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物流投资
- 来源:英才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物流,投资,产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10-11 16:11
这是一个似乎充满了矛盾的产业。
“门槛很高,要做大很难;门槛又很低,跟餐饮一样,养活自己很容易。”
“很赚钱,但是在管理上很不规范;做了规范的调整以后,业绩可能反而没有以前好了。”
“投资的机会很多,但真投进去的很少。”
物流产业的“混乱”,从风投们的评价中可窥一斑。
作为国家十大振兴计划中唯一的服务产业,现代物流业被赋予极高的产业地位。特别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产业与个人消费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直接,各行各业对物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让资本诸侯都看到了物流产业的投资潜质。
物流产业也确实吸引了一些PE们的真金白银。清科研究中心数据库最新数据显示,2005 -2011年上半年,已披露的中国物流产业投资事件为38起,其中有24例已披露投资总额为20.01亿美元,平均每个项目投资金额为8337万美元。
但如果对比IT、金融服务、通信等产业,风投们投给物流产业的钱,是不是太少了?
既摩拳擦掌表示看好,又举棋不定不肯下重注,这似乎是大多数投资人对物流产业的态度。物流产业是否真的“很复杂”?在努力追赶电子商务市场爆发式增长的过程中,物流产业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投资机会?
产业分化
在物流产业,风投们对怡亚通(002183. S Z)的投资是一个样板案例。
成立于1997年的怡亚通,于2007年11月登陆中小板。在其上市的前几个月,知名投资机构软银赛富的二期基金曾向怡亚通投资1820万美元。注资后占其总股本的22.27%。I P O后,软银赛富占有其16.69%的股份。不到一年就退出,且收益不菲,自然吸引来更多投资人的目光。
“其实深创投看怡亚通的时间比软银赛富早,但是我们没有他们投得快,占比也没有他们那么大。”提起这个项目,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总裁李万寿还有些许遗憾。
不过,让李万寿欣慰的是,怡亚通是被深创投带回国内上市的。当时,美银、摩根士丹利、瑞银等国际大行已经开始为怡亚通做海外上市的方案了,“但我们相信,中国的市场已经能够认识和读懂这个产业的价值了。”
的确,近些年来,中国的物流市场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从大环境来看,物流产业一直被誉为国民经济的“动脉”、“炉火”、“加速器”,“随着中国整个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从生产型国家变成消费型国家,未来中国对物流的需求非常大。”汉能投资执行董事乔建华对《英才》记者表示。
同时,在上游原材料成本不断增加、人力资源成本不断上升等压力倒逼下,降低物流环节的消耗和成本,也是未来一个时期内企业的重要利润增长点。
需求和动力足了,政府的支持也跟上了。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以深圳为代表的越来越多地方政府都将现代物流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前三大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到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各省市也相继出台相应实施方案,并在税收、土地、行政审批等方面对当地物流业发展给予支持。
不过,在李万寿看来,之前一些“单纯的、物对物的、以火车轮船汽车为载体”的传统物流企业,投资的价值和空间并不大。“传统物流涉及到一个转型的问题,而新兴物流已经没有一个固定的形态了,新兴物流是和当前的商业、工业生产相配套、相适应的所有物流形态。”
有分析师表示,在传统运输向现代物流转型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电子商务浪潮的推动下,市场对专业性的仓储设施与配送中心的需求日益提高,使得各种模式的现代物流企业的出现成为整个物流产业的发展契机和增长点。
目前,国内物流产业估值水平在30倍市盈率左右,而预计“十二五”期间物流产业整体增速可以达到20%以上,但基础物流(简单仓储和运输)和高端物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整合)增长将明显分化,前者约为10%,后者则可达30%。无疑,这是一个诱人的数字。
