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院摩托败家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 关键字:摩托罗拉,GSM,IBM,CEO
  • 发布时间:2011-08-24 08:54
  摩托罗拉,是一家曾经集所有成功要素于一身、让很多成功公司可望而不可及的公司,一家强大到看似没有理由失败的公司。然而,在距百年老店仅十几年之遥时,摩托罗拉的企业发展史已经画上了句号。

  富不过三代

  1928年,保罗·高尔文和弟弟在芝加哥创立了高尔文制造公司(1947 年更名为摩托罗拉)。1930 年,公司开始生产车载收音机和警用收音机,步入无线通信领域。从某种程度上说,摩托罗拉的历史可以说是无线通信的历史。

  伴随着无线通信产业的高速发展及企业自身的不断创新,摩托罗拉积累了殷实的家底。1995年,在财富500 强中,摩托罗拉位列全美第24 大公司,只有AT&T和IBM 两家IT 企业排在它的前面。

  曾经,摩托罗拉不乏创新,它在全球率先推出的产品有:便携式晶体管电视(1960 年)、商用功率晶体管(1955 年)、平面直角彩管(1963 年)、第一代移动电话(即大哥大,1983年)、32位微处理器(1984年)、数字高清电视标准(1990 年)、GSM 手机(1991 年)、具有网页浏览和电子邮件功能的智能手机(1999 年)以及包括寻呼机在内的其他多项无线通信产品。

  摩托罗拉也不乏管理和生产创新,它在质量管理上发明了六西格玛体系(1986 年),在制造上从里根总统手上接过了第一个美国国家质量大奖(1988年)。

  摩托罗拉拥有全球最好的企业大学,每年在员工培训上的投入高达上亿美元。

  1997年,保罗·高尔文的孙子克里斯蒂·高尔文出任这个家族企业的CEO,两年后又兼任董事长。然而,很不幸,互联网泡沫的破灭让他赶上了。摩托罗拉也因此每况愈下,走上了变卖家产的下坡路。2000年,摩托罗拉将政府业务卖给了通用动力;同年,耗资高达50多亿美元、以摩托罗拉为主组建的铱星公司破产后以2500 万美元贱卖;2003 年,摩托罗拉将半导体业务分拆,成立飞思卡尔公司;2006 年,卖掉汽车电子业务。

  今天,摩托罗拉移动终于将自己也裸捐出去。

  由于今年年初摩托罗拉分拆后,其品牌和技术全部归属摩托罗拉移动,因此,摩托罗拉移动被谷歌收购后,摩托罗拉这一公司品牌便成为谷歌的囊中之物。

  擦肩而过的良机

  在企业发展历程中,摩托罗拉有机会成为软件领域的新锐、个人电脑厂商甚至全球半导体的老大。其中,尤以坐失成为全球最大的CPU厂商的机会最为可惜。

  当今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厂商英特尔,在CPU 业务发展初期一直蒙在摩托罗拉阴影中,英特尔1974年推出的8085 性能不如摩托罗拉同年推出的6800,1979 年推出的后来用于IBM PC 的8088 性能也不如摩托罗拉推出的68000,甚至到了1984 年,摩托罗拉领先英特尔两年推出全球首款32 位CPU,直到1990 年,摩托罗拉还是美国最大的半导体厂商。

  IBM 在研发PC时,最初考虑采用性能更好的摩托罗拉6800 CPU,但因为摩托罗拉的半导体产品经常延期交货,货源上难以保证,IBM 只好对其放弃。当时,市面上还有Zilog 公司的Z8000 可供选择,但英特尔最终被IBM 选中,得益于英特尔发起的冲击计划。冲击计划是英特尔为对抗摩托罗拉68000 而制定的市场拓展计划,该计划避而不谈CPU 性能,而宣传英特尔在技术支持和客户服务上的优势。

  到了1991 年,IBM、苹果和摩托罗拉组成PowerPC联盟,旨在搭建一个开放的基于PowerPC 的软硬件系统平台,以此来与英特尔竞争。该平台由IBM提供基于RISC(精简指令集)CPU架构,摩托罗拉负责生产,苹果将率先采用PowerPC。

  相比PC平台上使用的CISC(复杂指令集),RISC指令数更少,且指令长度一致,从而有利于降低CPU的复杂性,而超标量特性有利于提高芯片运算性能。因此,英特尔早在1989年也发布了RISC CPU i860,以防不测。

