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网络科技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十二五,信息化,网络技术,互联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8-24 09:53
着眼于“十二五‘”发展,必须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统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五化”关系,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着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网络科技为重中之重
笔者认为袁野十二五冶期间信息网络产业的发展和应用方向是院传输尧融合和安全遥无论是IPv6尧云计算袁还是三网融合尧物联网等应用袁只有用不断创新的技术去迎合尧服务用户袁才能获得长足发展袁在行业内走得更远遥“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着力建设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网络基础设施,发展和壮大信息网络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将加快光纤网络、以IPv6为主的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三网融合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宽带、融合、泛在、安全、云计算等新一代通信基础设施。我国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遇。“十二五”期间,网络技术方面,则向宽带、无线、智能以及超高速系统、超大容量方向发展,发展数字内容产业,推广行业智能化应用,推进三网融合取得实质进展,信息网络产业不断壮大。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融合发展将重构全球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实现多网络、多行业、多应用的集成和协同,将深刻改变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催生出如数字家庭等新的产业。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只有通过改革开放,只有大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才能应对风险、抓住新的发展机遇。要通过发展方式的转变,业务的转型和创新来获得更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中国比任何时候更需要节约成本、降低风险、提高效率、改革业务模式。而信息化将成为实现以上目标的重要手段。转变发展方式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只有通过信息化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模式转型,以更大力度推动两化融合和改革创新,才能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向更合理化方向演进,推动更加高效有序、更加开放、有利于发展方式转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的形成。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这需以信息化为抓手,促进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工贸易升级,积极创造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这一过程既包括主导产业的更替及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内在价值提升,也包括新兴产业的兴起。在这一过程中信息化将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兴领域,增强内生增长动力”中的作用。去年10月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指引我国各部门各地区以及广大企业紧密跟踪、掌握国际化领先技术,加大对新技术的研发力度,进一步完善新型产业的产业链建设。
细分野十二五冶信息化发展目标笔者认为围绕野十二五冶期间信息化的发展目标袁许多部门和专家都提出了很好的设想袁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袁应着力促进两化深度融合水平显著提高袁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袁信息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袁显著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遥21世纪10年来的历史证明,信息化仍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重点,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产业发展的高度和速度、信息化融合渗透社会经济的深度和广度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许多专家预言,新一轮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正处于重大突破的前夜,综合国力竞争正向信息化聚焦,集成应用正在成为更高层次创新的重要方向。
我国信息化已经进入到一个融合渗透、综合集成的新阶段,正在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下一代网络、物联网、新型显示器件、数字视听、半导体照明等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其未来发展的前景为大家所看好。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持编制的《“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深刻地分析了当前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背景,对新时期信息化特别是企业信息化作了重要部署。
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化领域竞争空前激烈,发达国家抢先布局,力图巩固信息掌控优势,把信息化作为后危机时代国家竞争优势的制高点,围绕信息控制的国际斗争空前激烈,网络空间成为各国争相角逐的战略领域,维护国家在网络空间的安全和利益成为信息时代世界各国的重大战略抉择。信息网络正在向泛在、宽带、融合、智能方向演进,信息网络在多个领域演进换代,成为产业创新的平台和推进变革的关键力量。
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对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更高、更强烈、更迫切的需求,我国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诸如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支持贡献率亟待进一步提高,对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不足,信息化发展机制和环境有待改善,网络、技术、产业与应用发展缺乏统筹协调,信息技术推动发展方式转型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信息基础设施难以满足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亟待增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一些领域低水平重复建设仍然存在,信息化高端人才储备不足,国民信息素质亟待提升,数字鸿沟有所扩大。
“十二五”期间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具体又可以细分为:初步建成下一代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跃上新台阶;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服务体系日臻完善,社会事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而实现这些目标的核心之一是大力推进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因为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和最主要的发展要素。
