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真空期”下的缠斗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 关键字:八月,真空期,短期
  • 发布时间:2011-08-02 09:47
  从日程上看,下一阶段(8月份)政策步入“真空期”。无论国内政策,还是海外政局都面临真空。我认为,在没有突发事件的前提下,政策预期对于八月份市场的影响将减小。预期层面的走向,由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趋势所产生的“联想”影响较大。

  下一个观察时点或在8月9日前后,当日将公布中国PPI、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目前来看,全球经济处于“上下两难”阶段,后续经济数据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故而,超前预判存在较大的概率风险。A股方面,我的判断是,市场出现“试错”走势的可能性颇大,即出现缓步上升或缓步下跌的持续趋势。窄幅区间震荡的概率不高。八月上旬走势尤为重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一个阶段的主要趋势。

  从智能系统监测来看,下半年指数波动的风险敞口明显大于上半年,从过去四年的历史数据可以清晰看到这一点。

  资金面上,我认为,短期资金层面的趋紧与上述市场的异常现象存在联系。不排除资金层面的短期变化是当前股市出现急速下跌的主要原因。

  据观察,短期内,货币市场流动性再次趋紧与股市下跌保持一致。从智能系统监测来看,新增资金流量提前一周出现回落。无论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还是股市,都是出现了异常现象———回购利率再次飙升;国债收益率创下2月份以来新高;城投债遭到连续抛售,铁道部短期融资流标;股市出现连续数日的下跌。所有这些现象都发生在过去一周。

  如果“短期资金层面的趋紧与上述市场的异常现象存在联系”这个假设成立,随着央行主动净投放的力度加大,预期之中的下半年信贷投放“正常化”,短中期资金面都将趋于乐观,那么股市进一步下跌的空间理应有限。

  预期层面上,政策回归“中性”预期受到抑制,市场观望气氛浓厚。7月22日政治局会议并未成为事件性“催化剂”,原因在于:其一,通胀特别是价格管控,依然是当前政策首要目标,并未传递出如6月末温总理在英国《金融时报》撰稿中对于通胀形势的乐观语风。其二,转型意图依然坚决,并未受到月度PMI持续下滑的影响。其三,货币政策退居“辅助地位”是亮点,但成色有限,不构成转向依据。结合诸多卖方机构点评来看,政策“转向”、“中性”言论大幅降温,预期层面向“观望”回归。更多“期待”转向中期业绩预期,结构性行情论调再次成为主流。

  预期层面所蕴藏的风险基本解除。随着市场趋势转弱,投资人再度陷入不确定风险的困扰。

  以上所有分析,存在一个潜在前提———即美债上限问题所引发的市场波动将在8月2日之后,不再影响市场。无论违约或不违约,8月2日以后大部分可选项就会被滤掉,不确定性减少,风险降低。

  另一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7·23”动车事故。8月宏观展望中,我认为,可以不需要考虑本次事故的后续影响。这件事可以看作中国版的“9·11事件”。当然,我指的是从金融市场所受影响的角度。

  “9·11事件”发生后,为挽救市场信心,避免对经济复苏产生不利影响,美联储和美国证监会公布了一系列的紧急措施。道琼斯指数在2001年9月17日第一天开盘后暴跌7.1%,但一周后就迅速触底回升,到10月份就基本回到了“9·11事件”之前的水平,基本上消除了事件对股市的短期影响。

  客观来说,本次“7·23事故”对于A股市场的冲击远小于美国“9·11事件”。我们看到的是航空股大幅上涨,高铁股大幅下跌。指数在出现单日大跌之后,即出现快速缩量。

  请注意,没有看到任何政策干预措施的前提下,市场出现这样的短期趋势。这意味着,投资人的恐慌相对有限,市场可能比我们预期的要强!我个人认为,这一点很重要。

  从群体性行为分析的角度,受突发事件产生的强烈恐慌、愤怒的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一周到两周,随后递减。所以,按时间推算,本次“7·23事故”对于A股市场的影响,到了8月上旬将被完全消化。而由目前的观察来看,可能恢复的状态要早于预期。

  程凯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