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轻言抄底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 关键字:市场,分析,资金,市盈率
  • 发布时间:2011-08-02 09:34
  市场的波动本质,反映了市场内外的综合合力。熟知波动分析者,虽不知道某一结构会发生什么事,但结构细节先于形态细节发出的警告,寓示着一定会有事情发生。本身波动研习者,研习波动的目的并不在于预测市场,而是以波动对市场的理解,进行操作策略规划。而波动分析本身,既有预测功能也有操作策略规划功能。

  我从事专栏证券分析评论已经十余年,开始可能真是个评论者,但并不表明我会始终以评论为生。严格意义上讲,我既是一个评论者,又是一个合格的交易者。交易者与分析者的思维,在实际临盘时经常会发生矛盾。坦率地讲,这是我2005年之前投资收效甚微的根本原因。

  很多人以为分析市场与市场交易有着极大的关联,市场分析准确,就一定可以回避掉风险并获得大利。或许在2007年以前,市场流通市值还不那么大时的确是这样。而自2009年以后,市场的格局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仅仅靠分析出指数的波动就能获大利的时代,可以说已经过去。所以,即使分析指数的波动再准,不参与期指的交易也难于在市场的交易中获得大利。

  就我个人认为,中国证券市场虽然有种种不令人满意的现象存在,但事实上这还是很容易获利的市场。关键的问题不在指数波动分析,而在于你如何在充满假象的市场中,寻找出真正有投资价值的标的。这也就是我们一直向弱势群体所推崇的,跟随社会发展洪流,做由社会发展洪流推动上涨的股票。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忽略指数专注于个股的投资。

  我个人以为,分析指数是一回事,交易又是另一回事。而我们很多普通投资人不具备上述能力,每个个人投资者的角色既是分析师也是交易师。因此,指数环境的考量,往往是众多普通投资人考量的第一要素。

  十多年的评论,总在正确与错误之间波动。所幸过去6年,正确的要比错误多很多;过去3年,则鲜有原则性错误。很多次想放弃这样的评论,这对我个人交易已经是意义不大的东西。但是,这评论如今却已经不是我个人的事。所以,尽管很多人讨厌我的评论,我还得写下去。

  上周我们说到,市场若以上证指数2750点为参照点,那么,当该指数击破这个点之后,可能引发恐慌下跌。这并非我个人之力,引起恐慌下跌有外部因素,也有市场本身的问题。动车事故,引发全社会的反思,这种力量当然要反映到市场上,从而加剧了短期波动。但我们仅从市场本身讲,2825士5点区域难以逾越,其后心理支撑点位2750被击破,市场的恐慌盘与市值管理型机构的止损盘形成共振,当然就会出现单日较大级别的下行。而预期这种事的发生,我们是从指数的波动结构本身发现的,并提前发出了警示。

  此前我们从宏观的资金供给已经得出结论,在2009年之后市场流通市值急剧增大后,市场的供给资金受到宏观调控的影响呈萎缩状,市场不再有等级别的资金量推动,这个市场是很难出现预期中的牛市。从4月中旬市场进入中观层面结构的下行段,即使是6月20日之后的指数反弹,我们仍然没有看到市场的增量资金进入。而公、私募资金总量也出现了一定变化,公募基金总量在下降,私募资金问题虽有增加,但仍然抵不上公募总量下降的份额。更重要的是,银行与信托业理财产品的问题爆增,社会金融资本向其迁徙的量,至今已经超过8万亿。这是市场缺乏资金的根本原因,也是市场无法出现牛市的主要原因。这并不表明市场没有投资价值,而是市场在资金总量不足时,总是选择更为合理的走向。

  对于不做短线交易的主流分析者,看待市场的走势却是另一种样子。他们的观念中,只有估值与数据,全然不考量市场状态发生的变化。就我个人理解的市场,当下已经与过去完全不同。机械地以历史上市场的平均市盈率或者平均股价波动说事,可能落入另一个误区。目前看,最明显的误区就是在对处于历史相对低市盈率区,蓝筹股的估值分歧。而从2009年市场的流通市值增大之后,没有将这一变量考虑进去显然是很不合适的。

