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失的地平线上 弯道舞者的丽江沿线穿越记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丽江,穿越,玉龙雪山,束河古镇
  • 发布时间:2011-09-15 15:23
  20世纪中期,由詹姆斯?希尔顿创作的《消失的地平线》风靡全球,而这本书的灵感,来自美籍探险家约瑟夫?洛克从1924到1935年在云南西北部的探险经历——这位传奇人物深爱着这片土地,他与他的纳西助手们几乎踏遍了丽江所有的雪山冰峰,甚至在弥留之际都“愿在玉龙雪山的鲜花丛中死去。”

  2011年8月16日,我随Mazda3星骋采访团队一起,走近了这位神奇人物的第二故乡,用镜头记录下了那里的人和景……

  因为那本《消失的地平线》,因为那个童话般的洛克村,因为那句“我愿在玉龙雪山的鲜花丛中死去”的诗意传奇,当我在前往丽江参加Mazda3星骋“向完美说不”之旅时,对旅程本身充满了太多的期待……

  7年前,我曾随考察队怀着膜拜的心情进入过玉龙雪山,随后考察队中的一位朋友选择了辞职,在丽江古城内开了一个客栈,陪伴玉龙雪山至今,这个故事一度成为圈内的美谈。这次重返玉龙雪山,我明白旅途并不简单:旅程有覆盖城市、景区、乡村及多弯山路的全路况驾车路线,对驾驶者技术和车辆要求都有极大的挑战。

  集结丽江古城

  狮子山上拍摄“最柔软的时光”

  当我们的车队集结在丽江时,大家很快被这座没有城墙的古城迷住了。

  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尽管现在是夏天,但古城没有炎热,气温始终停留在最舒服的20℃,柔和的阳光下,步履缓慢的纳西老人悠闲地从我们的车队旁走过,他们身着藏满历史的靛蓝色衣服,头戴八角帽,对我们的镜头与猎奇目光视而不见。

  丽江的中心是四方街,不过,摄影师千万不能被四方街的喧闹和灯红酒绿所迷惑,真正的丽江,在四方街后面的狮子山上——这里是拍摄丽江全景的最好地方,拥有丽江真正最柔软的时光。

  站在狮子山顶,整个古城尽收眼底。黑龙潭水从纳西人的门前走过,而我们的车队,也如一条依附在城上的彩带一般,再加上Mazda3星骋全新造型的诱惑,让人情不自禁想驾驶着它们穿越古城。

  从古城前往大本营雪山户外乐园的旅程,是标准的城市道路,连续多个红绿灯路口,很快让人体验到了Mazda3星骋从静止、加速、制动再到静止的都市路况性能。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车上全新装备的6速手动和5速手自一体变速器,让行驶在古城中的驾驶乐趣再度升级。

  在《消失的地平线》传说的指引下,大家对接下来的旅程感到极其渴望,激动中,似乎2.0L反置式发动机声音也变得很悦耳了。而当地向导的绘声绘色的演讲,也触碰着车里每个人的神经:“那里有神圣的雪山,幽深的峡谷,被森林环绕的宁静的湖泊,徜徉在美丽草原上的成群的牛羊,净如明镜的天空……据说在那里,太阳和月亮就停泊在你心中……”

  “弯道舞者”挑战玉龙雪山

  洛克村中的英雄传奇

  车队的第二站,是玉龙雪山南麓的一个以外国人名字命名的小村落:洛克村。

  奔赴洛克村的路途,可谓一片坎坷——道路沿山而上、人烟稀少,但道路弯道的曲线令人赏心悦目。在驾驶中,大家一方面夸奖着Mazda3星骋“弯道舞者”的特性,另一方面,也感叹着当年村民建立这翻山越岭的“茶马古道”的不易。

  向导告诉我们,这个村庄的本名其实叫雪嵩村(也写作“雪崧村”),纳西语中叫“巫鲁肯”,意思就是“雪山脚下的村子”。它之所以被称为“洛克村”,是因为它被那位“西方研究东巴文化鼻祖”的美国探险家约瑟夫?洛克视为灵魂之巢、精神之乡。

  1920年秋天,受美国农业部委派,洛克满怀着孩提时代的梦想来到中国,他此行的目的是寻找可以医治麻风病的大风子树种。两年后,为寻找抗枯萎病的栗子树种,洛克走进云南,把大本营设在了雪嵩村村民李文彪家中,这一次,他不仅收集到60000件植物标本、1600件鸟类标本和60件哺乳动物标本,而且还收集到了一种永恒的爱恋——他把未来人生的几十年都留给了这座中国的小山村。

