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亿解禁大军压境 警惕5只股票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股票,投资,创业板
  • 发布时间:2012-10-22 13:29

  过去三年中,投资者常纠结于创业板不断发生的各种事情,现在,他们最担心的恐怕是即将到来的解禁潮。

  这个月底和下个月初,首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公司的首发原始股东限售股将解禁,接下来,将还会有更多的公司“大非”过了锁定期,换句话说这些公司的股票都将迈入全流通时代。

  从股票的供求上来看,这的确很不妙。今年10月份创业板公司单月的解禁规模预计逾450亿元,环比将会增加10倍。而到了明年,该情况仍会持续,130多家创业板公司的解禁规模会超过2000亿元,月均解禁规模约180亿元,与前两年相比几乎翻了一倍。

  看起来挺可怕的!由于未来创业板公司的解禁股的股份数量基本上和现有的A股流通股数量相当,因此我们并不否认巨量的解禁潮会给创业板带来冲击。

  但是创业板解禁潮“阵痛”不意味会对所有创业板股票造成冲击。

  首先,解禁潮不等于“减持潮”。创业板公司的解禁只是说明大股东有了减持选择的权利,他们是否减持以及如何减持都尚未知。

  进一步分析,大股东是希望在公司估值的相对高点做适当的减持,而在熊市时期大幅度减持只会让公司股价继续受挫,形象受损,对企业发展并不利。而他们毕竟是大股东,减持行为也一般会是个长期的过程。

  或许是迫于市场的压力,一个月前就有不少大股东表态暂不减持所持股份。9月27日,32家创业板公司发布公告称大股东主动延长股份锁定期,按照这个承诺看,各家公司“大非”解禁潮时点被顺延两个月至1年不等。也就是说10月底的创业板减持力度会低于市场预期。

  在这次解禁潮到来之前,深交所还特意强化了减持信息披露,规定大股东的大宗减持须提前2个交易日预告,同时针对业绩变脸、出现亏损以及实际控制人存在严重不规范行为的公司,也要求其在首次减持时提前2个交易日预告。这其实是对实际控制人减持进行了相应的约束。

  再者,投资者应该理性地看待大股东减持。既然是为了鼓励创业而推出创业板,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尊重大股东的减持权益呢?并没有什么证据表明解禁会对上市公司表现产生特殊的影响。

  大家常常把创业板和中小板相提并论,那么我们不妨看看中小板公司解禁后的表现。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中小板公司的解禁就一直存在,但是实际上市场对此的反应是逐渐淡化的。根据长江证券的研究,中小板解禁前后,公司相对收益为正的股票个数占比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甚至会有略微的上升。

  投资者真正需要担心的应该是创业板公司的业绩与估值。

  今年上半年,创业板公司中有9家公司出现亏损,对于这些公司,投资者应该格外小心,其中就包括10月底即将面临解禁的鼎汉技术。

  如果市盈率太高的公司,大股东可能会更倾向于减持。截至10月16日,创业板中仍然有11只股票的市盈率(TTM)在100倍以上,这些明显高估的股票在解禁后也存在被减持的压力。其中,宝德股份尤其值得投资者注意,它也将在10月底解禁。

  具体到这个月底将会面临解禁的24只股票,投资者同样可以根据公司业绩和估值情况对其进行打分,这样可以评估解禁后大股东减持的概率大小。

  我们帮助投资者梳理后发现,有五家创业板公司目前面临价格高估以及业绩不佳的窘境,因此,它们的股票解禁后大股东可能会有减持的冲动。这五家公司分别是宝德股份、大禹节水、鼎汉技术、莱美药业以及南风股份。

  《投资者报》研究员 李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