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和腾讯的恩怨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腾讯,UC,QQ,互联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12-01 09:41
3Q大战之后,马化腾诚恳表示腾讯需要反思,并宣布了“开放”计划
2011年11月4日,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如果真要赋予其意义,或许是“3Q大战”一周年。一年后的今天,又一个企业站出来公开叫板腾讯。这一次,是手机浏览器厂商UC优视(以下简称UC)。
“腾讯这次不是想让UC长不大,而是想要UC死。如果所有的创业公司都不敢站出来维护自己的生存权,中国互联网的环境就跟北京的天气差不了多少了。”UC的CEO俞永福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俞永福对腾讯抛出了四条质问:有没有利用垄断优势,要挟合作伙伴不能预装UC浏览器,必须在QQ与UC中“二选一”?有没有假开放、真封闭,劫持用户需求?有没有在手机QQ聊天软件捆绑安装QQ浏览器?有没有操纵数据报告、误导合作伙伴,破坏UC合作体系?
恶气还未出,俞永福已经遭到许多谩骂。有人指俞永福借与腾讯口水战抬高身价,是为上市做铺垫,一如去年的360。尽管俞永福口中的“如果UC胜诉”透露出他心里也没底,但他仍表示要“将诉讼进行到底”。
而对于UC的指控,腾讯公关部回复本刊说:“手机厂商作为甲方有权根据自己的考量决定选择何种浏览器,腾讯没有能力左右手机厂商的决定,UC公司也不应低估手机厂商的商业智慧。该公司公开通过发布会方式对腾讯公司进行商业诽谤,这才是真正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UQ恩怨
UC和腾讯的恩怨由来已久。
2009年7月,腾讯正式发布手机浏览器。就在一个月后,一份市场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刚发布一个月的腾讯QQ手机浏览器的市场份额已超过20%,而2006年起进入市场的UC则仅过10%。俞永福则认为这是一份由腾讯提供的假报告。
到了2009年底,俞永福获悉UC已进了腾讯的“黑名单”。“他们每年会列一个黑名单,就是主要的竞争对手。当一个企业进入黑名单之后,二者就会进入一个强竞争的阶段,腾讯会利用集团的资源来打压对方。”
所谓集团的资源,是指腾讯QQ的各种业务。
2010年,有用户发现,在QQ的一些业务中,用QQ手机浏览器可以免费使用,而其他浏览器不是难以使用就是需要付费。
之后爆发了“降级事件”,即用UC浏览器访问QQ农场业务的用户被腾讯直接降级。“这影响了几万用户,UC和腾讯都接到了大量投诉,腾讯给用户降级的提示是‘使用了一个非法程序’,UC浏览器什么时候成为一个非法程序了呢?”
俞永福为此与腾讯高层沟通,得到的答复是“系统错误,而非人为”,并最终修复。
2011年,UC和腾讯之间的战火越烧越旺:在腾讯应用中心搜索UC浏览器,结果是推荐QQ手机浏览器;在使用QQ聊天时输入一个网址,结果是推荐使用QQ浏览器打开网页。
俞永福说,最令他忍无可忍的是腾讯对于UC合作体系的破坏。
11月3日,俞永福抛出了一枚重磅炸弹。他向记者出示了一份合同复印件,称来自合作伙伴。在合同里标出了以下内容:“乙方需声明在推广腾讯产品时,不准推广其竞争对手产品。对应关系如下:QQ浏览器—UC浏览器,QQ安全助手—360安全助手,腾讯微博—新浪微博。”
过去一年来,腾讯一直在逼合作伙伴做这道二选一的题。这样的东西竟然能白纸黑字写到合同里,这还是潜规则吗?”俞永福说。
但在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律师游云庭看来,这场诉讼将会非常难打。“要证明腾讯不正当竞争,需要综合取证,比如出示的合同复印件如果不够有力,腾讯完全可以否认出具过这样的合同。很多事情可能都是暗箱操作,都是口头上或私人之间的交流,是否能上升到腾讯公司层面也很难证明。”
游云庭表示,可能还需求证合同背后是否有一些商业贿赂、低价倾销、对预装厂商超额补贴等行为,或利用腾讯在即时通讯领域所处的市场支配地位胁迫厂商二选一。
3Q大战之后,马化腾诚恳表示腾讯确实需要反思,并抛出了“开放”计划。然而在过去的一年里,企鹅与其他竞争对手之间摩擦不断,其“全网公敌”的形象似乎并未有多少改善。
就在2010年6月15日腾讯筹备半年的开放大会召开期间,多玩游戏网总裁李学凌在微博爆料称“马化腾刚刚讲完:全平台开放,而不是有所保留,另外一手,就从总裁办下令,终止跟YY的一切合作,包括已经签了合同的合作都停止”。
“UC遇到的是中国几乎所有创业公司都会遇到的问题。这不是两家竞争公司的关系问题,而是腾讯和创业公司的关系问题,甚至所有大公司和创业公司的关系问题。”李学凌说。
开放之辨
腾讯CEO马化腾在2010年12月5日曾表示腾讯将以“开放”和“分享”进行转型,并希望这是一次“慎重、彻底、完整”的转型。
可以看到,腾讯全业务产品陆续开放,从社区、搜索、电子商务、微博到移动互联网等业务平台无一例外。
2011年5月16日,腾讯还推出桌面软件“Q+”,称要与合作伙伴分享QQ的6.47亿用户资源。向第三方开发商发出邀约共享其6.47亿用户资源,包括58同城、金山快盘、豆瓣、金蝶等第三方应用商已入驻。
马化腾此前曾表示,截至上半年,已有近2万个合作伙伴已经或正在排队等待接入腾讯开放平台,合作伙伴一款应用拿到的单月最高分成超过1000万元。
“腾讯有许多禁飞区,这之外的才能成为开放对象。腾讯的合作伙伴是它可以完全掌控的小公司,但你不能长大,一旦可能和它有竞争,就马上变成敌人。”李学凌说。
对于这一点,腾讯公关部负责人在对记者的回复中称:“开放战略不等于腾讯要放弃自己的战略布局,否则开放还能给合作伙伴带来什么?我们推进开放战略又有什么意义呢?”