投资空间
电子商务的兴起,无疑对物流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关键性的转折。
配送模式从传统的to B到toC模式的转变,也让市场对仓储配送体系信息整合能力、配送效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这被认为是催生现代物流产业的动力之一。
但在戈壁投资合伙人徐晨看来,物流产业还不算是一个成熟的产业,虽然电商的发展带给物流企业不少机会,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电商自己还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求其很快产生很多与物流产业对接的机会,也是不现实的。
一个明显的冲突是:在销售旺季,物流“跑不动”已经成了各家电商企业心头的痛。而这也导致包括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当当网、凡客诚品、好乐买、拉手网等在内的电商企业,均表示将自建物流公司或物流平台。
李万寿认为,未来如果物流的配套环境能够跟上,传统产业能够和电子商务、互联网结合起来,投资的机会将会更多。
由于电子商务企业掌握着上游信息流,对于其搭建物流平台具有先天优势,而对众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则处于被动的依附地位。因此,也有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市场上领先的快递企业将难以接受电商企业的游戏规则,转而将会加大对自身信息平台、仓储、配送网络等体系的建设。
当前,对物流产业大规模的需求主要还是靠传统物流满足的,而一些增量的需求、经济增长产生的差异化需求,也是新的物流形态和物流公司发展的机会。在徐晨看来,“传统物流领域,风投要进入难度比较大,但在一些本地化物流、特殊产业物流等方面,投资的机会比较多。围绕物流产业顺延出来的细分服务公司,也是将来风投的一个方向。”
“我们投资的项目,大都是能把供应链、信息链和资金链整合在一起的物流企业。”李万寿告诉《英才》记者,未来能够脱颖而出的物流企业,其对产业资源、信息技术、资金等要素的整合能力一定是比较突出的。道富资本副总裁莫学斌则认为,一些能提供延伸服务的物流公司,也将吸引到资本的关注。“比如能提供深度代理、分销采购、供应链金融、保税物流等,这类企业有很强的议价能力,也符合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方向。”
对于未来物流产业投资前景,乔建华表示,“现在,物流产业的投资机会慢慢浮现,与物流配套的一些机会也会出现。比如,仓储及物流园区的开发,仍然有着较大的投资空间。”
混乱拼杀
入行已经4年了,货通八方CEO林森却还在继续交着学费。作为一家专注于公路物流的综合服务提供商,林森最初对货通八方有一个有趣的定位:力争成为中国物流产业的阿里巴巴。
然而,直到现在,林森还没有找到“合理的、有价值的商业模式”。林森告诉《英才》记者,因为物流产业网络化的特点,养活自己很容易,做成一个大生意很难,这是一个极度分散的市场。
除了建立全国网络需要积淀以外,在不少细分领域,虽然机会不少,但在徐晨看来这块市场因为需求有限,所以也很容易看到瓶颈。
当然,更多的风险还是来自于企业本身。
“中国的物流产业比较复杂,很多时候不是市场的问题,而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弱管理、潜规则影响了其进一步发展壮大。”林森说,目前,很多自建物流企业的价格其实比传统物流的价格还要高,因为服务成本比较高。
正因为如此,徐晨判断传统物流的转型时机也许并未到来。以前的物流企业,大都在“野蛮生长”,靠不断扩大物流网点赚取更多利润。现在要求将其不断“铺盘子”的发展模式转变为向管理要效率,这中间有着太多的脱节。
“不是所有高效的东西很快就能进入传统物流业,如果现在要求其提高效率,可能反而丧失了其原有的竞争力。只有等到简单铺点不能让其增长的时候,这些物流企业才可能真正寻求转型。”徐晨说。
莫学斌认为,目前国内的物流企业主要还是靠外在的资源发展,而不是靠其内在的管理和效率提升来发展,以至于企业之间的竞争大多是同质化的、混乱的。
在整个物流产业还处于比较混乱的阶段,各家企业之间的比拼,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价格战。“这可能和上游的厂商、电商客户价格敏感性比较高有关,当然,下游的消费者或者服务商对价格同样敏感。因此短期内,物流产业以价格为主导的现象可能不会发生变化。”徐晨说。
