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垃圾分类为什么落实不了

  我女儿从小在中国长大,今年回日本上大学。从小在上海长大的她,对于日本社会的不少“生活常识”有些陌生,特别是如何扔垃圾。

  日本的垃圾分类十分复杂,但也十分清楚,一望便知,不像上海很多小区的“可回收”、“不可回收”那么含混不清。日本的分类有“生垃圾”(指剩饭、剩菜等要腐烂的垃圾)、纸类、塑料类、易拉罐、电池、废铜铁、旧家具、家电等。不同类的垃圾要在不同的日子(从周一到周日每天按分类规定扔一种垃圾)丢到小区指定的垃圾站,并且有几点到几点的规定时间,过时不候。

  不久前,我出差顺便去探望女儿。进了房间大吃一惊:里面垃圾成,最多的是纸类、塑料和易拉罐,本来就很狭窄的房间变得格外拥挤。女儿解释说,因为每天要上学,所以总是错过扔垃圾的时间,就这样“攒”下来了。

  但她接着补充说,牛奶纸盒和易拉罐喝完都洗干净了,不会发臭,以后集中扔一次,也节省垃圾袋和回收工人的劳动。我问她,这些是谁教你的?她回答说,在每个楼层和电梯里都张贴着怎样正确处理垃圾的说明,十分清楚。

  刚来的时候,因为不了解情况,总是把当天不该扔的垃圾扔出去,很快就有类似“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找上门来了。这位袖章上写着“町内会垃圾处理监督员”的阿姨耐心解释说,因为垃圾回收车要在小区各街道间奔走,到本楼大概是上午8点到10点之间,太早扔出去的话,容易被野狗野猫特别是乌鸦“袭击”。

  这一节课应该上得很生动,因为我女儿从此彻底记住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

  其实,在日本,“怎样扔垃圾”是一门从上幼儿园开始就会听老师讲的事情。我到现在还记得,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一次我去接他,看到他因为把牛奶盒扔错垃圾筒而被老师在批评。儿子当时在哭,我也很难过,但老师叫我离远点,不要让孩子看到父母在场就轻松“过关”。这样的早期教育对儿子显然非常有效——时隔不久,我在家里如果把垃圾扔错了地方,儿子会反过来提醒我。

  话说回上海。上海市政府现在也在号召市民规范扔垃圾,越来越多出现了标注“可回收”、“不可回收”字样的垃圾箱。但我仔细观察过,这两种垃圾箱里装的垃圾几乎没有区别,因为大部分市民并不知道,什么样的垃圾“可回收”,什么样的“不可回收”。再加上缺乏专门的工作人员指导、监督,因此一直没法真正意义上落实垃圾分类的推广。

  我上海家里住的小区,一到晚上野猫就成群结队来“偷袭”垃圾。加之连日阴雨,被风吹雨打的垃圾筒显得格外脆弱,很多的垃圾还扔在外面,被野猫糟蹋得一片狼籍,物业管理部门也不闻不问。可能在他们眼中,这只是国际化大都市里一件不必重视的“小事”。但试想,这样的场面如果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又会记住什么?

  怎样扔垃圾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它不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公共卫生、环境管理和市容面貌,也反映出公民的素质和道德教养,事关重要。应该从孩子抓起,由政府下决心,居委会街道全力配合。

  文|关田刚司(日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