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挺进金砖国家
- 来源:英才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福田,汽车,资金,金砖国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10-11 16:09
“王总今天是真的高兴。”一位中层干部在《英才》记者身边感慨福田汽车(600166.SH)总经理王金玉的笑语。这是福田汽车15周年的答谢午宴,王向来少见于媒体,露面也不苟言笑,但2011年福田汽车的2020战略(成为综合性汽车企业集团)已经启动,他心中的石头准备落地了。
2020年时,福田汽车计划每年销售超过400万辆汽车,其中乘用车占比超过38%,海外销量占总销量的30%。“这才是福田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转型”,福田汽车党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赵景光告诉《英才》记者,此前福田汽车是产业和产品升级,以做强商用车、突破乘用车为核心的2020战略属于战略转型。
这些目标似曾相识。
2007年福田首款乘用车蒙派克上市时,福田宣称“乘用车是世界主流车企必须进入的业务领域,我们要么不做,要么大做。”同一年,福田多个产品线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前三名,这使福田出海显得顺理成章,而目标是:“十一五”末期,20%的福田汽车要卖到海外去。
结果,福田的乘用车业务发展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快,而出口业务也并没有很大突破:福田汽车全年销量近70万,但仅出口了31894辆汽车。
一位福田内部人士否认了业内关于福田汽车的两大战略在过去这几年是在练兵的评论,他说,“也可能有(练兵)这个因素……但我们自己没说过这话。”
2011年与2007年又不相同。4月29日,福田在印度签署了海外投资协议,此时国内车市规模的膨胀遭遇紧急刹车,合资品牌纷纷加大下探中低端市场的动作,显然,乘用车市场留给后入者的空间在缩小。福田加紧了步伐,继年初宣布将推出新乘用车型后,福田的多功能汽车厂也于6月21日投入使用……
逆势出海
2008年底,国内4万亿救市资金呼之欲出,福田无暇他顾。事
实上,除了上文提及的造势外,“十一五”时期福田汽车国际化的主要内容是“战略研究”,赵景光解释道:“全球化进军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退出成本极高),所以我们要全面的研究和筛选。”
福田筛选的出海年份是2011年,因为“刺激政策几乎全部退市、投资增速回落”。行业灾难下,福田也难以幸免,公司半年报透露,2011年上半年,福田汽车销售整车35.8万辆,同比下降3.5%,营业利润为7.87亿元,在商用车行业整体下滑的形势下,福田汽车的业绩和销量也都出现了下滑。
再不出海,福田汽车或许将丢掉“速度”这个标签。2011年4月29日,福田汽车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签订了投资意向书,这意味着一座年产约10万辆的商用车工厂。见到《英才》记者时,赵景光说“印度工厂的规划投资规模,大概24亿元”,福田的印度项目将直接进入到属地招聘、属地采购、属地研发级别,尽量避免可能的本土政策风险。
这种“战略性的深耕细作”不只是在印度,未来十年内,俄罗斯、巴西、墨西哥等4个国家也将复制一座这样的工厂,福田计划投资额为100亿元左右。
大手笔进入金砖国家的原因很简单,过去十余年内,中国商用车企在本土市场击败了所有外国公司,而“印度自己承认交通业落后中国15—20年,”赵景光说“适合中国的,就适合世界。”出海产品也将以中端产品为主,因为“性价比路线的中端车也是世界标准,也能领导同行制定标准。关键是福田要进入世界第一阵营。”
但某种程度上,福田需要重新积累海外经验。在它的战略研究阶段,福田面临的问题是没有足够的本地化产品,交货期偏慢,销售团队没有学习当地语言,自然也无从提供优良服务并经营渠道商关系。
