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先进应用建设智慧城市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电子商务,领域,城市建设,十二五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8-24 09:26
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加快高科技信息技术在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渗透和融合,信息产业获得突飞猛进发展,在多个领域走在了全国前列。连续4年,宁波信息产业实现产值达千亿元以上,其中软件产业年增长率在40%以上,增速位列浙江省第一位。宁波市在信息化方面获得的各项称号有:国家城市信息化试点城市、国家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国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城市、国家金卡工程试点城市、国家有线数字电视试点城市、国家城市公共服务信息化试点城市……
2011年9月2日至4日,浙江省宁波市“首届中国(宁波)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简称智博会)将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智博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科学院和宁波市人民政府等八个单位联合主办,这是宁波市大型活动中国家部委支持最多、规格最高的博览会之一。
宁波市通过举办国际性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集中展示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共同交流探讨智慧城市建设的新理念、新模式、新经验,加快构建智慧城市建设展示、交流、合作的大平台,更好地汇聚全球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动智慧城市快速健康发展。
2011袁加快智慧城市创建
为贯彻落实宁波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创建智慧城市的重大战略,根据《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实施纲要(2011—2015)》的部署,宁波市又制定了《2011年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工作计划》。
加快创建智慧城市是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加速发展的新要求,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抢占城市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是宁波市“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
宁波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智慧城市建设任务,着眼于发挥自身的特色优势,站在更高的层面进行顶层设计、系统谋划,防止出现条块分割、资源分散和新的信息孤岛出现。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面广,项目重要性和紧迫性存在差异,基础和条件不一,同时也是创新性非常强的工程。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在全面统筹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坚持试点先行、积极稳妥的原则。已列入市级试点的智慧物流、智慧健康、智慧社会管理、智慧软件与研发推广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制造基地、“三网融合”等六大试点项目的牵头单位正抓紧完成实施方案的制定,各有关单位联合组织专家论证。同时,市内各部门按照“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要求,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做好项目的规划和建设。
务实而有智慧的原则
宁波市为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制定了以下几个务实而又具有智慧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尧合力推进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推进体系,不断增强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合力。
坚持培育产业尧发展应用的原则。切实把培育智慧产业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立足点,大力推动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各类新兴智慧型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制造和广泛应用,着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坚持基础先行尧创新引领的原则。加强与电信、广电运营商等大企业的合作,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的基础保障;推进技术创新、应用商业模式创新、行业应用标准和制度创新,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联合攻关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
坚持重点突破尧示范带动的原则。围绕宁波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升级的战略重点、群众对公共服务的迫切要求,找准突破口,先行先试,着力推进智慧产业基地和重点领域智慧应用体系建设,以试点和示范带动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发展。
坚持开放合作尧注重实效的原则。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对外开放合作,汇聚全球智慧和资源,更好地为宁波智慧城市建设服务。
坚持立足民生尧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服务民生、方便群众,开展智慧应用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城乡居民信息和知识获取利用能力,发挥全体市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的璀璨目标
宁波市创建智慧城市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市委“六个加快”战略部署,把握物联网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机遇,坚持以智慧应用为导向,以智慧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资源整合共享为基本导向,夯实基础,急需先行,点面结合,重点突破,加快推进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基础设施和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强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为“十二五”智慧城市创建开好局、起好步。
宁波市创建智慧城市的主要目标也非常清晰。2011年力争宁波信息化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基础设施和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领域的一批重点工程必须顺利启动,先行试点项目建设要取得明显进展,智慧城市推进保障机制要基本形成。
到2015年,宁波信息化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智慧城市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基础设施和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具体目标如下:智慧应用体系建设。智慧物流、智慧制造、智慧贸易、智慧能源应用、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健康保障、智慧安居服务和智慧文化服务等十大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取得进展。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企业和居民享受到更加公平公正、高效便捷的服务,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
城乡资源得到更加优化的配置,生态市建设和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智慧物流、智慧健康保障和智慧社会管理三大应用体系建设力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智慧产业基地建设。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程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企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营销及经营管理等环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50%以上规模企业生产经营全面实现自动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协同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等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成一批智慧服务业、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园区,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形成。
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先进的信息网络设施基本形成。无线城市和网络融合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达到2000GB以上,互联网宽带接入率达到96%以上,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全市有线广电网络基本完成双向数字化改造。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大进展,建成比较完备的人口、法人、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经济社会重点领域的信息资源综合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成市和各县(市)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形成较为完善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城市能源、给排水、交通、环保、防灾等基础设施感知化建设取得进展。
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公众获取信息和科学技术知识渠道进一步拓宽,对信息技术等科学技术的态度更加理性和科学,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和就业创业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全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左右,走在浙江省前列。
智慧城市发展环境建设。组织机制和推进机制基本健全,规划、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信息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信息化人才引进和培育成效明显,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国内外合作交流机制进一步完善。
引进创建智慧城市的各类拔尖人才。
培养智慧城市建设高层次领导人才、高层次复合型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企业家人才、信息产业和重点企业紧缺人才、现代服务业和国际化涉外人才。
宁波市为此次首届智博会定下了目标:要初步建立宁波“智博会”的品牌效应,让其成为宁波今后的一张信息化名片!