另外,产业不规范,也是投资人们头疼的事情。曾经有个说法,十几年前,物流业是一个黑社会产业,没有资源、没有背景,一般很难玩得转。虽然近年来物流产业的状况已有改善,但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再加上非职业化团队的管理,偷税漏税、超载等产业不规范现象仍然相当普遍。
拿电商物流来说,疏于基础管理和员工管理、操作不规范造成物品损耗或者退换货的问题经常发生,而这也导致在社会分工越来越明晰的背景下,第三方物流很难切入相关的产业市场,并起到很好的配套服务作用。
不过,林森的观点是,也许正是厂商、电商物流对于服务速度和质量的要求,倒逼着物流产业从规模、效率和操作上开始走向规范,真正催生出一批规范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加速整合
微利竞争也代表着产业并购整合的加速将至。
“事实上,当前物流产业的并
购已经在逐步展开。”乔建华告诉《英才》记者,物流产业是一个网络型的产业,天生具有扩张的属性。在国外的成熟市场,兼并收购的案例非常多。
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近6年时间里,中国物流产业并购案例数为29起,其中13起为跨国并购,4起并购企业具有VC/PE支持。而从历年的并购情况来看,2010年的并购事件较多,已经披露的并购事件为15起,这一方面得益于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型物流公司在快速扩张过程中往往选取并购产业链上下游,以“短平快”扩展自身的业务线;另一方面,2009年相关快递法规的出台,对于物流产业从业企业设定了更高的门槛,部分中小企业受制于资金,不得不选择被并购方式得以存续。
尽管目前中国物流产业并购与电子商务相关的企业数量有限,但是清科研究中心预计,近三年内,在资本、政策及产业发展的推动下,物流产业的并购将更多的与电子商务相关联。
“国家的物流政策还是鼓励物流企业的整合与兼并重组的,其最根本的就是想让物流企业向大型物流企业发展。”莫学斌说。
2011年6月中下旬,中国邮政局发布促进快递企业兼并重组意见,将积极支持快递企业兼并重组的财税、土地等优惠政策,促使5年内,培养出一批年收入超过百亿、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快递企业。
与政策预期物流企业发展规模相比,大部分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相差甚远。从快速推进产业发展的角度,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在即。
除了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以外,物流产业还面临着越来越细分、越来越专业化的趋势,乔建华举例说,像冷链、危险品运输等细分领域,以前都是物流产业里根本没有的。
而对于当前电商蜂拥而至自建物流的行为,不少人也认为,这只是暂时现象,因为电商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自建物流,最终物流产业还是要专业化。
事实上,不同产业和领域的专业物流市场已经在逐步形成。如I T物流、汽车物流、快消品物流、保税物流、化工物流等。
不过,物流产业是实业,其改造和整合都需要长时间的经营,对风投们来说,这也是很考验眼光和耐力的事。乔建华认为,未来三到五年,物流产业很多细分领域将会出现龙头公司。而以这些龙头公司为代表,将推动整个产业走向规范。
文|本刊记者 何春梅
……
“门槛很高,要做大很难;门槛又很低,跟餐饮一样,养活自己很容易。”
“很赚钱,但是在管理上很不规范;做了规范的调整以后,业绩可能反而没有以前好了。”
“投资的机会很多,但真投进去的很少。”
物流产业的“混乱”,从风投们的评价中可窥一斑。
作为国家十大振兴计划中唯一的服务产业,现代物流业被赋予极高的产业地位。特别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产业与个人消费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直接,各行各业对物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让资本诸侯都看到了物流产业的投资潜质。
物流产业也确实吸引了一些PE们的真金白银。清科研究中心数据库最新数据显示,2005 -2011年上半年,已披露的中国物流产业投资事件为38起,其中有24例已披露投资总额为20.01亿美元,平均每个项目投资金额为8337万美元。
但如果对比IT、金融服务、通信等产业,风投们投给物流产业的钱,是不是太少了?
既摩拳擦掌表示看好,又举棋不定不肯下重注,这似乎是大多数投资人对物流产业的态度。物流产业是否真的“很复杂”?在努力追赶电子商务市场爆发式增长的过程中,物流产业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投资机会?
