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供职的日本公司,前段时间为与中国某大学合作的研究中心办公楼装修捐助了一部分资金,从而得到了建筑物的命名权。虽说是命名权,也只不过是将刻有“某某公司捐助出资、某年某月”的石碑放在入口处。
石碑放置好的那个周末,就被人涂写上了“中国万岁!日本xx(所谓的咒骂日本的语言)”。正巧下周一我没有去大学上班,周一晚,中心工作人员打来电话告知说:“公司的命名石碑被人乱写上了一些东西,现在正在进行清理,可能还是把石碑放到不显眼的地方为好。”
第二天我去上班时,在路上试着向司机打听这件事。司机同时兼任总务事务,平常在上班途中总是乐于告诉我大学里的各种新鲜事,但偏偏那一天他很沉默。
“中心的石碑被人画花了是吗?”“嗯?嗯,对,那个石碑的设计也不合理,应该重新再做一个。”“那个石碑现在在哪儿?我想看看。”“啊,已经搬到仓库里了。”总感觉他说话吞吞吐吐,想要隐藏什么似的。
到学校以后,我对司机说:“带我看看那个石碑。”他勉强向保安要来了钥匙,带我去了仓库。石碑被很随意地放在一个很小的储藏室里,微光下仍然能看到,字迹已被很仔细地擦拭过。
“上面写了什么?”“……”他回答太小声,我没有听清楚,也貌似他并不想说,于是敷衍道:“石碑设计得不好。”
我于是去找中心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协商:“为什么要把石碑藏起来呢?既然已经擦掉了字迹,放回原地不就可以了吗?只是恶作剧不是吗?”工作人员却带着微妙的表情说,以前也有过日本企业出资建大学办公楼遭到社会诟病的先例,而且提出异议的是大学教授,所以为了不让我们的事闹大,还是放在仓库里为妥。
就这样“得过且过”吗?而且我发现,除了“得过且过”以外,关于此事大家都很“顾忌”我,不愿在我面前提及,想在尽量不“刺激”我的情况下,静静了结。
如果单纯与一个个的中国人交往,会觉得他们直爽健谈。但是每当触碰到中日之间的历史和政治伤疤时,就不一样了:遮遮掩掩,吞吞吐吐,得过且过,即使在精英大学也是如此。
这让我领悟到,中国和日本人之间的交往其实是有两重性的。作为个人的中国人,虽然有人不喜欢日本、有人喜欢日本,但基本上是基于自身经验和价值观与日本人交往交流的。但是,一旦中国人把自己看成一个团体——“中国人”——中的一员,就会对日本和日本人心存顾忌。
日本人或许亦如此。所以,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不应把中国作为“团体”交往交流,而应该与“中国人”交往交流。没有这样一种觉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具有复杂两面性的中国和中国人。
文|松野丰(日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