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差钱?很差钱?

  • 来源:英才
  • 关键字:货币政策,降息,投资,稳增长
  • 发布时间:2012-09-13 17:43

  自从二季度GDP跌破8%,中国经济前进步伐确认放缓之后,政府开始转变基调,由“调结构”变成“稳增长”。

  在这一基调变换的背景下,货币政策也在发生变化——“在下半年加大财政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支持”、“进一步加大预调微调力度”。这也让市场对下半年货币政策偏宽松的预期变得强烈。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的持续回落,更让“货币政策存在较大操作空间”说法得到广泛认同。

  央行货币政策变化的一个后果,就是将增加市场上的流动性。但当前市场上流动性是否缺乏,似乎是一个疑问,“不差钱”和“很差钱”的声音同时存在。

  如果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加上地方政府的大规模刺激计划亦在蠢蠢欲动地酝酿,2008年的故事是否会再度重演?通货膨胀是否会再度降临?

  迷局

  根据央行公布的货币信贷数据,7月末,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28.31万亿元,同比增长4.6%,但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另外,7月人民币新增贷款5401亿元,同比多增485亿元,但低于市场预期。

  分析人士表示,这两个指标表现平淡,显示经济运行仍然缺乏活力,实体经济对资金缺乏吸引力。

  亦有声音称,目前国内不少企业仍然缺钱。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不久前表示,中国企业的负债占GDP比重已经高达107%,是全世界中最高的。而OECD(经合组织)的测算显示,企业的负债如果占GDP的90%就很危险。同时,各地企业出现资金断裂、老板跑路的消息,不绝于耳。

  多种声音交错,未免让人疑惑:市场的流动性情况究竟如何?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对《英才》记者表示,目前信贷市场的流动性偏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央行设定的20%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存贷比红线限制,使银行信贷扩张受限。由于前期贷出了大量款项,近期已经有不少银行表示可贷资金量偏少,银行超额准备金率大概在1.5%左右。另一方面,信贷市场目前的实际利率水平偏高,这反应了资金的供需情况并不宽松。

  平安证券的一份报告显示,部分表征市场利率的长三角票据直贴利率已从6月中旬3.5%的低点,持续反弹至8月中旬的5%左右,这意味着近两个月市场资金面并未改善,甚至有所恶化。

  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对《英才》记者表示,目前来看,一些中小企业和盲目扩张的企业可能缺钱。另外,不少地方政府迫于稳增长的压力,计划推行新的刺激计划,这些项目需要大量资金跟进。

  “我们看到,在今年5月之前,市场流动性情况相对好一点。但是,自从政府提‘稳增长’之后,各地方政府开始投入基建项目,大量的融资需求上来,流动性局面就发生了改变。”刘煜辉说。

  预期

  由于对经济形势的预期并不乐观,进一步降准降息的市场呼声渐起。

  今年以前,中国央行已经数次下调基准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率。不过,华泰证券一份报告称,尽管政策当局一再表态进行货币政策微调,但实际执行情况低于预期。近几个月降息、降准时点及幅度,均未达市场预期。当前银行体系内准备金率绝对水平远偏离正常水平(中小银行18%,大银行20%),对应88万亿的存款余额,这也意味着货币当局还有下调准备金率的充足空间。

  有分析称,如果目前20%存款准备金率降到17%左右,商业银行则可贷资金将增加2.5万亿—3万亿元左右。

  同时,物价的走低,也可能让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放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7月,CPI同比上涨1.8%,回到“1”时代;而PPI则同比下降2.9%,连续5个月负增长,创下2009年11月以来新低。

  PPI的连续负增长,甚至让一些人士担忧目前已经进入通缩情况。李慧勇认为,中国目前已经进入通货紧缩,并且是深度通缩,工业品价格持续下跌,有效需求不足。主要原因是制造业出口受限,国内需求也不振,产能严重过剩。

  “有些人认为,现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服务业价格上涨,农产品价格上涨,这会导致CPI回升。但是农产品和资源型行业在GDP中所占比重较低,反映的是部分行业的状况。”更能反映中国整体状况的PPI的持续下滑,表明现在通缩形势已经比较严重。李慧勇建议“降息和降准越早越好”。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则表示,尽管PPI下跌,但中国并未陷入通缩。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下跌主要是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下跌所致,而后者应会在未来数月企稳。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会有较大的波动,也可能会在较长一段时期里维持疲弱,但并不会持续下跌。预计中国的CPI通胀率将在食品价格的带动下,在今年四季度再度攀升。

  有分析师认为,如果出现经济增速非预期性的下滑,不排除央行今年再进行2次降息的可能性。另外下半年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将降低2-3次。

  出路

  每次宽松货币政策的背后,难免有通货膨胀的忧虑。

  刘煜辉表示,就目前的局势而言,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出口的外部环境短期难以改善,投资方面靠政府拉动是短线行为,只能确保所谓的“GDP增速”,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如果想提升消费量,政府需要进行改革,首先是进行减税,让老百姓增加收入,其次是政府减少开支。

  “我认为,未来的通胀压力,关键看‘稳增长’的力度多大。”刘煜辉说,“政府的投资项目不能盲目进行,政府管住投资,货币政策才有意义。”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韦森也表示,只有靠启动内需来保增长。但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减税,不是结构性减税,而是总量减税,这样才有望真正启动内需。必须让民企税负减下来,活下去,才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来推动经济增长。

  “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总是想着靠政府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韦森说。

  文|本刊记者胡刘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