产业分化
在物流产业,风投们对怡亚通(002183. S Z)的投资是一个样板案例。
成立于1997年的怡亚通,于2007年11月登陆中小板。在其上市的前几个月,知名投资机构软银赛富的二期基金曾向怡亚通投资1820万美元。注资后占其总股本的22.27%。I P O后,软银赛富占有其16.69%的股份。不到一年就退出,且收益不菲,自然吸引来更多投资人的目光。
“其实深创投看怡亚通的时间比软银赛富早,但是我们没有他们投得快,占比也没有他们那么大。”提起这个项目,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总裁李万寿还有些许遗憾。
不过,让李万寿欣慰的是,怡亚通是被深创投带回国内上市的。当时,美银、摩根士丹利、瑞银等国际大行已经开始为怡亚通做海外上市的方案了,“但我们相信,中国的市场已经能够认识和读懂这个产业的价值了。”
的确,近些年来,中国的物流市场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从大环境来看,物流产业一直被誉为国民经济的“动脉”、“炉火”、“加速器”,“随着中国整个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从生产型国家变成消费型国家,未来中国对物流的需求非常大。”汉能投资执行董事乔建华对《英才》记者表示。
同时,在上游原材料成本不断增加、人力资源成本不断上升等压力倒逼下,降低物流环节的消耗和成本,也是未来一个时期内企业的重要利润增长点。
需求和动力足了,政府的支持也跟上了。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以深圳为代表的越来越多地方政府都将现代物流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前三大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到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各省市也相继出台相应实施方案,并在税收、土地、行政审批等方面对当地物流业发展给予支持。
不过,在李万寿看来,之前一些“单纯的、物对物的、以火车轮船汽车为载体”的传统物流企业,投资的价值和空间并不大。“传统物流涉及到一个转型的问题,而新兴物流已经没有一个固定的形态了,新兴物流是和当前的商业、工业生产相配套、相适应的所有物流形态。”
有分析师表示,在传统运输向现代物流转型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电子商务浪潮的推动下,市场对专业性的仓储设施与配送中心的需求日益提高,使得各种模式的现代物流企业的出现成为整个物流产业的发展契机和增长点。
目前,国内物流产业估值水平在30倍市盈率左右,而预计“十二五”期间物流产业整体增速可以达到20%以上,但基础物流(简单仓储和运输)和高端物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整合)增长将明显分化,前者约为10%,后者则可达30%。无疑,这是一个诱人的数字。
投资空间
电子商务的兴起,无疑对物流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关键性的转折。
配送模式从传统的to B到toC模式的转变,也让市场对仓储配送体系信息整合能力、配送效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这被认为是催生现代物流产业的动力之一。
但在戈壁投资合伙人徐晨看来,物流产业还不算是一个成熟的产业,虽然电商的发展带给物流企业不少机会,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电商自己还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求其很快产生很多与物流产业对接的机会,也是不现实的。
一个明显的冲突是:在销售旺季,物流“跑不动”已经成了各家电商企业心头的痛。而这也导致包括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当当网、凡客诚品、好乐买、拉手网等在内的电商企业,均表示将自建物流公司或物流平台。
李万寿认为,未来如果物流的配套环境能够跟上,传统产业能够和电子商务、互联网结合起来,投资的机会将会更多。
由于电子商务企业掌握着上游信息流,对于其搭建物流平台具有先天优势,而对众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则处于被动的依附地位。因此,也有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市场上领先的快递企业将难以接受电商企业的游戏规则,转而将会加大对自身信息平台、仓储、配送网络等体系的建设。
当前,对物流产业大规模的需求主要还是靠传统物流满足的,而一些增量的需求、经济增长产生的差异化需求,也是新的物流形态和物流公司发展的机会。在徐晨看来,“传统物流领域,风投要进入难度比较大,但在一些本地化物流、特殊产业物流等方面,投资的机会比较多。围绕物流产业顺延出来的细分服务公司,也是将来风投的一个方向。”
“我们投资的项目,大都是能把供应链、信息链和资金链整合在一起的物流企业。”李万寿告诉《英才》记者,未来能够脱颖而出的物流企业,其对产业资源、信息技术、资金等要素的整合能力一定是比较突出的。道富资本副总裁莫学斌则认为,一些能提供延伸服务的物流公司,也将吸引到资本的关注。“比如能提供深度代理、分销采购、供应链金融、保税物流等,这类企业有很强的议价能力,也符合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方向。”
