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姓

  在汉语字典中,“打”的定义是:击、敲,攻击和打击之意。而作为姓氏,它的起源同样充满血腥和暴力。

  相传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缯国与邾国交恶。公元前592年七月,邾国派刺客潜入缯国,将缯国国君缯子杀死。史书记载,刺客当时所用手段原始而残忍,是用大锤将缯子活活捶打致死,血肉模糊,惨不忍睹。据《春秋谷梁传》中记载:“秋,七月,邾人戕缯子于缯。戕犹残也,捝杀也”指的便是这段历史。

  严格意义上说,这不完全是刺杀,而是一次血腥屠杀。此后为了纪念惨死的祖先,缯子的后人便改姓“捝”氏,捝便是捶打之意。后来捝再简笔成打(读音dǐng),而这便是打姓由来。

  历史,总是在一幕幕重复轮回。

  缯子死后200多年,楚国灭了周边邾国、小邾国、莒国等小邦,并掳去这些邦国的君王。当时楚国负责押解邾国君臣的将领、差役均为打氏,他们都是当年缯子的后人。200多年来的国耻家仇,终于在这一刻得到释放——在押解途中,打氏族人手持铜锤一路敲打着邾国君臣的脑袋,直至头破血流。这些缯子后人一边敲打还一边狂呼,不停问到:“还记戕缯否(还记得当年杀害缯子的事吗)?”可以想象,他们当时一定面目狰狞,又涕泪横流。

  打姓中还有一脉是由清朝的官职演化而来。据《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清八旗镶白旗人,鄂伦春族的都拉喇?新保,因常年为朝廷提供所需的贡品有功而官至打牲乌拉总管。

  打牲乌拉,是清朝设于吉林境内专门采集贡品的特殊机构,它与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共称“清朝四大贡品基地”。曾先后有5位皇帝来此巡阅, 第三十三代打牲乌拉总管还获得过慈禧太后的接见。为纪念祖先的功绩,都拉喇?新保子孙中,有用先祖官职为姓者,他们复姓打牲,后再简称打姓。

  源自春秋和清朝的两支打姓子孙,虽渊源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后人为纪念祖先而更改姓氏。前者是为了铭记祖先的惨死,后者则是为祖先的功勋而骄傲,希望永享福泽。历史将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家族命运,浇铸在同一个姓氏上,让他们对各自的后代诉说着不同的故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