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拨乱反正八谏言

  • 来源:英才
  • 关键字:股市,国有企业,家族企业,政策
  • 发布时间:2012-09-13 16:42

  股市的长期低迷促使监管层不断出台措施以扭转颓势,非但收效甚微,反而还使人们陷入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困惑中,对这些措施难有清醒理性的认识。

  那么,中国股市究竟为何“熊霸全球”,这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又是否与市场化发展的大方向背道而驰?

  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中国股市的持续不振绝不是正常现象,而是其自身制度性缺陷所致。

  同时,国有企业与家族企业的一股独大,也是资本市场中的一颗“定时炸弹”:房地产调控的持续发力使“土地财政”难以为继,抛售国有股便成为地方政府的“第三财政”,国有股减持蔚然成风。而创业板中家族企业一股独大也极其普遍,随着今年第一大股东解禁期将至,“三高”超募带来的“纸面富贵”终于能够化虚为实,强烈的减持冲动必将对市场造成冲击。

  国有、家族两种公司的大股东减持再加上上市公司的IPO和再融资,形成“双向圈钱,两头减持”,使得股市沦为了圈钱市场,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从制度入手、完善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是必然选择。

  监管部门频频出台政策,初衷虽好,但为何效果不佳?正是因为没有抓住中国资本市场的主要矛盾。以创业板退市制度为例:创业板问题的根源在于其发行制度的不合理,也没有对一股独大的家族企业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形成了“三高”超募和发行造富。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发行制度和对一股独大的控制入手。搁置发行制度改革而推行退市制度,必然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因此,要提振股市,就必须要改变“眉毛胡子一把抓”、在各个问题上分散精力的做法,牢牢抓住目前股市的主要矛盾,稳定的推进资本市场制度改革。

  在此,笔者提出以下股市新政八条:

  其一、监管部门要转变思想,放弃恋权与照搬照抄“土洋”情结,培养服务意识,建立虚心听取各方意见、及时与投资人沟通的长效机制;

  其二、推行以股权文化为代表的股市新文化,保护股民权益,引导股民树立正确的投资观;

  其三、切实推动发审制度改革,使监管部门专注于监管的本职工作,并将审核程序下放到交易所,推动IPO上市的实质审核向程序性审核转变;同时,落实保荐人责任,发现问题即给予严惩;

  其四、严控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拟上市企业第一大股东上市前持股比例不得高于45%,上市后持股比例不得高于33%,从根本上解决上市公司一股独大问题;

  其五、对大股东减持严格控制,所有持股比例超过33%的大股东减持必须锁定减持价格并进行严格的信息披露,保障股民知情权和“用脚投票”的权利;

  其六、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组建独立董事公会,推进独立董事的职业化,并改变独立董事的薪酬制度,提升激励水平,从而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其七、要推行严格的主板退市制度,杜绝买壳重组现象,一旦达到退市标准立即退市绝不容情。为平稳过渡,可在现阶段划定日期,限期整改,给市场主体以明确预期;

  其八、应正视B股的历史功绩,紧抓改革良机,通过出台相应政策将B股并入A股,解决股种分置,保护B股投资人的合法利益。

  (作者刘纪鹏系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博导,李征系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

  文|刘纪鹏李征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