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自救
-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诺基亚,裁员,智能手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3-12 14:11
疲态渐显的诺基亚又一次传出全球大裁员的消息:2月8日,诺基亚宣布,计划在位于匈牙利的科马隆(Komarom)、墨西哥的雷诺萨(Reynosa)以及芬兰的萨洛(Salo)3家工厂共裁员4000人,约占诺基亚员工总数的8%。这3家工厂今后将主要为欧洲和美洲客户提供智能手机产品的定制服务,而手机组装工作转移到亚洲的四家工厂。
“此次裁员是公司2011年2月战略转型的延续。”诺基亚中国资讯部总监高翔说。当时,诺基亚一方面把智能手机业务的命运(也是诺基亚的命运)与微软和WindowsPhone生态系统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另一方面,诺基亚今后在生产组装环节将更贴近亚洲,因为这里有诺基亚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
诺基亚的此番战略调整被外界解读为“西退东进”。更加具体地说,亚洲,尤其是中国,在诺基亚全球战略版图中的位置将会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诺基亚还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文化重塑,以“挑战者”的心态实施自救。
“东进”之忧
在诺基亚的西方工厂屡被裁员的同时,其中国公司的员工却不减反增。2012年1月5日,高翔从北京东南郊的亦庄被“赶”到了城区北二环附近的和平里办公。这是因为,诺基亚北京总部每月都会有上百名新员工加入,其中主要是研发人员。由于员工人数急剧增加,诺基亚亦庄办公大楼已经“人满为患”,于是公司市场、销售、公关等职能部门就搬到了和平里。“现在,我们见客户和媒体就更方便了。”高翔说。
这同样是诺基亚在2011年初所制定战略的延续。去年4月份,诺基亚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调整、合并研发地点和员工,但诺基亚中国却同时宣布,未来18个月内将扩大北京研发团队的规模,将北京作为诺基亚全球的创新中心。目前,诺基亚全球WindowsPhone手机的研发中心有4个,其中之一就在北京。而且,北京也同时兼顾非S30、S40系统的非智能手机研发,是全球唯一同时进行高端智能手机和非智能手机研发的基地。也正是因为如此,诺基亚于今年1月正式将亚太总部从新加坡迁移到了北京。
只不过,一个严酷的事实是,作为“救命稻草”的中国市场,在过去的一年同样是风雨飘摇、麻烦不断。原因很简单:诺基亚的产品让合作伙伴赚不到钱了。
北京的一位手机零售商透露,销售诺基亚手机的利润率太低,平均每台只有5%;而三星可以到15%。同样硬件配置的手机,诺基亚的价格还要贵一些,有的机型甚至算上返点都还要亏本。其次,诺基亚的塞班智能手机表现不佳,而被诺基亚寄予厚望的WindowsPhone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至今还未上市。
2009年1月,诺基亚曾和手机零售商迪信通宣布合作,称未来将在北京开设10家诺基亚专卖店,由迪信通打理,诺基亚只是授权,并不直接经营。但据迪信通副总裁齐峰介绍,当开设到第四家店时,专卖店已经不赚钱了,以至于该计划只能被中止。
专卖店受挫还只是诺基亚去年在中国遭遇的难题之一。2011年6月,诺基亚宣布中国区原负责人梁玉媚离职,其职位由诺基亚全球主管销售业务的高级副总裁赵科林暂时“代班”。
几乎与此同时,诺基亚CEO史蒂芬.艾洛普在一次电话会议上特别指出:“中国市场可以说是管理不善,包括具体的渠道及库存。”
但一位手机零售商对于失意去职的梁玉媚表达了同情:“我个人觉得赵科林有更强的管理能力,但梁玉媚的情商更高,她很了解我们的需求,特别愿意参加与经销商的活动,喜欢和我们交流。赵科林很少和我们见面。”至于诺基亚中国区今年1月正式就任的负责人谷思华,这位零售商表示“迄今还没见到过他”。
文化重塑