对于未来物流产业投资前景,乔建华表示,“现在,物流产业的投资机会慢慢浮现,与物流配套的一些机会也会出现。比如,仓储及物流园区的开发,仍然有着较大的投资空间。”
混乱拼杀
入行已经4年了,货通八方CEO林森却还在继续交着学费。作为一家专注于公路物流的综合服务提供商,林森最初对货通八方有一个有趣的定位:力争成为中国物流产业的阿里巴巴。
然而,直到现在,林森还没有找到“合理的、有价值的商业模式”。林森告诉《英才》记者,因为物流产业网络化的特点,养活自己很容易,做成一个大生意很难,这是一个极度分散的市场。
除了建立全国网络需要积淀以外,在不少细分领域,虽然机会不少,但在徐晨看来这块市场因为需求有限,所以也很容易看到瓶颈。
当然,更多的风险还是来自于企业本身。
“中国的物流产业比较复杂,很多时候不是市场的问题,而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弱管理、潜规则影响了其进一步发展壮大。”林森说,目前,很多自建物流企业的价格其实比传统物流的价格还要高,因为服务成本比较高。
正因为如此,徐晨判断传统物流的转型时机也许并未到来。以前的物流企业,大都在“野蛮生长”,靠不断扩大物流网点赚取更多利润。现在要求将其不断“铺盘子”的发展模式转变为向管理要效率,这中间有着太多的脱节。
“不是所有高效的东西很快就能进入传统物流业,如果现在要求其提高效率,可能反而丧失了其原有的竞争力。只有等到简单铺点不能让其增长的时候,这些物流企业才可能真正寻求转型。”徐晨说。
莫学斌认为,目前国内的物流企业主要还是靠外在的资源发展,而不是靠其内在的管理和效率提升来发展,以至于企业之间的竞争大多是同质化的、混乱的。
在整个物流产业还处于比较混乱的阶段,各家企业之间的比拼,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价格战。“这可能和上游的厂商、电商客户价格敏感性比较高有关,当然,下游的消费者或者服务商对价格同样敏感。因此短期内,物流产业以价格为主导的现象可能不会发生变化。”徐晨说。
另外,产业不规范,也是投资人们头疼的事情。曾经有个说法,十几年前,物流业是一个黑社会产业,没有资源、没有背景,一般很难玩得转。虽然近年来物流产业的状况已有改善,但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再加上非职业化团队的管理,偷税漏税、超载等产业不规范现象仍然相当普遍。
拿电商物流来说,疏于基础管理和员工管理、操作不规范造成物品损耗或者退换货的问题经常发生,而这也导致在社会分工越来越明晰的背景下,第三方物流很难切入相关的产业市场,并起到很好的配套服务作用。
不过,林森的观点是,也许正是厂商、电商物流对于服务速度和质量的要求,倒逼着物流产业从规模、效率和操作上开始走向规范,真正催生出一批规范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加速整合
微利竞争也代表着产业并购整合的加速将至。
“事实上,当前物流产业的并
购已经在逐步展开。”乔建华告诉《英才》记者,物流产业是一个网络型的产业,天生具有扩张的属性。在国外的成熟市场,兼并收购的案例非常多。
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近6年时间里,中国物流产业并购案例数为29起,其中13起为跨国并购,4起并购企业具有VC/PE支持。而从历年的并购情况来看,2010年的并购事件较多,已经披露的并购事件为15起,这一方面得益于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型物流公司在快速扩张过程中往往选取并购产业链上下游,以“短平快”扩展自身的业务线;另一方面,2009年相关快递法规的出台,对于物流产业从业企业设定了更高的门槛,部分中小企业受制于资金,不得不选择被并购方式得以存续。
尽管目前中国物流产业并购与电子商务相关的企业数量有限,但是清科研究中心预计,近三年内,在资本、政策及产业发展的推动下,物流产业的并购将更多的与电子商务相关联。
“国家的物流政策还是鼓励物流企业的整合与兼并重组的,其最根本的就是想让物流企业向大型物流企业发展。”莫学斌说。
2011年6月中下旬,中国邮政局发布促进快递企业兼并重组意见,将积极支持快递企业兼并重组的财税、土地等优惠政策,促使5年内,培养出一批年收入超过百亿、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快递企业。
与政策预期物流企业发展规模相比,大部分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相差甚远。从快速推进产业发展的角度,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在即。
除了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以外,物流产业还面临着越来越细分、越来越专业化的趋势,乔建华举例说,像冷链、危险品运输等细分领域,以前都是物流产业里根本没有的。
而对于当前电商蜂拥而至自建物流的行为,不少人也认为,这只是暂时现象,因为电商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自建物流,最终物流产业还是要专业化。
事实上,不同产业和领域的专业物流市场已经在逐步形成。如I T物流、汽车物流、快消品物流、保税物流、化工物流等。
不过,物流产业是实业,其改造和整合都需要长时间的经营,对风投们来说,这也是很考验眼光和耐力的事。乔建华认为,未来三到五年,物流产业很多细分领域将会出现龙头公司。而以这些龙头公司为代表,将推动整个产业走向规范。
文|本刊记者 何春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