  然而,摩托罗拉延时交货的坏习惯再一次显现出来,它生产的PowerPC 主频总也上不去,无法按照已公布的产品线路图交货,在当时频率为王的时代,这是致命的。无奈之下,IBM 只得把生产的活儿揽过去,直接给苹果供货。伴随着苹果将其电脑从68000家族迁移到PowerPC 平台,摩托罗拉在通用CPU市场上已经难有作为了。与此同时,英特尔也长舒一口气,终止了RISC芯片的发展计划。

  在PowerPC 联盟蜜月期间,摩托罗拉获得苹果许可,生产基于PowerPC 的Macintosh兼容机,但是好景不长,据说1997 年乔布斯重返苹果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取消Macintosh兼容机的授权,摩托罗拉成为计算机厂商的梦想破灭了。

  在PowerPC 结盟初期,有机会走进摩托罗拉(香港)半导体公司的人,抬头就会发现,天花板上挂满了宣传摩托罗拉战略转型计划的小彩旗。摩托罗拉计划在8年内,分三步将自己转变成一个纯软件企业。到了1998 年,摩托罗拉在北京发布慧笔手写系统时,本报记者在专访慧笔所在的Lexicus 分部总经理Ronjon Nag 博士时,特意问到该计划的进展,Nag博士回答说:目前为止,摩托罗拉独立的软件业务还只是他所负责的部门。最终,这个摩托罗拉在1993 年收购的手写识别业务又被卖给了台湾的莱思康公司,摩托罗拉自然也没有蝶化为独立软件商。

  摩托罗拉的业务拓展尝试还包括电视业务。在放弃电视业务29年之后,摩托罗拉2003 年期望借助数字电视重返电视领域,最终不了了之。

  为什么会败

  在传统手机厂商中,摩托罗拉是最没有理由失败的。因为摩托罗拉有着诺基亚、爱立信等传统手机厂商所羡慕的强大的半导体业务。然而,包括摩托罗拉在内的传统手机厂商最终也败在了半导体技术的进步上。

  遥想当年,摩托罗拉1983年推出的大哥大手机开启了移动通信时代,1991 年又推出全球首个GSM 手机,从而把手机用户从基于模拟技术的第一代移动蜂窝通信带入基于数字技术的第二代移动蜂窝通信。

  在模拟电子技术中,提高通话语音的清晰度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而在数字技术中,话音的清晰度跟传输距离没有关系。尽管摩托罗拉已经第一个做出了GSM 手机,但是由于大哥大在市场上的强势,该部门的人根本听不进GSM 部门的建议,仍在全力以赴地改进大哥大的通话清晰度。结果,诺基亚凭借GSM 手机钻了摩托罗拉的空子,成为手机市场新的盟主。

  摩托罗拉的决策者完全可以通过GSM 或者半导体部门及时做出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转型的决策,然而,官僚作风和固步自封使得摩托罗拉在成为技术上领先者的同时,也成为市场上的失败者。

  无独有偶,摩尔定律的发展使得芯片集成度不断提高,这意味着更多功能可以被装进一个芯片中,这大大降低了手机硬件复杂度,手机厂商依靠硬件复杂度建立起的市场屏障将会消失殆尽。事实上,正是借助联发科的手机套片,山寨才胆敢跟诺基亚、摩托罗拉面对面叫板。因此,手机厂商在硬件上唯有转向外观设计。

  不知道摩托罗拉半导体部门说了没有,手机部门听了没有。

  2007年8月,摩托罗拉在上海举行盛大仪式,庆贺RAZR V3 手机创造了销量超过1 亿部的记录。然而,这种天量说明摩托罗拉对于手机所具有的时尚属性尚未认清,巅峰之后,摩托罗拉手机销量急剧下滑。

  这些年,摩托罗拉手机从自有平台跳到塞班,又跳到Linux,再全面倒向Java,再拥抱Windows,最终全面转向Android,就算研发人员吃得消,生态系统也跟不上这种机会主义者的节奏。

  而最令人扼腕的是,在移动互联网和3G时代,当计算技术已经颠覆语音技术成为通信主流,苹果、谷歌、微软、英特尔、惠普等计算厂商瓜分了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后,较之其他厂商更具计算基因的摩托罗拉反倒先于其他传统手机巨头倒下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