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伶仃岛的海洋生活 在日出日落间慢慢沉醉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外伶仃岛,日出,日落,旅行
  • 发布时间:2011-09-15 15:20
  岛上的日出日落是我最喜欢拍摄的画面。当海天交接的地方出现金黄色的光晕,我激动地立即将镜头对准那里,就在太阳完全迸出海面的那一瞬间,万丈光芒扑面而来,天地一片明媚。而落日在远山黛色的云朵中浮沉时,又是另一种美丽。

  小小的港湾泊满了大大小小的渔船,一只只载着鱼虾和渔网的快艇穿梭其间,渔村升起袅袅炊烟,渔船上嬉戏的孩子,汪汪叫的黄狗……一切都吸引着我手中的镜头,让我忍不住要将这一幅幅生动的渔家风情画拍摄下来。

  对于外伶仃岛,许多人或许都感到陌生,然而如果是提到伶仃洋,几乎应该是无人不知。700多年前,抗元英雄文天祥过伶仃洋时留下的那首不朽诗篇《过伶仃洋》,至今仍被世人广为吟诵。而外伶仃岛,就位于珠江口外的伶仃洋上,因地处伶仃洋的外围而得名。

  外伶仃岛是南中国海万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也是万山群岛的镇政府所在地,从珠海的香洲码头出发,东行30海里,便可到达。从外伶仃岛北望,香港的大屿山、维多利亚港、香港岛历历在目,海风带来了亚热带的丰富景致和无尽的海产,也带来了独属于海岛的闲适与抒情。

  从小在海边长大的我,始终对海岛生活情有所钟,每当闲暇,总会拿起相机跑到小岛上住几日,看看日月轮替,听听潮起潮落,体验那种隐居般的逍遥生活。

  今年夏天,我来到了外伶仃岛。屈指算来,第一次到这个岛屿已经是十年前,十年来我曾数次来到这个美丽的小岛,但这里的一切仍然让我陶醉,这里远离城市喧嚣的惬意生活仍然让我向往……

  日出日落中的变幻与美丽

  外伶仃岛的主峰伶仃峰,海拔不过300米,却是登高望远的好地方。清晨,天还没亮,我就带着相机,迎着充满咸咸海水味道的晨风,慢慢沿着步道上山去拍摄日出。这里的山形极像福建名山太姥山,一路上曲径通幽,在巨石和岩洞构成的迷阵之间,遍布着珍贵的罗汉松。穿行其中,有一种捉迷藏的快感。

  外伶仃岛面积只有4平方公里,抵达山顶后极目鸟瞰,小小的碧岛就在脚下,四周便是海天一色的南中国海,天空湛蓝似明镜,海水碧玉如翡翠。

  我将三角架架好,等待着日出那动人时刻的到来。此时,山顶的云雾已融为一体。云显得极低,似乎触手可及,然而云朵又流动得极快,令人目眩神迷。有时候,大块的云朵扑向海岛,天地就一片白茫茫,但是,数秒之后云朵散开,又是晴空万里。

  正当我还在欣赏那缥缈云雾中的梦幻小岛时,突然,远处海天交接的地方出现了金黄色的光晕,我激动地立即将镜头对准那里,太阳慢慢探出了脑袋,当它完全迸出海面的那一瞬间,万丈光芒扑面而来,天地一片明媚。太阳徐徐上升,霞光如锦缎,交辉得海面也缤纷绚丽。海风吹拂着云彩,云朵时而隐去阳光,时而又漏出几束,于是世界就在忽明忽暗之间飞速地变幻着。此时,你会觉得时间仿佛被随意地拉长或缩短了,连心情都跟不上这变幻的节奏。

  与日出相比,码头边的日落又是另一番味道。日落之时,岛上的小镇正处处升起袅袅炊烟,空气中弥漫着烹制海鲜的香气。静静地坐在码头边,看归航的渔船一艘艘驶入港湾,听唱晚的马达声给人一种收获的满足,落日在远山黛色的云朵中浮沉,把最后一缕阳光留给了宁静的伶仃洋。不久,月亮悄悄爬上山头,月光洒在海面,海浪温柔地拍打着岸边,一切都浪漫至极。