姻本报记者钱君德
……
2011年9月2日至4日,浙江省宁波市“首届中国(宁波)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简称智博会)将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智博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科学院和宁波市人民政府等八个单位联合主办,这是宁波市大型活动中国家部委支持最多、规格最高的博览会之一。
宁波市通过举办国际性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集中展示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共同交流探讨智慧城市建设的新理念、新模式、新经验,加快构建智慧城市建设展示、交流、合作的大平台,更好地汇聚全球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动智慧城市快速健康发展。
2011袁加快智慧城市创建
为贯彻落实宁波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创建智慧城市的重大战略,根据《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实施纲要(2011—2015)》的部署,宁波市又制定了《2011年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工作计划》。
加快创建智慧城市是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加速发展的新要求,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抢占城市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是宁波市“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
宁波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智慧城市建设任务,着眼于发挥自身的特色优势,站在更高的层面进行顶层设计、系统谋划,防止出现条块分割、资源分散和新的信息孤岛出现。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面广,项目重要性和紧迫性存在差异,基础和条件不一,同时也是创新性非常强的工程。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在全面统筹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坚持试点先行、积极稳妥的原则。已列入市级试点的智慧物流、智慧健康、智慧社会管理、智慧软件与研发推广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制造基地、“三网融合”等六大试点项目的牵头单位正抓紧完成实施方案的制定,各有关单位联合组织专家论证。同时,市内各部门按照“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要求,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做好项目的规划和建设。
务实而有智慧的原则
宁波市为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制定了以下几个务实而又具有智慧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尧合力推进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推进体系,不断增强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合力。
坚持培育产业尧发展应用的原则。切实把培育智慧产业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立足点,大力推动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各类新兴智慧型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制造和广泛应用,着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坚持基础先行尧创新引领的原则。加强与电信、广电运营商等大企业的合作,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的基础保障;推进技术创新、应用商业模式创新、行业应用标准和制度创新,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联合攻关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
坚持重点突破尧示范带动的原则。围绕宁波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升级的战略重点、群众对公共服务的迫切要求,找准突破口,先行先试,着力推进智慧产业基地和重点领域智慧应用体系建设,以试点和示范带动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发展。
坚持开放合作尧注重实效的原则。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对外开放合作,汇聚全球智慧和资源,更好地为宁波智慧城市建设服务。
坚持立足民生尧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服务民生、方便群众,开展智慧应用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城乡居民信息和知识获取利用能力,发挥全体市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的璀璨目标
宁波市创建智慧城市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市委“六个加快”战略部署,把握物联网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机遇,坚持以智慧应用为导向,以智慧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资源整合共享为基本导向,夯实基础,急需先行,点面结合,重点突破,加快推进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基础设施和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强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为“十二五”智慧城市创建开好局、起好步。
宁波市创建智慧城市的主要目标也非常清晰。2011年力争宁波信息化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基础设施和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领域的一批重点工程必须顺利启动,先行试点项目建设要取得明显进展,智慧城市推进保障机制要基本形成。
到2015年,宁波信息化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智慧城市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基础设施和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具体目标如下:智慧应用体系建设。智慧物流、智慧制造、智慧贸易、智慧能源应用、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健康保障、智慧安居服务和智慧文化服务等十大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取得进展。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企业和居民享受到更加公平公正、高效便捷的服务,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
城乡资源得到更加优化的配置,生态市建设和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智慧物流、智慧健康保障和智慧社会管理三大应用体系建设力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智慧产业基地建设。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程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企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营销及经营管理等环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50%以上规模企业生产经营全面实现自动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协同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等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成一批智慧服务业、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园区,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形成。
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先进的信息网络设施基本形成。无线城市和网络融合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达到2000GB以上,互联网宽带接入率达到96%以上,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全市有线广电网络基本完成双向数字化改造。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大进展,建成比较完备的人口、法人、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经济社会重点领域的信息资源综合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成市和各县(市)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形成较为完善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城市能源、给排水、交通、环保、防灾等基础设施感知化建设取得进展。
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公众获取信息和科学技术知识渠道进一步拓宽,对信息技术等科学技术的态度更加理性和科学,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和就业创业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全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左右,走在浙江省前列。
智慧城市发展环境建设。组织机制和推进机制基本健全,规划、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信息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信息化人才引进和培育成效明显,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国内外合作交流机制进一步完善。
引进创建智慧城市的各类拔尖人才。
培养智慧城市建设高层次领导人才、高层次复合型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企业家人才、信息产业和重点企业紧缺人才、现代服务业和国际化涉外人才。
宁波市为此次首届智博会定下了目标:要初步建立宁波“智博会”的品牌效应,让其成为宁波今后的一张信息化名片!
姻本报记者钱君德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