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城的高粱熟了 探访蜀南粮仓的万亩红浪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高粱,蜀南粮仓,泸州
  • 发布时间:2011-09-15 15:26
  酒城泸州,古称“江阳”。长江和沱江汇聚于此,悠悠江水承载着泸州的璀璨文明,而酒城博大精深的酿酒工艺,则谱写了人类酿造史上最宝贵的华章。

  早在宋时,泸州就有着“蜀南粮仓”的美誉,当地盛产高粱、玉米、糯米等酿酒谷物,酿酒原料十分丰富。然而物竞天择,在数千年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唯有糯红高粱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最适宜酿造高档白酒的粮食品种。

  泸州老窖选用糯红高粱为酿酒原料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好粮出好酒”的秘密直到现代才完全解开——据研究,糯红高粱杂质含量低、营养成分高,其中高粱淀粉含量超过60%,大量的淀粉特别利于出酒和糊化,高粱中富含的单宁、花青素等成分则赋予了白酒特有的芳香。

  众所周知,粮乃酒之肉。为了确保酿酒品质,早在本世纪初,泸州老窖就最早提出了“有机高粱种植”的概念,从播种到收获,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而且一定要纯天然栽种,尽可能将非生态化的农业耕作隔绝在外,才能真正维护出这片糯红高粱原产地的纯粹和有机。

  如今,泸州老窖集团已在泸州开辟多处有机高粱生产基地,仅在江阳区一处,有机糯红高粱的种植面积就已达到6万多亩。由于不施用化肥、农药,全凭天然生长,所以,高粱的产量并不高(亩产不超过500公斤),同时,要想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也很难,因为泸州糯红高粱是中国最“故土难离”的粮食作物,它深深眷恋着脚下肥沃的、发育于侏罗纪时代的紫色土壤——而这样的土壤,只能是泸州专有。

  有意思的是,为了扩大高粱的产量,国内的农业专家就尝试着将糯红高粱往别处移植,可即便是离开泸州短短数十公里,糯红高粱也会马上“水土不服”——减产、植株矮小等问题接踵而至,试验了几十次结果都不理想,专家们只好作罢。回头想想,也许正是糯红高粱的桀骜难驯,才保证了泸州老窖独一无二的品质。

  七月里的采风

  晒场上的高粱被烈日炙烤,一股甜香氤氲而出,这是酒城的前奏曲,摄影师的思绪也在其中起伏、飞扬……

  被糯红高粱吸引来的不光是酿酒师,2011年7月,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师、画家、诗人云集泸州,他们在一望无际的高粱红浪中寻找灵感,向这美酒的源泉致敬、礼赞。

  泸州的高粱不比北方,特有的丘陵地貌使得高粱田高低错落、连绵起伏,别有一番韵味。到访的文化名家们深入高粱产区,在山坡丘陵中发现高粱漫山遍野、恣意生长的自然之美,而那象征着勃勃生机的高粱红,在广阔田野上纵情挥洒,谱写了一个个泸州酿酒的传奇故事。

  不远千里来到泸州采风的著名摄影师王斌,俨然已被眼前的景色倾倒——每天清晨,当太阳在田野中投下第一缕光线时,他已端起相机,去捕捉晶莹的露珠从高粱穗上滴下的镜头;上午,他追随着乡民的脚步,记录沉甸甸的高粱穗被收割、捆扎、搬上马车,丰收的喜悦顿时感染了镜头的光晕;下午,晒场上的高粱被烈日炙烤,一股甜香氤氲而出,这是酒城的前奏曲,摄影师的思绪也在其中起伏、飞扬……

  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到访的文化名家还参观了国宝窖池群和天然藏酒洞,观摩了泸州老窖古法酿造技艺。同时,泸州老窖酿酒师们还向大家介绍了老窖在“地”、“窖”、“水”、“粮”、“洞”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和意义——这些稀缺的资源也奠定了泸州老窖原产地域产品的基础,支撑起泸州老窖在中国白酒金三角中的核心地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