运营一家包括工厂的海外分公司,福田的实地“练兵”不多。而且业内人士认为福田将在出海的首战中遭遇考验。尽管印度重卡市场将从2010年的26.2万辆涨至2014年左右的50万辆,但印度法规的不确定性大、本土意识强,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副秘书长杨爱国认为,一旦按照印度政府的要求采用印度本土零部件企业的产品,福田的新配套体系很难维持其在国内的低成本。
不过,福田能成功在中国企业多次折戟的印度签约建厂,或许就是一个好兆头。
实质性举动
如果说海外业务有待正式启动,乘用车板块已经有了实质性举动。在福田那里,这是“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的梦想。”
福田汽车2011商务年会上传出的消息是,福田今年将推出蒙派克、迷迪、风景等车型的8款新车。2011年6月,投资约30亿元的福田北京多功能汽车厂正式投产,这家位于密云县的工厂设计年产能为20万辆。
“现在,福田已初步解决转型乘用车需要的管理、研发、技术、市场等问题。”赵景光说。
只是“初步解决”,意味着福田的乘用车板块目前还处于烧钱阶段。2011年9月15日,福田汽车发布了A股增发的公告,准备将50亿元融资中的26.53亿元投入蒙派克、迷迪、欧马可多功能车项目。福田汽车规划的未来五大战略产业中,也处处暗示出寻找资金的意味。
福田已经联合了160多家企业成立了“汽车物联网”产业联盟,意欲重现当年掘金新能源汽车的路径(见《福田汽车靠新能源汽车赚钱》)。类似的生产性服务业还只是福田支点之一,“你看三一,几千台泵车赚了几十亿利润,”福田汽车人士的话可以作为公司预备发力重型机械产业的注解。除了准备卖泵车、汽车吊等高附加值产品筹集资金外,福田甚至作为大股东招聘投资项目经理,福田方面称公司已开始运作PE项目。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来促进制造业整体提升并不难,我们过去积累下了几百万商用车客户。”赵景光觉得“而利润的增加必将有利于福田未来乘用车业务的发展。”
不过,“商转乘”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资金问题。今年多功能汽车工厂的投产仪式上,福田汽车并未发布其一直努力发展的SUV、MPV或CUV,而是推出了一个皮卡品牌。至于原因,我们可以管窥A股增发中的资金流向,福田的26.53亿元将用于乘用车技术改造项目上。
业内人士担忧的是大股东北汽集团并不支持福田汽车获取轿车资质。但赵景光向《英才》记者否认了这一说法。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未在公开场合就福田汽车乘用车业务发表过更多看法。
文|本刊记者 和阳
……
2020年时,福田汽车计划每年销售超过400万辆汽车,其中乘用车占比超过38%,海外销量占总销量的30%。“这才是福田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转型”,福田汽车党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赵景光告诉《英才》记者,此前福田汽车是产业和产品升级,以做强商用车、突破乘用车为核心的2020战略属于战略转型。
这些目标似曾相识。
2007年福田首款乘用车蒙派克上市时,福田宣称“乘用车是世界主流车企必须进入的业务领域,我们要么不做,要么大做。”同一年,福田多个产品线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前三名,这使福田出海显得顺理成章,而目标是:“十一五”末期,20%的福田汽车要卖到海外去。
结果,福田的乘用车业务发展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快,而出口业务也并没有很大突破:福田汽车全年销量近70万,但仅出口了31894辆汽车。
一位福田内部人士否认了业内关于福田汽车的两大战略在过去这几年是在练兵的评论,他说,“也可能有(练兵)这个因素……但我们自己没说过这话。”
2011年与2007年又不相同。4月29日,福田在印度签署了海外投资协议,此时国内车市规模的膨胀遭遇紧急刹车,合资品牌纷纷加大下探中低端市场的动作,显然,乘用车市场留给后入者的空间在缩小。福田加紧了步伐,继年初宣布将推出新乘用车型后,福田的多功能汽车厂也于6月21日投入使用……
逆势出海
2008年底,国内4万亿救市资金呼之欲出,福田无暇他顾。事
实上,除了上文提及的造势外,“十一五”时期福田汽车国际化的主要内容是“战略研究”,赵景光解释道:“全球化进军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退出成本极高),所以我们要全面的研究和筛选。”