  其实,旅行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多少奇山异水,而只是为那一瞬间让人迷醉的美丽……这是我在月色下的码头边突然想到的。

  品海味、捕鱿鱼、玩潜水的快乐

  在日出日落之间发够了呆,自然还有不少事情可做。

  外伶仃岛上最吸引人的莫过于丰盛的海鲜大餐了,鱼虾蟹螺等普通品种不必说,海星、海胆、鲍鱼、珊瑚礁里的石斑,还有无数季节性洄游的深海鱼类,以及更多叫不出名字的奇异海产,在这里都可以大饱眼福和口福。若是亲手钓起这些海味,则更是美煞人哉。在岛上,随处可见海钓的人,只要弄点鱼饵,随便找个地方,顷刻间便能钓到一大堆五颜六色的鱼类。专业的海钓选手,则会租一艘小船,或飘在海上,或上到荒僻的矶石,往往能钓到几斤甚至几十斤的大鱼。

  我去时正逢夏末秋初,是捕捞鱿鱼的季节。在岛上的几日,我每晚都随着捕捞鱿鱼的渔船出海。渔夫只要打起光亮的探照灯,鱿鱼就纷纷趋光而来。渔夫以木虾为饵,没过多久就能钓上一只晶莹剔透而且会乱喷墨汁的鱿鱼,在灯光下闪闪发亮。

  在岛上,我还品尝了著名的伶仃三宝:海胆、狗爪螺和将军帽(一种海贝,因外壳很像清朝官员的帽子而得名),都是美味的极品。海胆每年夏天就长大成熟,爬满了海边的礁石,很容易便能找到;狗爪螺和将军帽则生长在礁石缝里,拿一把小铲子,穿上防滑的鞋,再带个小桶,在海边岩石间寻找,不用半天就可满载而归。

  在岛上,自然少不了游泳。从沙滩上冲进碧蓝清澈的海水里,夏日的炎热顿时烟消云散。喜欢潜水的人,可以潜入深海,邂逅美丽的热带鱼,还能看到南中国海罕有的红珊瑚群,奇幻无比。到了夜晚,最惬意的莫过于躺在沙滩上,遥望灯火点点的小岛和海上渔火,看深蓝的夜空里很低很近的繁星,任思绪随夜色缱绻、远去……

  外伶仃岛上有居民大约200人,以捕鱼为生,他们淳朴自然,热情好客。这里从未发生过治安事件,在岛上的旅馆投宿,虽然住宿条件不比城市,但却可以感受一下“夜不闭户”的古风,大开房门,在海风的吹拂和海浪声里慢慢入睡。

  在《过伶仃洋》的浩然正气中怀古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外伶仃岛曾经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珠江口外抵抗外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岛上的伶仃峰曾是一个军事要塞。对于喜欢怀古的我来说,当然免不了要在这里寻寻历史的痕迹。山上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地堡、坑道、炮台、烽火台、哨位等遗址,但这些军事设施大多已经淹没在荒草树丛中和坚固的岩石下,唯有山顶耸立着的钢筋水泥碉堡仍能使人感受到战争的凛然气息。这些上个世纪遗留下来的遗产,让我不禁联想起台湾的金门,那里地道纵横、暗堡密布,同样有着森严的味道。

  另一处怀古之地则是毛泽东手书《过伶仃洋》的摩崖石刻。南宋末年, 抗元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面对敌方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他坐船经过伶仃洋时写下了那首千古不朽的诗篇《过伶仃洋》,表达了以死殉国的决心。毛主席高度评价文天祥的爱国主义精神,亲笔抄录了这首诗。站在石刻前,毛泽东气势磅礴的书法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可以感染每一个中国人。岛上还有文天祥广场,是岛上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要细细品味外伶仃岛的生活,一定不能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最好小住几天;一定要到山顶一次,看看夏季的海上日出;一定要在有月光的晚上,躺在能听到潮水的大石头上看看星星发发呆;一定要试试岛上的海胆炒饭,那种鲜美的味道会让你永远难忘;一定要试试钓上一条小鱼,然后把它放归大海。

  离开那天,阳光依旧灿烂,船儿来来往往,岩石间潮涨潮退,岛上盛开的楠木花散落了一地,我想,慢慢的海岛生活,会慢慢地留在回忆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