曾任博客网站BlogBus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讲师魏武挥也对本刊记者反复强调,开放不是一个道德意义上的价值判断,而是基于对公司利益的长远规划而做出的战略选择。
曾参加过腾讯“诊断大会”的魏武挥认为,腾讯选择开放是因为它认识到,和中小企业用开放平台结盟,远远胜过自己单打独斗,与全网企业为竞争对手。
但他也指出,腾讯的开放的确是有选择的开放。“以Q+为例,它其实只是一款桌面软件,桌面并没有被它占领,所以它开放了。但它却没有开放QQ,因为那块面板上寸土寸金,而且是它的根基所在。”魏武挥分析说。
另一方面,腾讯与诸企业的交恶也和其架构不无关系,在腾讯内部实行的是“联邦制”运作,即在统一的运营支持系统和平台研发系统下,几大业务体系各自独立运营。因此各个业务体系和产品线之间也在积极争夺有限的集团资源,更别说和外部对手的争夺了。
“无论如何,赚钱的公司才是好公司,开放与否不能作为一个标准,这一切都只关乎市场竞争。当然,底线是,所有竞争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魏武挥说。
从马化腾对开放的理解中也不难看出腾讯的野心。他在著名的“8条论纲”中这样说:“我们看到很多所谓的垄断,实际上是在产业不断变革的时候,他依然是面临很大的危机。在价值变迁迅速的产业里面,没有一个公司是可以高枕无忧的。
《望东方周刊》记者张瑜|北京报道
……
2011年11月4日,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如果真要赋予其意义,或许是“3Q大战”一周年。一年后的今天,又一个企业站出来公开叫板腾讯。这一次,是手机浏览器厂商UC优视(以下简称UC)。
“腾讯这次不是想让UC长不大,而是想要UC死。如果所有的创业公司都不敢站出来维护自己的生存权,中国互联网的环境就跟北京的天气差不了多少了。”UC的CEO俞永福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俞永福对腾讯抛出了四条质问:有没有利用垄断优势,要挟合作伙伴不能预装UC浏览器,必须在QQ与UC中“二选一”?有没有假开放、真封闭,劫持用户需求?有没有在手机QQ聊天软件捆绑安装QQ浏览器?有没有操纵数据报告、误导合作伙伴,破坏UC合作体系?
恶气还未出,俞永福已经遭到许多谩骂。有人指俞永福借与腾讯口水战抬高身价,是为上市做铺垫,一如去年的360。尽管俞永福口中的“如果UC胜诉”透露出他心里也没底,但他仍表示要“将诉讼进行到底”。
而对于UC的指控,腾讯公关部回复本刊说:“手机厂商作为甲方有权根据自己的考量决定选择何种浏览器,腾讯没有能力左右手机厂商的决定,UC公司也不应低估手机厂商的商业智慧。该公司公开通过发布会方式对腾讯公司进行商业诽谤,这才是真正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UQ恩怨
UC和腾讯的恩怨由来已久。
2009年7月,腾讯正式发布手机浏览器。就在一个月后,一份市场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刚发布一个月的腾讯QQ手机浏览器的市场份额已超过20%,而2006年起进入市场的UC则仅过10%。俞永福则认为这是一份由腾讯提供的假报告。
到了2009年底,俞永福获悉UC已进了腾讯的“黑名单”。“他们每年会列一个黑名单,就是主要的竞争对手。当一个企业进入黑名单之后,二者就会进入一个强竞争的阶段,腾讯会利用集团的资源来打压对方。”
所谓集团的资源,是指腾讯QQ的各种业务。
2010年,有用户发现,在QQ的一些业务中,用QQ手机浏览器可以免费使用,而其他浏览器不是难以使用就是需要付费。
之后爆发了“降级事件”,即用UC浏览器访问QQ农场业务的用户被腾讯直接降级。“这影响了几万用户,UC和腾讯都接到了大量投诉,腾讯给用户降级的提示是‘使用了一个非法程序’,UC浏览器什么时候成为一个非法程序了呢?”
