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药的寓言

  在昆明翠湖的西岸,坐落着被称为“黄埔军校摇篮”的云南陆军讲武堂遗址博物馆。其中的一个展室是关于讲武堂军医官,这个人发明了一种叫“曲焕章百宝丹”的跌打损伤药,这种药对减少滇军在近代历次战乱中的伤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种“百宝丹”后来被称之为“云南白药”。由之衍生出来的创可贴和牙膏,竟然打败了强生,打平了宝洁,成为了“中国制造”中的另类。

  曲焕章老先生在1902年发明“百宝丹”时,怎会料到自己的发妻会在1955年将配方捐赠给了政府?而在动乱之中的1971年,国家领导人又会专门指示重建白药厂?这家厂还会在20多年后发行股票,最终成了一家市值超过400亿的上市公司?

  从现代商业的眼光来打量,你既可以看到老字号的被捐献、政府主导国企改制的冲动与曲折、央企南下围猎的奔突与追逐、“门口野蛮人”的激情与失落、内部人一致行动的高明与默契,也可以看到罕见的国企平台上的企业家精神、自家长成的经理人、商业模式变革、产品创新、近百倍的市值增长。

  这是一个老字号国企成功转型的特殊标本,是政府之手、资本力量、企业家精神三者不断角力的产物。2003年,在国企改制重组的风潮中,云南省政府突发奇想,希望引进一家央企来主导云南白药,并将云南的医药国有资产注入其中,由此带动当地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由此,华润、华源、国药等央企,以及复星、东盛等民企都纷纷扑了上来,几经折腾,2004年全都黯然出局。

  原因是当时突如其来的宏观调控让重组双方措手不及。政府设计的重组失败了,云南白药却取得了一个意外的成果,那就是在抱央企大腿的迷梦破灭后,政府之手缩回去了,把企业还给了市场。

  其实,早在这次重组前的2000年,云南最有影响力的企业红塔集团就入股了云南白药。在这次舍近求远的重组失败之后,云南红塔就稳稳坐在了第二大股东的位置上,一直到今天。在2004年重组偃旗息鼓4年之后,又才引进了另一个战略投资者中国平安。从此,云南省、红塔集团和中国平安形成了一个均衡的三角控制结构,云南省控股,其他两家实力相当,均无非分之想,坐地分红,各得其所。

  2009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就是“打工皇帝”唐骏加盟新华都之后,竟然帮着自己的富豪老板陈发树与红塔集团离奇地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想接手红塔集团持有的绝大部分云南白药股权。如今,他们将为这个天真的举动付出惨痛代价,超过22亿的股权转让款白白在云南白药账上放了两年多,最终对方以国资监管部门中国烟草总公司未批准为由解约。

  从2004年至今,云南白药市值已经翻了近10倍。创可贴超过强生公司旗下的邦迪成为国内第一品牌,牙膏的年销售额则超过10亿元。在快速消费品领域赶超世界500强显然不是闹着玩的,其中企业家精神和现任董事长王明辉团队所发挥的作用显而易见。

  现在还远未到为云南白药的命运下结论的时候。政府之手虽然暂时收回去了,但是干预随时还会发生。资本力量暂时平衡了,但谁知道门口会不会突然出现更有实力的“野蛮人”?(文/王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