围绕企业信息化必须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一批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以工程大力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全面渗透,实现制造业向综合集成和协同创新方向转变,大力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积极促进节能降耗减排治污,逐步完善两化深度融合服务支撑体系。要通过信息化重大工程进一步促进战略性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特别是要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构建智能化交通运输体系,实施智能水利工程。要进一步明确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方向,推动新一轮产业革命。力争在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汽车电子、“三网融合”等领域集中力量,加强攻关,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同时还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大幅度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传统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此外还要利用信息化促进降低能耗、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两化深度融合的四项原则
笔者认为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袁必须坚持如下四项基本原则院坚持从国情出发袁因地制宜袁把信息化作为解决现实紧迫问题和发展难题的重要手段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各领域作用曰坚持把发展信息服务业作为重点袁推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曰坚持引进消化先进技术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袁逐步增强信息化的自主装备能力曰必须坚持优先抓好人才战略袁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技能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新时期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的核心。但是必须看到,两化深度融合是一场深刻变革。当前要进一步完善两化深度融合的宏观环境,特别是要进一步提高对两化深度融合的认识。两化深度融合与两化融合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的,是两化融合进程的延续和不断深化,也是两化融合的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两化深度融合的目的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核心是实现信息化综合集成、推动持续创新,创造出新的业务模式和产业发展形态,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产生更加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还要进一步深化对两化融合的认识,深度融合意味着工业化和信息化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实现产业链的体系对接,实现供应链和价值链的优化与创新。只有通过深度融合,才能产生新的工业技术、工业产品、业务模式、新的生产工具(装备)、数字企业、新的管理理念、新的资源配置方式(信息资源)、新型产业形态等。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推进信息化与产业体系、工业体系融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要进一步认识到,两化融合是信息技术和产业本身创新的动力源泉,两化融合的本质是创新发展。因此新时期要不断丰富两化融合的内容,就是推进信息技术、信息产品、信息资源、信息化标准等信息化要素,在工业技术、工业装备、工业管理、工业基础设施、工业市场环境等各个层面的渗透与融合,形成新型的企业经营模式和组织形态,形成新型的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升工业能力和工业素质,推进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现代工业体系。
同时,必须看到两化融合是一个双向
过程,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两化融合”本质上是一个需求(主要是工业化的需求)牵引、技术(主要是信息技术)驱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同的主体(如政府、大型制造企业、中小制造企业、IT企业、服务企业、科研机构等),这些主体具有不同的重要性、起不同的作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带动性极强,可以通过大力推进“两化融合”进程,带动其他领域的信息化。
当前要认真总结我国两化融合的基本经验,要坚持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正确处理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长远规划,持续推进。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宁家骏
……
网络科技为重中之重
笔者认为袁野十二五冶期间信息网络产业的发展和应用方向是院传输尧融合和安全遥无论是IPv6尧云计算袁还是三网融合尧物联网等应用袁只有用不断创新的技术去迎合尧服务用户袁才能获得长足发展袁在行业内走得更远遥“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着力建设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网络基础设施,发展和壮大信息网络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将加快光纤网络、以IPv6为主的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三网融合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宽带、融合、泛在、安全、云计算等新一代通信基础设施。我国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遇。“十二五”期间,网络技术方面,则向宽带、无线、智能以及超高速系统、超大容量方向发展,发展数字内容产业,推广行业智能化应用,推进三网融合取得实质进展,信息网络产业不断壮大。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融合发展将重构全球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实现多网络、多行业、多应用的集成和协同,将深刻改变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催生出如数字家庭等新的产业。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只有通过改革开放,只有大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才能应对风险、抓住新的发展机遇。要通过发展方式的转变,业务的转型和创新来获得更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中国比任何时候更需要节约成本、降低风险、提高效率、改革业务模式。而信息化将成为实现以上目标的重要手段。转变发展方式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只有通过信息化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模式转型,以更大力度推动两化融合和改革创新,才能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向更合理化方向演进,推动更加高效有序、更加开放、有利于发展方式转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的形成。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这需以信息化为抓手,促进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工贸易升级,积极创造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这一过程既包括主导产业的更替及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内在价值提升,也包括新兴产业的兴起。在这一过程中信息化将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兴领域,增强内生增长动力”中的作用。去年10月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指引我国各部门各地区以及广大企业紧密跟踪、掌握国际化领先技术,加大对新技术的研发力度,进一步完善新型产业的产业链建设。
细分野十二五冶信息化发展目标笔者认为围绕野十二五冶期间信息化的发展目标袁许多部门和专家都提出了很好的设想袁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袁应着力促进两化深度融合水平显著提高袁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袁信息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袁显著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遥21世纪10年来的历史证明,信息化仍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重点,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产业发展的高度和速度、信息化融合渗透社会经济的深度和广度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许多专家预言,新一轮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正处于重大突破的前夜,综合国力竞争正向信息化聚焦,集成应用正在成为更高层次创新的重要方向。