俞永福为此与腾讯高层沟通,得到的答复是“系统错误,而非人为”,并最终修复。
2011年,UC和腾讯之间的战火越烧越旺:在腾讯应用中心搜索UC浏览器,结果是推荐QQ手机浏览器;在使用QQ聊天时输入一个网址,结果是推荐使用QQ浏览器打开网页。
俞永福说,最令他忍无可忍的是腾讯对于UC合作体系的破坏。
11月3日,俞永福抛出了一枚重磅炸弹。他向记者出示了一份合同复印件,称来自合作伙伴。在合同里标出了以下内容:“乙方需声明在推广腾讯产品时,不准推广其竞争对手产品。对应关系如下:QQ浏览器—UC浏览器,QQ安全助手—360安全助手,腾讯微博—新浪微博。”
过去一年来,腾讯一直在逼合作伙伴做这道二选一的题。这样的东西竟然能白纸黑字写到合同里,这还是潜规则吗?”俞永福说。
但在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律师游云庭看来,这场诉讼将会非常难打。“要证明腾讯不正当竞争,需要综合取证,比如出示的合同复印件如果不够有力,腾讯完全可以否认出具过这样的合同。很多事情可能都是暗箱操作,都是口头上或私人之间的交流,是否能上升到腾讯公司层面也很难证明。”
游云庭表示,可能还需求证合同背后是否有一些商业贿赂、低价倾销、对预装厂商超额补贴等行为,或利用腾讯在即时通讯领域所处的市场支配地位胁迫厂商二选一。
3Q大战之后,马化腾诚恳表示腾讯确实需要反思,并抛出了“开放”计划。然而在过去的一年里,企鹅与其他竞争对手之间摩擦不断,其“全网公敌”的形象似乎并未有多少改善。
就在2010年6月15日腾讯筹备半年的开放大会召开期间,多玩游戏网总裁李学凌在微博爆料称“马化腾刚刚讲完:全平台开放,而不是有所保留,另外一手,就从总裁办下令,终止跟YY的一切合作,包括已经签了合同的合作都停止”。
“UC遇到的是中国几乎所有创业公司都会遇到的问题。这不是两家竞争公司的关系问题,而是腾讯和创业公司的关系问题,甚至所有大公司和创业公司的关系问题。”李学凌说。
开放之辨
腾讯CEO马化腾在2010年12月5日曾表示腾讯将以“开放”和“分享”进行转型,并希望这是一次“慎重、彻底、完整”的转型。
可以看到,腾讯全业务产品陆续开放,从社区、搜索、电子商务、微博到移动互联网等业务平台无一例外。
2011年5月16日,腾讯还推出桌面软件“Q+”,称要与合作伙伴分享QQ的6.47亿用户资源。向第三方开发商发出邀约共享其6.47亿用户资源,包括58同城、金山快盘、豆瓣、金蝶等第三方应用商已入驻。
马化腾此前曾表示,截至上半年,已有近2万个合作伙伴已经或正在排队等待接入腾讯开放平台,合作伙伴一款应用拿到的单月最高分成超过1000万元。
“腾讯有许多禁飞区,这之外的才能成为开放对象。腾讯的合作伙伴是它可以完全掌控的小公司,但你不能长大,一旦可能和它有竞争,就马上变成敌人。”李学凌说。
对于这一点,腾讯公关部负责人在对记者的回复中称:“开放战略不等于腾讯要放弃自己的战略布局,否则开放还能给合作伙伴带来什么?我们推进开放战略又有什么意义呢?”
曾任博客网站BlogBus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讲师魏武挥也对本刊记者反复强调,开放不是一个道德意义上的价值判断,而是基于对公司利益的长远规划而做出的战略选择。
曾参加过腾讯“诊断大会”的魏武挥认为,腾讯选择开放是因为它认识到,和中小企业用开放平台结盟,远远胜过自己单打独斗,与全网企业为竞争对手。
但他也指出,腾讯的开放的确是有选择的开放。“以Q+为例,它其实只是一款桌面软件,桌面并没有被它占领,所以它开放了。但它却没有开放QQ,因为那块面板上寸土寸金,而且是它的根基所在。”魏武挥分析说。
另一方面,腾讯与诸企业的交恶也和其架构不无关系,在腾讯内部实行的是“联邦制”运作,即在统一的运营支持系统和平台研发系统下,几大业务体系各自独立运营。因此各个业务体系和产品线之间也在积极争夺有限的集团资源,更别说和外部对手的争夺了。
“无论如何,赚钱的公司才是好公司,开放与否不能作为一个标准,这一切都只关乎市场竞争。当然,底线是,所有竞争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魏武挥说。
从马化腾对开放的理解中也不难看出腾讯的野心。他在著名的“8条论纲”中这样说:“我们看到很多所谓的垄断,实际上是在产业不断变革的时候,他依然是面临很大的危机。在价值变迁迅速的产业里面,没有一个公司是可以高枕无忧的。
《望东方周刊》记者张瑜|北京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