从2011年开始,高翔感觉到自己的工作节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高翔的工作职责就是就公司总部的战略、策略进行内外沟通。2011年之前,那是诺基亚辉煌的时期,高翔基本上年初就可以定下全年计划,最起码也可以定半年的,然后按部就班地执行。但2011年诺基亚经历了太多的事情,高翔完全不知道下一周应该制定什么计划,变化和节奏都加快了。“去年,我只知道做好这一周的事情最重要。今年还算好些,我可以按月来制定计划了。”高翔说,“这更像是一个创业型公司的状态,事实上,这种变化早在去年2月份的时候就开始发生了。”
从去年2月和微软结盟开始,诺基亚也在进行整个企业文化乃至组织结构的重塑,这种重塑的一个基调是:放下老大的架子,把自己当做是一个“挑战者”。
作为“挑战者”,诺基亚要求员工“勇于担责”。诺基亚是一家渗透着北欧文化的公司,强调民主和平等。一位诺基亚中国员工透露,在诺基亚,平时走路见到领导不打招呼是很平常的事情,开会时也经常出现“没大没小”的情况。这种文化氛围当然有平等、亲和的一面,但其隐患在于,企业的执行力容易低效。
比如说,诺基亚过去成立一个新项目或者作一项决策时,通常会集中研发、产品、市场、法律甚至人事部门的人成立一个临时委员会,有召集人但没有负责人,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的结果是:做好了不会有奖励,做不好也没惩罚。史蒂芬.埃洛普上任后将这些委员会全部解散,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比如产品部门牵头成立一个项目,当然也需要其他部门的协同,但负责人有了更大的决策权力,同时也会承担失败受罚的责任。“就像民主集中,过去更民主,现在更集中。”高翔说。
“勇于担责”的要求导致诺基亚对全球各个市场“放权”。过去诺基亚的习惯做法是,一款产品全球同步上市、统一管理,类似“总部决策,之后分公司决策执行”,但如今则是一个市场一个市场地打,分公司拥有更大的决策权,当然它们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挑战者自然会有紧迫感。过去,诺基亚中国在讨论一个项目或决策时,总是会先市场调研,然后大大小小的会议讨论来讨论去才有定论。如今这个漫长的过程简化成八个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年4月,诺基亚与微软正式签订了有法律效力的合作协议,到同年10月下旬第一款WindowsPhone就在欧洲六国上市了。在高翔看来,这样的高效在诺基亚的研发史上称得上是史无前例。
诺基亚正在变化。用高翔的话说:“外人只看得到诺基亚有没有新产品、销量如何,但从我们内部人来看,过去的一年诺基亚发生了很多变化,颇有点脱胎换骨的味道。”(文/罗东)
……
“此次裁员是公司2011年2月战略转型的延续。”诺基亚中国资讯部总监高翔说。当时,诺基亚一方面把智能手机业务的命运(也是诺基亚的命运)与微软和WindowsPhone生态系统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另一方面,诺基亚今后在生产组装环节将更贴近亚洲,因为这里有诺基亚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
诺基亚的此番战略调整被外界解读为“西退东进”。更加具体地说,亚洲,尤其是中国,在诺基亚全球战略版图中的位置将会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诺基亚还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文化重塑,以“挑战者”的心态实施自救。
“东进”之忧
在诺基亚的西方工厂屡被裁员的同时,其中国公司的员工却不减反增。2012年1月5日,高翔从北京东南郊的亦庄被“赶”到了城区北二环附近的和平里办公。这是因为,诺基亚北京总部每月都会有上百名新员工加入,其中主要是研发人员。由于员工人数急剧增加,诺基亚亦庄办公大楼已经“人满为患”,于是公司市场、销售、公关等职能部门就搬到了和平里。“现在,我们见客户和媒体就更方便了。”高翔说。
这同样是诺基亚在2011年初所制定战略的延续。去年4月份,诺基亚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调整、合并研发地点和员工,但诺基亚中国却同时宣布,未来18个月内将扩大北京研发团队的规模,将北京作为诺基亚全球的创新中心。目前,诺基亚全球WindowsPhone手机的研发中心有4个,其中之一就在北京。而且,北京也同时兼顾非S30、S40系统的非智能手机研发,是全球唯一同时进行高端智能手机和非智能手机研发的基地。也正是因为如此,诺基亚于今年1月正式将亚太总部从新加坡迁移到了北京。