  如今在丽江每年涌入的几百万游客中,仅有一小部分会到这里。雪嵩村人世代以农耕、伐木、采药、狩猎为生,即使在商业嘈杂的今天,这里依旧保持着低调与浪漫:这里的人们即使是让商业入驻,也是极度浪漫的。如那神奇的卖雪者——每年冬季,有乡民搜集玉龙雪山的雪,将它运到丽江城去卖,用风雅之物去换取风雅之人的银子。

  车队休整时间,山光水色映在绚丽车身漆面上的画面,演绎出各种丰富的表情。一群纳西小孩欢闹着接近我们,有的爬上Mazda3星骋那“流动与光影的结合”设计主题的车顶,用好奇与渴望打量着车厢,如同他们的父辈第一次见到洛克带来的留声机——当年,这些尚未被现代飓风惊醒的纳西人常能听到贝多芬、施特劳斯、瓦格纳、舒伯特的音乐,有的甚至还会哼哼几句。

  洛克并非第一个到雪嵩村的洋人,此前已有众多“西方植物猎人”来玉龙雪山大肆采集植物标本,如法国人特拉佛、杜各洛、叔里欧、孟培伊;英国人弗瑞斯特、金顿、爱德华、安德烈;奥地利人韩马吉;美国人喜纳特等,不过,只有洛克,才是真正爱这里的人:1931年,洛克向《美国国家地理》编辑格雷夫斯写信时描述了自己的“世外桃源”生活:“我们不知道什么叫做压抑,这里的人们靠种田生活,庄稼长得很好,谋生很容易。这里不缺什么,没有乞丐,我从来没见过纳西乞丐……这里没有工厂,没有汽车,没有人像工业社会那样为生活而奔波劳碌,这里没有经济萧条,也没有中国东部沿海及上海的动荡和战乱……假如我要死了,那我宁愿回到玉龙雪山的鲜花丛中死去……”

  在村中,我们见到一位名叫李近云的老人,他的亲叔父李士臣是洛克当年的保镖。他回忆起这位“孤独雄狮”,语言中流露出伤感与不舍:洛克最后离开丽江是1949年8月3日,通过美国驻昆明领事馆的周旋,陈纳德将军派了架达科特运输机来雪山之麓的白沙机场接他。黄昏登机时,洛克的朋友,雪嵩村东巴(意为“智者”,纳西族原始宗教中的经师或祭司)流着泪用英语问:“你还会回来吗?我等着你”——而现实是,洛克再也没能回来。1962年12月5日,在夏威夷私人住所,洛克在书房的安乐椅上睡着了,突发的心脏病使他再也没有醒过来。陪在他身边的是一大堆东巴象形文典籍,其中有几本是年代久远的孤本……

  从徐霞客到埃德加?斯诺

  束河古镇中的烟云记忆

  接下来前往束河古镇的道路更具有挑战性——车队需要在玉龙雪山脚下的一个个弯道、急转弯道、连续弯道、坡中弯道中盘旋。

  不过,在连续的弯道与坡道中,试驾车车身的刚性、悬架系统、DSC等电子控制系统与大尺寸刹车盘大显神威,稳健扎实的操控感和下坡弯道表现令人回味无穷。尤其是马自达最新的主动安全技术DSC,能够有效防止各种侧滑:当发生转向不足时,DSC能自动降低引擎输出力,同时对内侧车轮适当制动,防止前轮侧滑;反之,当过度转向时,能自动对外侧车轮适当制动,防止后轮侧滑。

  尽管Mazda3星骋为我们带来了速度与激情,但历史的记忆却让我们难以忘记这条道路的艰辛:曾经,纳西族先民跨过金沙江后,正是从我们脚下这条大路南下进入丽江坝子,在付出众多生命之后,他们才得以在这片旷野上创建了他们早期的文明。史料记载,束河古镇又名龙泉村,是纳西族先民最早的聚居点,也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皮毛交易之地。

  相传当年徐霞客游芝山解脱林(位于束河古镇旁,相传是纳西王木增的退隐之地)时,曾经过束河古镇,在他的记述中这样写道:“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而至今,这样的场景也依旧在古镇中体现,那古老的石桥,光滑的石板路,高突的上马石,马锅头的豪宅,以及来自印度、尼泊尔、西藏的各种马鞍、马铃、酥油桶,不由得让人抚今追昔,浮想联翩。

  同行的记者中,有几位是拍摄大画幅的高手,他们带领我去寻找被称为“狙击点”的拍摄制高点。最终我们来到了束河古镇内的一处美地,在这里,可以拍到古镇大景与被束河人奉为神泉的“九鼎龙潭”,在子弹般的连拍之后,清澈的潭水与北泉寺、三圣宫等束河的地标建筑都被我们收入镜头,其中一位同行兴奋的喃喃自语:“当时埃德加?斯诺曾在丽江至大理沿线拍下了许多纪实照片,我想我们今天拍的,几十年后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意义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