福田筛选的出海年份是2011年,因为“刺激政策几乎全部退市、投资增速回落”。行业灾难下,福田也难以幸免,公司半年报透露,2011年上半年,福田汽车销售整车35.8万辆,同比下降3.5%,营业利润为7.87亿元,在商用车行业整体下滑的形势下,福田汽车的业绩和销量也都出现了下滑。
再不出海,福田汽车或许将丢掉“速度”这个标签。2011年4月29日,福田汽车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签订了投资意向书,这意味着一座年产约10万辆的商用车工厂。见到《英才》记者时,赵景光说“印度工厂的规划投资规模,大概24亿元”,福田的印度项目将直接进入到属地招聘、属地采购、属地研发级别,尽量避免可能的本土政策风险。
这种“战略性的深耕细作”不只是在印度,未来十年内,俄罗斯、巴西、墨西哥等4个国家也将复制一座这样的工厂,福田计划投资额为100亿元左右。
大手笔进入金砖国家的原因很简单,过去十余年内,中国商用车企在本土市场击败了所有外国公司,而“印度自己承认交通业落后中国15—20年,”赵景光说“适合中国的,就适合世界。”出海产品也将以中端产品为主,因为“性价比路线的中端车也是世界标准,也能领导同行制定标准。关键是福田要进入世界第一阵营。”
但某种程度上,福田需要重新积累海外经验。在它的战略研究阶段,福田面临的问题是没有足够的本地化产品,交货期偏慢,销售团队没有学习当地语言,自然也无从提供优良服务并经营渠道商关系。
运营一家包括工厂的海外分公司,福田的实地“练兵”不多。而且业内人士认为福田将在出海的首战中遭遇考验。尽管印度重卡市场将从2010年的26.2万辆涨至2014年左右的50万辆,但印度法规的不确定性大、本土意识强,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副秘书长杨爱国认为,一旦按照印度政府的要求采用印度本土零部件企业的产品,福田的新配套体系很难维持其在国内的低成本。
不过,福田能成功在中国企业多次折戟的印度签约建厂,或许就是一个好兆头。
实质性举动
如果说海外业务有待正式启动,乘用车板块已经有了实质性举动。在福田那里,这是“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的梦想。”
福田汽车2011商务年会上传出的消息是,福田今年将推出蒙派克、迷迪、风景等车型的8款新车。2011年6月,投资约30亿元的福田北京多功能汽车厂正式投产,这家位于密云县的工厂设计年产能为20万辆。
“现在,福田已初步解决转型乘用车需要的管理、研发、技术、市场等问题。”赵景光说。
只是“初步解决”,意味着福田的乘用车板块目前还处于烧钱阶段。2011年9月15日,福田汽车发布了A股增发的公告,准备将50亿元融资中的26.53亿元投入蒙派克、迷迪、欧马可多功能车项目。福田汽车规划的未来五大战略产业中,也处处暗示出寻找资金的意味。
福田已经联合了160多家企业成立了“汽车物联网”产业联盟,意欲重现当年掘金新能源汽车的路径(见《福田汽车靠新能源汽车赚钱》)。类似的生产性服务业还只是福田支点之一,“你看三一,几千台泵车赚了几十亿利润,”福田汽车人士的话可以作为公司预备发力重型机械产业的注解。除了准备卖泵车、汽车吊等高附加值产品筹集资金外,福田甚至作为大股东招聘投资项目经理,福田方面称公司已开始运作PE项目。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来促进制造业整体提升并不难,我们过去积累下了几百万商用车客户。”赵景光觉得“而利润的增加必将有利于福田未来乘用车业务的发展。”
不过,“商转乘”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资金问题。今年多功能汽车工厂的投产仪式上,福田汽车并未发布其一直努力发展的SUV、MPV或CUV,而是推出了一个皮卡品牌。至于原因,我们可以管窥A股增发中的资金流向,福田的26.53亿元将用于乘用车技术改造项目上。
业内人士担忧的是大股东北汽集团并不支持福田汽车获取轿车资质。但赵景光向《英才》记者否认了这一说法。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未在公开场合就福田汽车乘用车业务发表过更多看法。
文|本刊记者 和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