只不过,一个严酷的事实是,作为“救命稻草”的中国市场,在过去的一年同样是风雨飘摇、麻烦不断。原因很简单:诺基亚的产品让合作伙伴赚不到钱了。
北京的一位手机零售商透露,销售诺基亚手机的利润率太低,平均每台只有5%;而三星可以到15%。同样硬件配置的手机,诺基亚的价格还要贵一些,有的机型甚至算上返点都还要亏本。其次,诺基亚的塞班智能手机表现不佳,而被诺基亚寄予厚望的WindowsPhone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至今还未上市。
2009年1月,诺基亚曾和手机零售商迪信通宣布合作,称未来将在北京开设10家诺基亚专卖店,由迪信通打理,诺基亚只是授权,并不直接经营。但据迪信通副总裁齐峰介绍,当开设到第四家店时,专卖店已经不赚钱了,以至于该计划只能被中止。
专卖店受挫还只是诺基亚去年在中国遭遇的难题之一。2011年6月,诺基亚宣布中国区原负责人梁玉媚离职,其职位由诺基亚全球主管销售业务的高级副总裁赵科林暂时“代班”。
几乎与此同时,诺基亚CEO史蒂芬.艾洛普在一次电话会议上特别指出:“中国市场可以说是管理不善,包括具体的渠道及库存。”
但一位手机零售商对于失意去职的梁玉媚表达了同情:“我个人觉得赵科林有更强的管理能力,但梁玉媚的情商更高,她很了解我们的需求,特别愿意参加与经销商的活动,喜欢和我们交流。赵科林很少和我们见面。”至于诺基亚中国区今年1月正式就任的负责人谷思华,这位零售商表示“迄今还没见到过他”。
文化重塑
从2011年开始,高翔感觉到自己的工作节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高翔的工作职责就是就公司总部的战略、策略进行内外沟通。2011年之前,那是诺基亚辉煌的时期,高翔基本上年初就可以定下全年计划,最起码也可以定半年的,然后按部就班地执行。但2011年诺基亚经历了太多的事情,高翔完全不知道下一周应该制定什么计划,变化和节奏都加快了。“去年,我只知道做好这一周的事情最重要。今年还算好些,我可以按月来制定计划了。”高翔说,“这更像是一个创业型公司的状态,事实上,这种变化早在去年2月份的时候就开始发生了。”
从去年2月和微软结盟开始,诺基亚也在进行整个企业文化乃至组织结构的重塑,这种重塑的一个基调是:放下老大的架子,把自己当做是一个“挑战者”。
作为“挑战者”,诺基亚要求员工“勇于担责”。诺基亚是一家渗透着北欧文化的公司,强调民主和平等。一位诺基亚中国员工透露,在诺基亚,平时走路见到领导不打招呼是很平常的事情,开会时也经常出现“没大没小”的情况。这种文化氛围当然有平等、亲和的一面,但其隐患在于,企业的执行力容易低效。
比如说,诺基亚过去成立一个新项目或者作一项决策时,通常会集中研发、产品、市场、法律甚至人事部门的人成立一个临时委员会,有召集人但没有负责人,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的结果是:做好了不会有奖励,做不好也没惩罚。史蒂芬.埃洛普上任后将这些委员会全部解散,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比如产品部门牵头成立一个项目,当然也需要其他部门的协同,但负责人有了更大的决策权力,同时也会承担失败受罚的责任。“就像民主集中,过去更民主,现在更集中。”高翔说。
“勇于担责”的要求导致诺基亚对全球各个市场“放权”。过去诺基亚的习惯做法是,一款产品全球同步上市、统一管理,类似“总部决策,之后分公司决策执行”,但如今则是一个市场一个市场地打,分公司拥有更大的决策权,当然它们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挑战者自然会有紧迫感。过去,诺基亚中国在讨论一个项目或决策时,总是会先市场调研,然后大大小小的会议讨论来讨论去才有定论。如今这个漫长的过程简化成八个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年4月,诺基亚与微软正式签订了有法律效力的合作协议,到同年10月下旬第一款WindowsPhone就在欧洲六国上市了。在高翔看来,这样的高效在诺基亚的研发史上称得上是史无前例。
诺基亚正在变化。用高翔的话说:“外人只看得到诺基亚有没有新产品、销量如何,但从我们内部人来看,过去的一年诺基亚发生了很多变化,颇有点脱胎换骨的味道。”(文/罗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