  在当年市场未进入全流通时,由于筹码相对于资金的稀缺性,中国A股的投资人给予它们的市场定位相对较高,市场的平均市盈之高限区大约在65-70倍之间,而绩优蓝筹股的低限区则在12-15倍市盈之间。所以,在忽略市场流通市值变化这个变量之后,很多人会认为,目前的大盘蓝筹股已经很具有投资价值。但是,我们如果横向比较海外成熟市场,你会发现它们的同类股平均市盈率要比A股低得多。

  证券市场自1990年末开始以来,至今也有21年,怎么说也是个走向成熟的市场,它不可能永远保持过去那种齐涨共跌的状态。而从目前的宏观经济看,很明显中国是处于一个产业结构转型期,市场本身也处于一个新旧观念的交替期。且不说投资理念上的变化,就是市场本身也有新旧势力博弈的交替。因此,依然以过去市场的估值体系对现有市场作分析,出现失误的可能性就要加大。

  事实上,起于2009年8月以后的调整,已经是一个市场估值体系重建的过程,它是实体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向市场本身的投射。如果不认清这一转变,则会在未来的持股决策上出现重大的偏差。坚持过去固有的估值体系,将意味着在未来的行情中,可能会遭遇仅获得市场的指数波动同步的平均利润,而不在可能获取超越市场平均利润的暴利。简而言之,就是将资金投向了未来将出现逐步衰弱的产业,是不会有好的收益。尽管它们现在的业绩看起来依然还算好看,但它们背后的ROE(净资产收益率)增长水平却是在下降的,尤其在中国政府决定放弃低质量高增速时代。

  为什么我们在这批蓝筹股已经处于低市盈区是仍然不看好它们?原因不仅仅是上面说所的ROE水平下降的问题。这其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批蓝筹股,很多是带有融券做空功能的标的物。如果全社会实业处于良性上升循环,一切都没有问题。但现在却不是这样,银根紧缩是个事实,市场的资金外流也是个事实。虽然这些问题实际上并不会造成中国经济的硬着陆,但是悲观的预期如果不断发酵,仍然会引起市场本身处于一种恐慌之中。由于中国地产金融过去十年来已经将资产泡沫吹大,我们姑且不去论它背后那些食利链造成的原因,仅从这种粗犷式低质量高速增长的不可持续性讲,这一页终将是要被翻过去。我们4月份就提出,地产企业的还款高峰大约在6到12个月内会出现。如果是6个月,这个高峰期将出现在今年10月份。从另一方面讲,四万亿刺激经济政策,大约是在2008年10月份开始出现大幅增量信贷,以三年还债期,也是到今年10月将遇到地方债还款高峰。由于上述原因,我们从去年末开始,对今年的市场总体预期就是不乐观的。至少,在解决大量还款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前,这个市场是难于出现臆想中的牛市。

  我们注意到目前主流机构,给予市场权重最大的群体金融股以很高的预期,但是,它们的走势却是让人有点失望。其市场逻辑很简单,在预期不良的情况下,如果真要起行情,你不能仅仅靠卖方分析师吆喝,买方必须用真金白银把股价拱起来,让市场的信心提升。但事实上,我们从市场的走势仍然看不到这样的现象。这或者表明买方市场的分析师们本身也难于看好卖方的逻辑,并不愿意出手真实做多。从银行部门所获得的信息表明,目前社会的资金流向是银行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证券市场的公募基金几乎卖不动。从另一个层面也表明,主流机构本身也处于资金外援不足的状态。

  周五银行股的盘中异动,我想大约是两个原因:原因之一是主流机构月末做市值;原因之二则可能是月末与融券做空盘对赌。就我对银行股群体的观察,除民生银行是回补下方缺口后的反拉,大多数银行股均是在做天花板下的反弹行情。而龙头中信银行上方密集区下沿就在不足周五高点的5%处,招商行甚至还不如此空间。因此,我个人判定这只是权重金融股的一次佯攻,其本身并无趋势逆转的可能。所以,希望普通投资人不要为此所惑,市场的总体下行结构还没有走完。如果你真是只按上证的波动操作,那么现在肯定还没有到你抄底的时候。

  莫大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