处,庭园中央有一池碧水,池内树立着一座样式古朴的铜质喷水塔。其基托下面雕刻有“Class1922”字样,这就是1922(壬戌)级校友毕业时献给母校的纪念物。

  清华园内第一批入校女生

  清华园内第一批入校女生,是从1928年,清华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时开始的。初招女生时,清华尚未有专门的女生宿舍。故把古月堂暂时作为女生宿舍。古月堂与工字厅的西院毗邻,是一处独立的小庭院,建于清道光二年前后。初建时古月堂是园主的专用书房,清华建校后做过教师宿舍,梁启超、朱自清等都曾在这里居住。1928年古月堂改作女生宿舍后,迎来了学校首批入校女生。1932年,学校专用的女生宿舍建成,也就是如今位于原近春园与清华园交界线上的静斋。

  华北地区最早获得解放的大学

  1949年1月10日下午2时,清华大学从反动派手里解放出来,变成人民的大学,是清华历史上的新纪元。这一时刻,来之不易。1948年12月13日,解放军到达北平西郊。当时,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在得知清华园一带遭炮击的消息后,于15日凌晨加急电令亲笔指示:“请你们通知部队注意保护清华、燕京等学校及名胜古迹等。”之后,毛主席又两次来电,重申这一指示。为此,解放军在这些地区作战一律不用炮击,而用步枪、刺刀和手榴弹同敌人展开了近战和肉搏,许多战士献出了鲜血和生命。15日解放军进驻海淀镇,清华园获得解放。清华大学成为华北地区最早获得解放的高校。

  从此,清华大学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清华踏上了新的征程。

  文、图片提供/陆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