我国信息化已经进入到一个融合渗透、综合集成的新阶段,正在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下一代网络、物联网、新型显示器件、数字视听、半导体照明等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其未来发展的前景为大家所看好。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持编制的《“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深刻地分析了当前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背景,对新时期信息化特别是企业信息化作了重要部署。
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化领域竞争空前激烈,发达国家抢先布局,力图巩固信息掌控优势,把信息化作为后危机时代国家竞争优势的制高点,围绕信息控制的国际斗争空前激烈,网络空间成为各国争相角逐的战略领域,维护国家在网络空间的安全和利益成为信息时代世界各国的重大战略抉择。信息网络正在向泛在、宽带、融合、智能方向演进,信息网络在多个领域演进换代,成为产业创新的平台和推进变革的关键力量。
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对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更高、更强烈、更迫切的需求,我国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诸如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支持贡献率亟待进一步提高,对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不足,信息化发展机制和环境有待改善,网络、技术、产业与应用发展缺乏统筹协调,信息技术推动发展方式转型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信息基础设施难以满足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亟待增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一些领域低水平重复建设仍然存在,信息化高端人才储备不足,国民信息素质亟待提升,数字鸿沟有所扩大。
“十二五”期间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具体又可以细分为:初步建成下一代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跃上新台阶;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服务体系日臻完善,社会事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而实现这些目标的核心之一是大力推进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因为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和最主要的发展要素。
围绕企业信息化必须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一批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以工程大力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全面渗透,实现制造业向综合集成和协同创新方向转变,大力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积极促进节能降耗减排治污,逐步完善两化深度融合服务支撑体系。要通过信息化重大工程进一步促进战略性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特别是要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构建智能化交通运输体系,实施智能水利工程。要进一步明确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方向,推动新一轮产业革命。力争在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汽车电子、“三网融合”等领域集中力量,加强攻关,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同时还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大幅度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传统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此外还要利用信息化促进降低能耗、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两化深度融合的四项原则
笔者认为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袁必须坚持如下四项基本原则院坚持从国情出发袁因地制宜袁把信息化作为解决现实紧迫问题和发展难题的重要手段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各领域作用曰坚持把发展信息服务业作为重点袁推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曰坚持引进消化先进技术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袁逐步增强信息化的自主装备能力曰必须坚持优先抓好人才战略袁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技能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新时期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的核心。但是必须看到,两化深度融合是一场深刻变革。当前要进一步完善两化深度融合的宏观环境,特别是要进一步提高对两化深度融合的认识。两化深度融合与两化融合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的,是两化融合进程的延续和不断深化,也是两化融合的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两化深度融合的目的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核心是实现信息化综合集成、推动持续创新,创造出新的业务模式和产业发展形态,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产生更加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还要进一步深化对两化融合的认识,深度融合意味着工业化和信息化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实现产业链的体系对接,实现供应链和价值链的优化与创新。只有通过深度融合,才能产生新的工业技术、工业产品、业务模式、新的生产工具(装备)、数字企业、新的管理理念、新的资源配置方式(信息资源)、新型产业形态等。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推进信息化与产业体系、工业体系融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要进一步认识到,两化融合是信息技术和产业本身创新的动力源泉,两化融合的本质是创新发展。因此新时期要不断丰富两化融合的内容,就是推进信息技术、信息产品、信息资源、信息化标准等信息化要素,在工业技术、工业装备、工业管理、工业基础设施、工业市场环境等各个层面的渗透与融合,形成新型的企业经营模式和组织形态,形成新型的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升工业能力和工业素质,推进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现代工业体系。
同时,必须看到两化融合是一个双向
过程,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两化融合”本质上是一个需求(主要是工业化的需求)牵引、技术(主要是信息技术)驱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同的主体(如政府、大型制造企业、中小制造企业、IT企业、服务企业、科研机构等),这些主体具有不同的重要性、起不同的作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带动性极强,可以通过大力推进“两化融合”进程,带动其他领域的信息化。
当前要认真总结我国两化融合的基本经验,要坚持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正确处理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长远规划,持续推进。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宁家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